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腊月二十三小年夜的习俗,你知道是什么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00:24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1:53

俗话说得好,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个月,而在年终岁末之际,我们也会迎来我们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春节,有着除旧迎新、吐故纳新的美好寓意。

为什么据文献记载:”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因为“腊”与“蜡”谐音,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抑或说是顺口溜,会不经意间浮现在人们的脑海,这是一首与腊月有关的顺口溜: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从这首妇孺皆知的顺口溜中,我们似乎能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过了腊八节,似乎也就有了春节的年味儿了。

腊八节,拉开了人们迎接春节的序幕。人们为了迎接春节,会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如同这首顺口溜唱的那样:彻底打扫房间的卫生,做豆腐,卖肉,蒸馒头,贴春联,采购年货等。

可是有一句,似乎理解起来有点难度,那就是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的“糖瓜粘”指的是什么事情呢?

原来腊月二十三也叫“过小年”,也叫小年夜,过了腊月二十三,春节的脚步就更近了。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民间素有“举灶神”的习俗。那么灶神是谁?为何要祭他?灶神,旧时称灶王爷、灶君菩萨、锅灶神君。

关于灶王爷的来历,很多古代书籍上都有记载,但历来众说不一。《淮南子》 中记载“炎帝作火,死而为灶”;《礼记》上说,灶王爷叫祝融;而《庄子》 中又称“灶有髻”,却是美女一个;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卷十四中更是写到:“灶神名傀,状如美女。又姓张,名禅,字子部。”

民间还有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并把甘甜的食品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顺口溜中的“糖瓜粘”,就是指人们为祭灶而准备一些甘甜的食品,其中灶糖是大名鼎鼎的一样祭灶甜食。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又称为“灶君”、“灶王”、“灶王爷”,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祭祀灶王爷会用到很多甘甜的食品,但更为人所道的祭祀灶王爷的食品就是灶糖了。这种灶糖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遇热后就变成了又粘又硬的糖疙瘩。这种黏性很大的麦芽糖,在晋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当时称为“胶牙饧”。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中也写道“岁盏后推兰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说的就是灶糖的事情。可见,在唐代它已与美酒一样,成了春节期间必备的佳品。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 《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 《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

到了明清时期,这一传统习俗也被保留了下来。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糖成了每家每户祭祀灶王爷时的必备食品。其实,这一习俗更是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与追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3:11

我知道是什么,在小年夜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守夜,一直会待到凌晨,然后才会去睡觉,并且早晨会走亲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4:46

腊月二十三又称为小年,中国南北两大区域的习俗相差很大,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而南方有送灶神的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6:37

我知道它是什么。除夕夜,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守夜,直到凌晨才睡觉,早上走亲访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8:45

我知道有置办年货、理发、扫尘土、祭灶王、吃灶糖等习俗。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