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款自主研制中途夭折的歼-12战斗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11: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21:05
中国航空史上,曾有一款研发的歼-12战斗机,这款飞机尝试摆脱苏式设计风格,虽然制造完成了数架样机,但并未量产并装备空军,与空军失之交臂。尽管如此,它为军工实施全面自主研制战斗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60年代中末期,鉴于越南空军用米格17战斗机击落了美制F-4鬼怪式战斗机,空军提出要建一款重量在4吨的超轻型战斗机。考虑到未来战争中空军机场将是敌打击的重点目标,因此需要具备短距起降、造价低廉、维护简单、随时能打的小型战斗机,可在敌方预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甚至可装在卡车上机动转场,实施灵活机动作战。
由南昌飞机制造厂负责设计建造的歼-12,完成了详细设计、主要风洞试验、强度试验和系统模拟试验,建造了3架样机,型号被正式命名为歼-12。但在歼-8刚起步研发阶段,歼-12已直接跳过预研号,成为歼-12,导致后来的战斗机无法用歼-12命名。
遗憾的是,以“空中游击战”为背景研制的歼-12,实在太小,空重仅3.1吨,最大起飞重量才4.45吨,由于机内燃油不足,歼-12天生就是短腿先生飞不远;又无法安装雷达,所以又是个近视眼,必须靠地面指挥所引导才能起飞和降落,实际作战能力堪忧。
尽管南昌飞机携样机上北京,进行了汇报表演,但歼-12的性能明摆着的。尽管达到了空军的要求,但空军最后都不好意思接受了,在清理新机研制型号和调整装备*时,*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决定歼-12不列入装备*,歼-12战斗机项目就这样不了了之。
第一代从机体设计到部件制造完全有中国人自行完成的轻型战斗机,尽管半途夭折,但却为军工全面自主地研发战斗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歼-12战斗机项目也存在不切实际的空想成分,待到样机出来后,已不符合时代的需求,导致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极大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