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介目标中国货币中介目标演变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1-03 12:2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12:29

1979年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货币*主要服务于经济计划,几乎没有中介目标的运用。人民银行主要负责资金分配,通过行政命令控制货币供应,以确保计划的执行。然而,这种控制方式过于人工化,货币*传导简单且变化微小。


随着1979年后经济*改革的深入,货币*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强,特别是1984年人民银行成为*银行,1985年信贷管理改革后,货币*传导中的经济变量增多,设置中介目标成为必要。起初,控制现金量是主要目标,随后转向广义货币供应量。当基础货币操作受*时,贷款规模成为*货币和金融稳定的手段,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贷款规模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它*了地区间资金流动和企业融资,且缺乏科学性,不能准确反映经济运行情况。


1998年,贷款规模*被取消,标志着货币*中介目标从贷款规模转向货币供应量,M0、M1和M2等货币供应指标成为*目标,这标志着我国货币*中介目标的确立。1994年的金融*改革决定和*银行法明确,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等成为货币*的中介目标,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中的“中性”货币*和“泰勒规则”相呼应。


目前,我国*高度重视货币供应量指标,将其视为货币*方向的指标,货币*目标为保持币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中介目标进一步明确,体现了货币**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扩展资料

中介目标又称为中间目标、中间变量等,是介于货币*工具和货币*最终目标变量之间的变量指标。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