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6: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10:06
在16年清光绪年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误将罗布淖尔地区的一连串南北向小湖,如阿布尔库尔、喀喇库尔等,认定为罗布泊南迁后的遗存。然而,1928年他再次造访时,却发现了罗布泊已变为一片汪洋,但他并未意识到这是由于1921年尉犁筑堤堵水使孔雀河重新注入的结果,误以为湖水北移,从而作出了错误的“游移湖”推断。
1930年至1931年,陈宗器和黄文弼两位中国学者也考察了罗布泊,他们观察到当时的积水面积达到二千平方公里,呈南北延伸,长达一百七十里,宽四十至九十里,他们的观点与斯文赫定相仿,这一说法在当时的地理学界具有较大影响力,被称为“交替湖”。
然而,到了1959年,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队地貌组通过对罗布泊地区的实地调查和卫星照片分析,揭示了不同*。他们发现罗布泊洼地受断裂构造控制,形成了地堑谷,湖泊西岸相对稳定,东岸则显示出古湖岸痕迹。这表明历史上这片地区曾有众多湖泊和沼泽,随着气候变迁,它们在干湿之间波动。地壳下沉使得湖底淤积与湖盆变化相对平衡,阻止了罗布泊被完全淤平。卫星图像揭示的湖盆形状和古湖岸的分布顺序,证明了罗布泊自第四纪以来的演变始终在湖盆内进行,湖水未曾超出湖盆,从而证实了斯文赫定“游移湖”理论的错误。
《山海经•五藏山经》的《西山经》和《北山经》多处提到“泑泽”,其中《北山经》云:“敦梦山,敦梦水出焉,西注泑泽。出乎昆仑东北隅,实为河源。”这里明确指出“泑泽”是黄河的源头,其附近是著名的黄帝族都城“昆仑”,还有独特的地形地貌景观“不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