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中化学高频易错考点及其规范答题术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0:0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9小时前

一、有关实验操作的问题

1、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将反应混合液静置,用沉淀剂滴加至上层清液,若不再产生沉淀,表明xx离子已沉淀完全;反之,则未沉淀完全。

2、过滤时洗涤沉淀的方法:向过滤器加蒸馏水至覆盖沉淀,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3、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以FeCl3与NaOH制得Fe(OH)3为例,取洗涤液少许,加酸化的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表明未洗涤干净;反之,表明已洗涤干净。

4、配制溶液的定容操作:向容量瓶加水至1~2cm刻度线,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5、读取气体体积的方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上下移动量筒使液面相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

6、pH试纸测定溶液pH:取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待显色后与比色卡比对。

7、酸碱中和滴定判断终点:滴入最后一滴xx溶液,溶液由xx色变xx色,且半分钟不恢复,表明达到终点。

8、分液操作:静置分液漏斗,打开活塞,旋转活塞缓慢滴加,待下层液体流入烧杯,关闭活塞,上层液体倒出。

9、滴加液体的操作:打开活塞,旋转活塞缓慢滴加。

10、引发铝热反应:在铝粉与氧化铁混合物上加氯酸钾,插入镁条,点燃镁条。

11、结晶操作:FeCl3溶液加入过量浓盐酸,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12、装置气密性检查:关闭活塞,连接导管入水中,双手握瓶或微热,有气泡逸出,有水注形成,表明气密性良好。

13、检验容量瓶不漏水:向瓶中注水,塞紧瓶塞,倒置观察周围,正放瓶塞旋转180度再倒置,不漏水表明无漏水。

14、配制FeCl3溶液:称量氯化铁晶体,加入浓盐酸,稀释。

15、除去氯气:将混合气体通过四氯化碳洗气瓶。

16、加热固体:固体放入坩埚中充分灼烧,冷却、称量,加热、冷却、称量直至质量差不超过0.1g。

17、检验SO42-: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证明含有SO42-。

18、检验Cl-:加入银,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沉淀不溶解,表明含有Cl-。

19、检验NH4+:加入浓氢氧化钠,加热,用试纸检验气体,变蓝,表明含有NH4+。

20、检验Fe3+:加入硫氰酸钾,溶液变红,证明含有Fe3+。

21、检验Fe2+:先加硫氰酸钾,无明显现象,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表明含有Fe2+。

22、检验Fe3+与Fe2+:加酸性高锰酸钾,紫色退去,表明含有Fe2+。

23、检验SO42-:先加钡,充分振荡静置,上层清液加酸化的银,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Cl-。

24、检验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复现,证明是二氧化硫。

25、检验SO32-:先加氯化钡,生成沉淀,充分过滤,沉淀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褪色,加热复现,证明含有SO32-。

26、检验NH4Cl中Na2SO4:加热固体,无固体残留,表明不含硫酸钠。

27、检验钾离子:铂丝蘸溶液,酒精灯火焰灼烧,透过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表明含有钾离子。

28、检验纳米碳酸钙:碳酸钙试样加入水,搅拌后,可见光照射,若出现丁达尔现象,表明为纳米级颗粒。

29、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物: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检验水、SO2、除去SO2、检验SO2、检验CO2。

30、检验淀粉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加NaOH使溶液呈碱性,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31、检验溴乙烷中含溴:试样加NaOH加热,酸化后加银,产生浅黄色沉淀。

32、检验红色产物含Cu2O:试样加稀硫酸,充分振荡,溶液呈蓝色,表明含Cu2O。

33、鉴别CuS和Cu2S:灼烧至质量稳定,质量变化大的为CuS,另一种为Cu2S。

34、证明碳酸钠水解平衡:碳酸钠溶液加酚酞变红,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红色消失,证明水解平衡。

35、证明亚硫酸钠氧化:试样加稀盐酸,滴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已被氧化。

36、鉴别水层与油层:下层液体加少量水,不分层的为水层,分层的为油层。

37、制取铁红与胆矾:矿石溶于稀盐酸,滴加过氧化氢,调节pH,灼烧得到铁红,蒸发结晶得到胆矾。

38、得到BaSO4、BaSO3与硫沉淀:分别加入氧化性物质、碱性物质及H2S。

3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通过CuO、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燃着的酒精灯,检验CO2、消除CO。

40、乙二酸分解产物检验:草酸蒸气干扰,加热草酸,通过无水硫酸铜、冰水冷凝、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灼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燃着的酒精灯,检验H2O、CO2、CO。

41、探究氯水褪色原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观察颜色变化,判断褪色原因。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