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7: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1:16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我国古代,有许多阳名世界的巨大工程。这些雄伟壮观的工程,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以及他们在工程技术方面的聪明才智。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绵延千里、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是世界上一条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历史悠久的赵州桥,不仅造桥技术高超,而且至今仍然车马通行;建于秦朝的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三大水利工程,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很着名的。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这些伟大工程的创造者和建设者,而不少工程是在进步的法家路线促进下建成的。出北京城西北五十多公里,便到着名的八达岭长城。八达岭一带,深谷奇峰,重峦叠嶂,形势险要。而长城雄倚山势,居高临下,尤为峭拔。当人们登高远眺,但见古老的长城蜿蜒上下,犹如一条巨龙浮动在丛山峻岭之间,气势磅礴令人神往。 长城东起渤海之滨的山海关,向西横跨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直到甘肃的嘉峪关,实长四千二百余公里,直线长约二千三百余公里。如果我们将修筑长城的砖石,用来建造一道高两米半、宽一米的长堤,那么这条长堤就可足足绕地球一周。长城开始修筑的时间,远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以后,封建的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当时,我国北部境内匈奴族人民,还处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之下。匈奴的奴隶主贵族一再向黄河-带发动军事侵扰,破坏中原人民的先进生产。因此,秦始皇在公元前二一五年,亲自巡视了北方,后又令大将蒙恬发兵三十万,在公元前二一五和二一四年,两次打败了匈奴的贵族部队,并在沿黄河一带修筑了不少工事。 在这之后,即公元前二一三年,秦始皇又下令动员军队和农民,开始大规模兴筑长城。修建时,凡能利用秦、赵、燕三国旧城的尽量予以利用,没有旧城可利用的地方,就根据地形进行增筑。在平原、黄土地带,就筑「 ”土垣”;在高低起伏的山地,则「 ”依山起筑”。增筑部分的长度,约为上述三国旧城总长的一半以上。长城是世界上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明朝以前多用泥土或石头砌墙。 明朝时,由于手工业和建筑业更为发达,大部分采用砖头和石块镶砌,因而更加坚固。就以明朝所筑的八达岭这段长城来说吧,墙身都是用整齐的条石和巨大的城砖砌成的,内部填满泥土、石块,平均高六点六米,墙基平均宽六点五米,顶宽约五点五米。城墙南面,相距不远就有一个门,由石梯通到墙顶,可供上下。城墙顶部,是用三、四层砖铺砌而成,墙面宽四点五米左右,五匹马可以并行。 在城墙的里边,设有用砖砌成的高约一米的女墙,防止人跌下去;在墙的外边,设置高约一点六米的垛口,每个垛口上设有了望台和射洞,以便了望和射击。城墙上每隔不远,还筑有巡逻放哨的地方。长城傍河依山,横跨沙漠;施工十分艰难。尤其是八达,岭一带,山岭起伏,山势陡峭,有些地方即使单身往上爬,也十分困难。八达岭长城所砌的石条,每块长达二米,重两千多斤。 当时既无汽车装运,更无吊车起吊,要把这样巨大的石块从很远的地方运到山下,再搬到工地上垒筑起来,其繁重程度可想而知。在这种繁重而复杂的劳动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自然的地形进行施工:凡是在山岗地方就利用山脊作为基础,外面包砌石块;所需用的土、石、砖、瓦一般都就地取材,大型的城砖以及石灰都是就地烧制,然后运用体力和简单的工具把大量的石条和城砖运上山岭。 劳动人民还在劳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办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确是了不起的创举。长城在今天已失去了它原来的防卫作用,而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一九六一年决定把山海关、居庸关和八达岭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象征着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气魄。我们要十分珍惜这份历史遗产,让她把我们祖国的北国风光和大好河山装点得分外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