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史)宋明理学 下——陆王心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9:2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7:48

陆九渊与朱熹同为南宋理学大家,但影响迥异。陆九渊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人心即天理,一切可能都蕴藏在心中。他强调格物致知的对象是所有事物,很难找到统一的天理。他批评《论语》中许多话语缺乏逻辑,强调“收拾精神,自作主宰”,倡导自觉与自主,但也有绝对化的倾向。朱熹则认为“治道必本于正心、修身”。两者的思路虽有差异,但都崇尚道德理想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

南宋末年,理学虽被确立为官方哲学,但未能阻止宋朝的灭亡。元朝时期,士人的地位下降,理学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进入明朝,理学成为意识形态工具,但朱元璋对士大夫的*使其不再像宋代那样积极参与*。王阳明的“龙场顿悟”揭示了心学的形成背景,他发展了陆九渊的观点,提出了心学。心学强调“心即理”,认为天理存在于人心中,人人可以通过“致良知”认同儒家道德规范,不必外求。这种认知途径的差异,体现了王阳明与朱熹在理论上的分歧。

明代心学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否定尊崇导师和经典的重要性,鼓励思想。但这种极端化倾向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如李贽的一些观点超越了儒学的价值观,受到压制。心学在一定程度上提倡个体的自我判断和审查,但也因此削弱了天理的约束力。对于心学的极端化,朝廷有所警惕,但心学并未超出儒学的意识形态范围。明清时期,无论是心学还是理学的兴衰,都没有改变政局的走向,学术之争仅限于读书人的范围。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