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3: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0:02
衡阳寺的历史源远流长,尽管当地有“先衡阳后栖霞”的说法,但寺内的齐已和牟儒两位高僧在《重开衡阳寺古迹诗》碑中提到的“古迹重闻一朗兴”,暗示了僧朗的存在。据甘熙的《白下琐言》记载,南朝朗法师在此地建寺,因神女听经而得名,而非“先衡阳后栖霞”的顺序。僧朗作为法度弟子,接掌栖霞寺,这表明“先衡阳后栖霞”的说法并非事实。
明万历六年(1578),倪公甫和吴允本两位人士一同游览摄山,他们游览了附近的衡阳寺,该寺位于阳山湖畔,尽管不如伞岭景色壮观,但环境幽静,寺内的石幢和石炉皆有南唐和宋宣和年的历史,工艺独特。寺内还有一尊据传为海外人所赠的佛像和菩萨,但其来历难以考证。
朱偰先生在*期间多次造访摄山,对衡阳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拍摄了包括全景、石狮和僧人墓塔在内的照片。然而,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衡阳寺的僧人数量锐减,寺内仅剩三名僧人,生活艰辛。尽管曾统计有18件石刻文物,但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文物现已散失无存,令人惋惜。
衡阳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与衡阳村、仙林大学城比邻。坐落于栖霞山西南秦家边南象山之阳。初名为宝城寺,后废。唐天祜二年(905),徐温即宝城寺基改建衡阳资福禅院。寺院内有南唐时期的石经幢,经幢上刻有“大唐”国号,字画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