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5: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7分钟前
出生时具有高危因素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学习障碍。这类儿童可能在很早便表现出活跃、爱哭闹的特点,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高,有时会有过度反应。母亲在养育过程中会感到困难,儿童可能不愿接受母亲的拥抱,喜欢独自玩耍。有的儿童虽然走路较早,但步态和动作经常让母亲担忧。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母子之间语言和情感沟通减少,进而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情绪调节。好动和易兴奋的状态会使母亲在哺育过程中感到困扰,有时甚至可能被忽略或不当对待。
进入幼儿期后,有些儿童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问题,说话可能较迟缓,有时会表现出揪头发、啃咬指甲、扔东西、哭闹、攻击倾向、动作缺乏目的性、对刺激有过激反应、与伙伴交往困难、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不足等症状。这些表现使得儿童在团体中适应困难,认知发展不平衡,对某些狭窄领域表现出特别的兴趣,而对他人的活动缺乏关注。
到了学龄前期,儿童的认知偏异现象更为明显,如视觉认知能力较差、协调运动能力不足、精细动作笨拙、沟通和书写能力存在困难等。这些障碍不仅影响了儿童的学习效率,也对他们的社交和情感发展构成了挑战。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密切关注这些早期表现特征,及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干预,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儿童学习障碍(简称LD)问题最近十多年来,受到我国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医学方面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这种病症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占到6%左右,并且给这类儿童本身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烦恼和痛苦,也给家庭和学校带来很多问题、负担和无奈。我国是儿童大国,在重视教育重视知识的今天,儿童在学习和认知方面出现的问题成为家庭、学校、医疗保健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各方面试图对学习障碍这一问题有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采取一些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和保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