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例如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卢卡斯批判...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2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3:23
古典学派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代表作品:《国富论》
产生背景:英国工业推进,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理论要点:古典学派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他们笃信萨伊定律,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古典学派认为完全竞争可以带给社会最大的福利,只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每个人在追求自身福利最大的情况下,全社会就可以达到最大的福利。斯密等人一直强调经济体系中自由放任(laisser faire)的重要性。
凯恩斯学派
代表人物:凯恩斯
代表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
理论要点:凯恩斯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凯恩斯学派偏爱财政,认为财政支出为宏观经济体系中总需求的一部分,支出的变化对经济体系的影响最直接。货币效果不如财政直接、有效。凯恩斯学派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容易出现流动性陷阱,利用增加货币供给已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会完全失效,只有财政才是有效的。
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的黄金时期。该派学者认为应积极利用经济干预经济体系,减少经济波动。
货币学派
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
代表作品:《自由选择》
产生背景:1973年,发生于西方的石油危机一方面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萧条,另一方面又是全球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即停滞性通货膨胀。凯恩斯学派无法解释这一情况。
理论要点:20世纪50年代末,弗里德曼提出货币数量学说,强调货币的重要性,认为货币是影响宏观经济的唯一因素。该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应当是相当稳定的,当货币数量发生变动时,只会对物价产生影响,而且,只有货币数量影响物价,所以通货膨胀是种货币现象。
货币学派承认财政短期内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强调财政可能带来排挤效应,财政的时延较长,而货币的效果则无法确定。该学派认为应采取长期而稳定的法规,对经济体系的干预应尽量减少,避免不当的经济造成更大的长期波动,因此自由放任主义是最好的。
新古典学派
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
产生背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滞胀”
理论要点:20世纪70年代,卢卡斯等经济学家,他们认为凯恩斯学派的权衡性要能适用,必须先有一个理想的模型,这个模型不仅能说明过去的现象,也能预测未来,然后才能根据这一模型,决定适当的。
他们认为,人们的行为决定于其对未来的预期,当采取某种以达到某种效果,人的行为往往会针对这些加以调整,因此使得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不但长期内无效,短期内也无效,所以应采取自由放任,让经济体系自由运行。
新凯恩斯学派
代表人物:罗伯特.戈登和斯坦利.费雪
产生背景:凯恩斯学派虽然受到批判,但其后任何一个宏观理论的基本构架都来自该派的理论。
理论要点:费雪等学者吸收其他学派的观点,从个人行为基础解释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新凯恩斯学派试图从劳工个人追求最大效用、厂商追求最大利润的角度,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上工资调整的缓慢。他们认为工资具有黏性,调整不易,当市场出现不平衡时,应当积极地更改经济使经济体系重回均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3:22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
新凯恩斯主义也就是凯恩斯学派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在三个命题上保持一致:①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②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③经济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并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而是认真对待各学派对原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刻地反省,同时吸收并融合各学派的精华和有用的概念、论点,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张:①价格。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建议的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建议。这两个建议都主张通过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②就业。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这些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照样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出面敢于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③货币和信贷 。货币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罪有应得的货币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种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信贷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建议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3:25
1、古典宏观经济学
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
货币中性MV=PY——费雪货币数量方程
0工资、价格、利率充分弹性,供求自动均衡
2、新古典综合学派
代表人物:汉森、希克斯、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
继承并发扬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特别强调工资刚性;
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肯定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并把均衡方法引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
3、货币主义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布伦纳、安德森、罗宾斯、 沃尔特斯、莱德勒和帕金等。
理论特征: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全面恢复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4、供给学派
代表人物:
拉弗、费尔德斯坦、巴雷、罗伯茨、芒代尔、伊文斯和吉尔德等。
理论特征:
否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肯定萨伊“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
5、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代表人物:
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巴罗、泰勒和普雷斯科特等。
理论特征:
在引入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和主张。
6、新凯恩斯主义
代表人物:曼昆、罗默、萨墨斯、布兰查德、罗泰姆伯格、费尔普斯、斯蒂格利茨、格特勒和伯南克等人。
新凯恩斯主义主要理论
与新古典认为企业是“价格接受者”的观点相反,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企业是制定价格的垄断竞争企业。
在此基础上,新凯恩主义主要致力于解释工资和加强各的粘性或刚性的原因。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所以相当繁杂。
7、新制度经济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在当今西方经济学舞台上,该学派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另一个是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
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理论,它着重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制度就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
—— 舒尔茨
主要论点
交易费用理论
产权理论
企业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3:21
古典学派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代表作品:《国富论》
产生背景:英国工业推进,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理论要点:古典学派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他们笃信萨伊定律,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古典学派认为完全竞争可以带给社会最大的福利,只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每个人在追求自身福利最大的情况下,全社会就可以达到最大的福利。斯密等人一直强调经济体系中自由放任(laisser faire)的重要性。
凯恩斯学派
代表人物:凯恩斯
代表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
理论要点:凯恩斯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凯恩斯学派偏爱财政,认为财政支出为宏观经济体系中总需求的一部分,支出的变化对经济体系的影响最直接。货币效果不如财政直接、有效。凯恩斯学派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容易出现流动性陷阱,利用增加货币供给已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会完全失效,只有财政才是有效的。
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的黄金时期。该派学者认为应积极利用经济干预经济体系,减少经济波动。
货币学派
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
代表作品:《自由选择》
产生背景:1973年,发生于西方的石油危机一方面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萧条,另一方面又是全球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即停滞性通货膨胀。凯恩斯学派无法解释这一情况。
理论要点:20世纪50年代末,弗里德曼提出货币数量学说,强调货币的重要性,认为货币是影响宏观经济的唯一因素。该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应当是相当稳定的,当货币数量发生变动时,只会对物价产生影响,而且,只有货币数量影响物价,所以通货膨胀是种货币现象。
货币学派承认财政短期内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强调财政可能带来排挤效应,财政的时延较长,而货币的效果则无法确定。该学派认为应采取长期而稳定的法规,对经济体系的干预应尽量减少,避免不当的经济造成更大的长期波动,因此自由放任主义是最好的。
新古典学派
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
产生背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滞胀”
理论要点:20世纪70年代,卢卡斯等经济学家,他们认为凯恩斯学派的权衡性要能适用,必须先有一个理想的模型,这个模型不仅能说明过去的现象,也能预测未来,然后才能根据这一模型,决定适当的。
他们认为,人们的行为决定于其对未来的预期,当采取某种以达到某种效果,人的行为往往会针对这些加以调整,因此使得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不但长期内无效,短期内也无效,所以应采取自由放任,让经济体系自由运行。
新凯恩斯学派
代表人物:罗伯特.戈登和斯坦利.费雪
产生背景:凯恩斯学派虽然受到批判,但其后任何一个宏观理论的基本构架都来自该派的理论。
理论要点:费雪等学者吸收其他学派的观点,从个人行为基础解释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新凯恩斯学派试图从劳工个人追求最大效用、厂商追求最大利润的角度,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上工资调整的缓慢。他们认为工资具有黏性,调整不易,当市场出现不平衡时,应当积极地更改经济使经济体系重回均衡。
亚当.斯密
凯恩斯
米尔顿.弗里德曼
罗伯特.卢卡斯
斯坦利.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