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代科举中的第三名为什么叫探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14:30

我来回答

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6:00

探花一词与唐代科举考试之后的活动有关。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榜上有名的士子喜庆之余,会相约举行盛大的宴游活动,叫做杏园探花宴。此时是春季,正值杏花怒放之时,红杏遂被称为及第花。新科进士们要选出两名最年轻者当两街探花使,或探花郎,骑马遍游长安的大街名园,采摘各种早春鲜花。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如果这两位探花郎没有比他人先得到牡丹、芍药等名花,就要受罚。探花郎的称呼原本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并没有关系,名额也不是一名,而是两名或者三名。   到了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都是天子门生。到了南宋,探花正式成为第三名进士的专名。   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

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元为头一个,第一之意)。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状头虽然也是指状元,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唐朝没有榜眼之说,此时的探花郎也只是个与宴游活动相关的戏称。到了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则分列其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面部的两只眼睛,所以称作榜眼。北宋时的陈若拙没有文才却中得第二名,被时人嘲笑为瞎榜。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探花,于是榜眼成了第二名的专名。因此可以说,科举考试的一甲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最终成于南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7:18

在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探花是科举制度中第三名的叫法,和科举第一名、科举第二名。合称为三甲。

“探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之后有一个盛大的仪式。活动之一是在杏园举行探花宴。事先,同一名单中最年轻英俊的两位金石被选为童子军。周游名园,沿途采花,在琼林花园写诗,用鲜花欢迎冠军。这种活动一直持续到唐朝末年。探花这名称跟状元、榜眼一样,其实都是社会上习惯使用。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之上,只会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历代都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除了文风之外,探花郎的外表一定非常出众。探花郎相当于前三位最好看的。事实上,一开始,“探花”这个词并不是指科举第三名。只是仪式上的一个名称。

“探花”一词的频繁出现为其成为科举的第三代词奠定了基础。973年,宋太祖正式建立了宫廷考试制度,即在仪式考试后,皇帝再次尝试。成为一个学者并决定了等级。开封八年(975年),礼考和宫考分别列明,标志着北宋太宗太平八年(983年)正式建立*考试制度,皇宫在科举后开始分为三家,春化三年(992年)开始分为五家。有三个一流的,可以称为科举考试开始。

在18年,朱延河只是第三个考中的人。他的朋友王玉福曾写过诗,把第三名和第一名等同起来。朱延河是在北宋初年,他的朋友王震(954-1001)也是在这个时候。可见,在北宋初年,有一个以第三名为第一名的过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8:52

“探花”最早出现在唐朝,但当时并非是指殿试进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种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
唐代进士及第后有隆重的庆典。活动之一便是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且英俊的两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然后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唐末。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写道:“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宋人魏泰在《东轩笔录》中也记载:“进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共醵罚钱奏宴局,什物皆请同年分掌,又选最年少者二人为探花使,赋诗,世谓之探花郎。”由此可见“探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最初是指及第庆典活动中的两位年轻进士。所以说,当时所谓“探花郎”,主要含义并不是专指第三名。例如:翁承赞是唐晚期即昭宗乾宁三年(6年)崔谔榜进士第四人。(见孙映奎《唐才子传校注》及〔宋〕王迈《癯轩集》)仍然被选为“探花使”,沿袭着从进士中挑选年轻貌美的人为沿街探花郎的传统。他在《擢探花使三首》诗中写道:“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每到黄昏醉归去,詑衣惹得牡丹香。”流露出了自己当选探花郎的喜悦。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正式建立殿试制度,即于礼部试之后,皇帝再次亲试进士,并确定名次。开宝八年(975年),礼部试和殿试分别放榜,标志着*考试制度正式确立。“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
科举制度在宋朝趋于完备。宋朝在“探花”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江西丰城黄氏家谱载: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黄彦正为进士第三人。他六兄弟中有三兄弟荣登同榜进士。宋徽宗对其家*加赞赏。曾赐诗一首:“黄河曾见几番清,未见人间有此荣。千里朱旗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魁星昨夜朝金阙,皂盖今朝拥玉京。胜似状元和榜眼,探花皆是弟和兄。”北宋徽宗宣和三年距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只有六年。由此可以看出,北宋晚期,“探花”一词已开始专指第三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0:44

探花是中国、朝鲜、越南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三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
为什么叫探花
“探花”一词始创于唐朝。唐代进士及第后有隆重的庆典。活动之一便是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且英俊的两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 然后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唐末。
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写道:“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宋人魏泰在《东轩笔录》中也记载:“进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共醵罚钱奏宴局,什物皆请同年分掌,又选最年少者二人为探花使,赋诗,世谓之探花郎。”由此可见“探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
最初是指及第庆典活动中的两位年轻进士。所以说,当时所谓“探花郎”,主要含义并不是专指第三名。例如:翁承赞是唐晚期即昭宗乾宁三年(6)崔谔榜进士第四人。(见孙映奎《唐才子传校注》及〔宋〕王迈《癯轩集》)仍然被选为“探花使”,沿袭着从进士中挑选年轻貌美的人为沿街探花郎的传统。他在《擢探花使三首》诗中写道:“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每到黄昏醉归去,詑衣惹得牡丹香。”流露出了自己当选探花郎的喜悦。
“探花”一词的频繁出现,为其最终成为科举(主要是进士科)第三名的代称奠定了基础。
北宋开始,进士必须经过皇帝殿试,并且定立进士一甲只有三人。初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探花。
探花这名称跟状元、榜眼一样,其实都是社会上习惯使用。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之上,只会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2:52

“探花”一词始创于唐朝

  唐代进士及第后有隆重的庆典。活动之一便是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且英俊的两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 然后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唐末。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写道:“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宋人魏泰在《东轩笔录》中也记载:“进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共醵罚钱奏宴局,什物皆请同年分掌,又选最年少者二人为探花使,赋诗,世谓之探花郎。”由此可见“探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最初是指及第庆典活动中的两位年轻进士。所以说,当时所谓“探花郎”,主要含义并不是专指第三名。例如:翁承赞是唐晚期即昭宗乾宁三年(6)崔谔榜进士第四人。(见孙映奎《唐才子传校注》及〔宋〕王迈《癯轩集》)仍然被选为“探花使”,沿袭着从进士中挑选年轻貌美的人为沿街探花郎的传统。他在《擢探花使三首》诗中写道:“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每到黄昏醉归去,詑衣惹得牡丹香。”流露出了自己当选探花郎的喜悦。

  “探花”一词的频繁出现,为其最终成为科举(主要是进士科)第三名的代称奠定了基础。

  北宋开宝六年(973),宋太祖正式建立殿试制度,即于礼部试之后,皇帝再次亲试进士,并确定名次。开宝八年(975),礼部试和殿试分别放榜,标志着*考试制度正式确立。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殿试后始分三甲,淳化三年(992)起更分五甲。第一甲共三名,开始都可称为状元。后来演变为第一名称榜首,第二、三名都称榜眼。

  因为第一名位于榜首,第二人、第三人分列左右,在进士榜的位置好像人的双眼。故称榜眼。清代常州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榜眼名目始于北宋。古者原以第二、三两名为一榜眉目,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皆为榜眼。后以第三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为榜眼。”

  北宋真宗咸平元年(998)戊戌科孙仅榜进士第三人朱严及第后,友人王禹翶曾作《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其中有:“乘船东下历阳湖,榜眼科名释褐初”之句。把第三人和榜眼等同视之。朱严及第时尚属北宋初期,其友人王翶(954~1001)也在此时。可见北宋初期有过将第三人称为榜眼的过程。

  “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1:16

唐代进士及第后有隆重的庆典。活动之一便是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且英俊的两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 然后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唐末。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