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01:1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2 05:31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2:39

春节的南京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跳五猖、大马灯、打灶火等传统习俗。

1、跳五猖

跳五猖是南京高淳的一个春节习俗。每临春节,当地农村为庆祝丰收和祈祷来年好运,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其中跳五猖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习俗。表演时,场地用各色彩旗圈起来,围观者摩肩接踵。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空场上的一群人或行、或舞、或跃,狰狞的面具、奇特的服饰、凝重的动作、古怪的言语,充满神秘感。挑篮、扛旗、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一派欢腾景象。

2、大马灯

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是一种模仿战马造型的民俗舞蹈,目前流行于南京高淳地区,被誉为江南一绝。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就是逢年春节至元宵期间必点的一道“过年菜”。

3、打灶火

打社火是南京溧水的一种民间文化遗产,以双人抬鼓、鼓鼓相对见长,表演内容丰富。所谓“打社火”,就是旧时春节期间乡村社会在酬神、祈神时进行的一种民间文娱活动,以欢*收,祈望来年一方百姓平安健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3:57

南京人过春节是很隆重的,有很多春节习俗。
南京人过年有个习惯,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过春节”,年前必定彻底打扫卫生,过去称之为“掸尘”。过去旧宅,屋梁高,横梁上落灰极多,要用鸡毛掸帚捆在竹竿上掸灰,工程不小。而今住单元房,打扫容易多了。
春节挂贴年画在南京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如今几乎看不到贴年画的了,但写满祝福的春联和大红的“福”字却随处可见。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上贴个“福”字,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5:32

南京有过小年的风俗,好像在初二,将放一夜炮,市区也不例外。还有图吉利、讨头彩、盼来年。南京人对过春节是极重视的,尤其“老南京”人,千百年来,传统风俗习惯代代相传,不少习俗至今仍然存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物质文明的提高,南京人的风俗习惯,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南京人过去历来有烧素什锦的习俗。正月十六爬城头,也是有的,而今多是爬中 华门城堡、台城、武定门一带了。还有一些老南京人过年必吃的, 除夕那天,老南京人要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等等。守岁时,要吃一种甜羹,又叫福寿汤。这汤由红枣、莲子、荸荠等熬制而成,取“增福添寿”的意思。初一吃饺子不是南京人的传统,而是吃“元宝蛋”(就是茶叶蛋),客人来了,一定要吃一个。另外,要给客人端一碗糖水,里面放上一个“欢喜团”(把糯米粉蒸熟以后晒干,搓成一团),寓意甜甜蜜蜜、欢欢喜喜。

  三十晚上要烧两条鲫鱼两条鲢子鱼。烧好的鱼放到家里的箱几上,等到过了小年(元宵节)才能吃。此外,每家至少还要买8条活鲫鱼养起来,以此寓意年年有鱼(余)。年三十中午开始,家家清扫门窗,贴春联、窗花。然后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饭、包饺子、守岁。

  芹菜炒肉丝:取“芹菜”的谐音“勤快”。

  另外,南京人过去历来有烧素什锦的习俗,不少饭店都有现成的卖,小夫妻不会费那么多事,一件一件地买来,择好洗净,只到超市便可称到现成的熟什锦了。但城南有老人的家庭依旧在炒,且十分讲究,什么荠菜、黄豆芽、藕、针菇、金针、木耳、芹菜、菠菜、胡萝卜丝……有十几种之多,炒是一样一样地炒,然后汇总搅拌。黄豆芽像“如意”,“荠菜”与“聚财”谐音,所以是必不可少的。大致就这些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7:23

南京有过小年的风俗,好像在初二,将放一夜炮,市区也不例外。还有图吉利、讨头彩、盼来年。南京人对过春节是极重视的,尤其“老南京”人,千百年来,传统风俗习惯代代相传,不少习俗至今仍然存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物质文明的提高,南京人的风俗习惯,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南京人过去历来有烧素什锦的习俗。正月十六爬城头,也是有的,而今多是爬中 华门城堡、台城、武定门一带了。还有一些老南京人过年必吃的, 除夕那天,老南京人要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等等。守岁时,要吃一种甜羹,又叫福寿汤。这汤由红枣、莲子、荸荠等熬制而成,取“增福添寿”的意思。初一吃饺子不是南京人的传统,而是吃“元宝蛋”(就是茶叶蛋),客人来了,一定要吃一个。另外,要给客人端一碗糖水,里面放上一个“欢喜团”(把糯米粉蒸熟以后晒干,搓成一团),寓意甜甜蜜蜜、欢欢喜喜。
三十晚上要烧两条鲫鱼两条鲢子鱼。烧好的鱼放到家里的箱几上,等到过了小年(元宵节)才能吃。此外,每家至少还要买8条活鲫鱼养起来,以此寓意年年有鱼(余)。年三十中午开始,家家清扫门窗,贴春联、窗花。然后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饭、包饺子、守岁。
芹菜炒肉丝:取“芹菜”的谐音“勤快”。
另外,南京人过去历来有烧素什锦的习俗,不少饭店都有现成的卖,小夫妻不会费那么多事,一件一件地买来,择好洗净,只到超市便可称到现成的熟什锦了。但城南有老人的家庭依旧在炒,且十分讲究,什么荠菜、黄豆芽、藕、针菇、金针、木耳、芹菜、菠菜、胡萝卜丝……有十几种之多,炒是一样一样地炒,然后汇总搅拌。黄豆芽像“如意”,“荠菜”与“聚财”谐音,所以是必不可少的。大致就这些了。
谢谢了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