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3: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07:06
1952年9月,在阿尔及利亚举办的第十九届国际地质大会上,纪念邮票首次将鹦鹉螺化石作为亮点,这一化石拥有4.5亿年的历史,自此,鹦鹉螺化石的形象在邮票上频繁出现。1996年,《中国剪报》中的一篇文章揭示了鹦鹉螺化石的新用途:两位美国地理学家通过对鹦鹉螺化石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理论,即月球正逐渐远离我们,亮度减弱。他们观察到现存鹦鹉螺的贝壳上,波状螺纹类似于树木的年轮,每个隔间的细小波状生长线数量在30条左右,这与中国农历一个月的天数惊人地一致。每天增长一条,每月形成一个隔,这一特殊生长现象启发了他们深入研究。
经过对古鹦鹉螺化石的观察,他们发现随着化石年代的推移,隔间的生长线数量减少。研究结果显示,新生代渐新世的螺壳上有26条,中生代白垩纪22条,侏罗纪18条,石炭纪15条,奥陶纪则为9条。这暗示在4.2亿年前的奥陶纪,月球绕地球一周仅需9天。地理学家运用物理学原理计算得出,4亿年前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约为现在距离的43%。他们通过分析近3000年有记录的月食现象,证实了这一推断,证明月球确实在远离地球。
鹦鹉螺化石揭示了大自然演变的微妙线索,对理解地球历史和天体运动规律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在揭示自然秘密中的贡献不容忽视。
鹦鹉螺目nautiloids 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目或一亚纲。其同类出现于寒武纪后期,古生代前半期最繁盛,到中生代以后衰落。现存只有Nautilus(鹦鹉螺属)1属5种。现存的Nau-tilus有2对鳃和约90个小腕,但腕上不具吸盘和钩,也没有墨汁囊。平面上有由石灰质、陶质、真珠质3层构成的旋转的壳。化石动物的壳从完全不旋转的圆锥形到各种程度的旋转形各种各样。内部由真珠质的隔壁分隔成许多气室,体管沿着隔壁和壳缘分布。动物体栖居于最外侧的住室中。生于古生代的在体管内有复杂的石灰质的沉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