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沱镇历史沿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2:3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3:44


南沱镇得名于古时南沱场镇位于长江南岸一大回水沱畔。历史记载显示,该区域在汉代以前已有人类居住,现今可见的石佛村三关滩东汉墓葬便是这一历史的物证。然而,元代及以前的相关文献记录已缺失。明代时,南沱场成为镇的名称。镇境隶属于涪陵第二区,驻地为清溪镇。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镇域内设置了玉皇观、大沱埔、三磊子(今三堆子)、治平院、马颈子等市场,1931年,治平乡与玉皇乡合并为南沱镇,同时设立了龙驹镇。1935年,镇内有治平、南沱、龙驹三镇,隶属于涪陵第一区(区署驻涪陵城天上宫)。1940年,镇境内的治平、南沱、龙驹三镇隶属涪陵第一区(驻地清溪镇)。



1950年初,镇境设立南沱乡、龙驹乡,隶属涪陵第一区(驻复兴乡)。1950年7月,南沱乡、龙驹乡隶属涪陵第六区(驻清溪镇)。1953年,随着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镇境设立了南沱乡、龙驹乡、焦岩乡、治平乡、官洞(现为“关东”)乡、石坪乡,隶属涪陵第六区(驻清溪乡)。1955年12月,镇境设立南沱区(驻南沱乡),下辖清溪乡、平安乡(今土地坡)、焦岩乡、龙驹乡、南沱乡等5乡。1956年6月,南沱区辖清溪乡、南沱乡、龙驹乡、平安乡、罗云乡、和兴乡、复兴乡、焦石乡等8乡。1958年,镇内成立人民公社,焦石公社、罗云公社、复兴公社、和兴公社等4个公社自南沱区划出(同时成立焦石区、辖4公社)。1963年9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南沱区更名为清溪区。



1982年7月,镇境设立南沱乡(驻南沱场,辖金鸡、马庙、夏家、治平、关东、八斗、连丰、沙坪、倒水9村67个村民小组)、焦岩乡(驻秧鸡沟,辖永胜、睦和、焦岩、三关、石佛、云庆、花楼、胡家、坪西9村45个村民小组)、龙驹乡(驻马颈子,辖马颈、石栏、燕窝、长沙、秀山、大坝、石坪、瑞龙8村53个村民小组)。1992年7月,南沱乡、焦岩乡、龙驹乡合并为南沱镇(驻南沱街上),至今未变。镇境辖26个村、176个村民小组;2002年4月,增设南沱镇王家湾居委会(2个居民小组)。镇境辖26个村、176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2个居民小组。2002年12月,基层政权建设,调整村级建制,镇内设立1社区12村。2004年底,村民小组调整合并后,南沱镇辖1个社区、12个村、2个居民小组,76个村民小组。2007年,镇内设立12村1社区,76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民小组,户籍人口3551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27人,农业人口33083人)。


扩展资料

南沱镇地处涪陵以东长江“几”字形内河套地区,海拔在146米至667米之间,属长江河谷浅丘地貌。土地肥沃,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早在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居住。榨菜、蚕桑、水果、生猪为全镇农业支柱产业。全镇幅员面积67.14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居委会,176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组,10859户35958人。交通、通讯、商贸发达,为涪陵东部重要物资集散地。西距涪陵城24公里,东距丰都县城2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蜿蜒浸润28公里,涪丰公路纵贯全境,素有涪陵东大门之称。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