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4:3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2:31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涉及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


传染源主要为患病个体,集体发病时,多数轻症患者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然而,由于病人在疾病初期排菌较多,随后排菌量显著减少,因此,病人本身通常不会导致疾病的广泛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经由食物,尤其常见于海产品,如蟹类、乌贼、海蜇、鱼和黄泥螺等,这些食物在处理和储存过程中易被污染。此外,蛋品、肉类或蔬菜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通常是由于食物容器或砧板的不洁所引发的感染。


易感人群广泛,不分男女老幼,但青壮年群体发病率较高。然而,病后个体的免疫力并不持久,因此存在重复感染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疾病多见于夏季和秋季的沿海地区,且近年来这类地区的发病趋势有所增加,常常引发集体发病事件。


扩展资料

副溶血性弧菌(Bibrio Parahemolyticus)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是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所致,主要翻版海产品。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起病急骤,常有腹痛、腹泻、呕吐、失水、畏寒及发热。腹痛多呈陈发性绞痛,常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回盲部。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