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2-27 11:31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3:00
本意是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词语发展
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大学生们刷爆朋友圈的几张“内卷”图片是这样的:有的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的人宿舍床上铺满了一摞摞的书。这些图片最早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霸之间流传。之后,“边骑车边看电脑”的“清华卷王”等热门词语登上热搜,相关的表情包也在不少大学生的社交软件中出现。
人们日常讨论中的“内卷”与学术概念“内卷”相同吗?从网上一些流行文字中可窥一斑。有人说,“什么叫作内卷?说白了就是过剩的人口投入到有限资源的争夺之中”。
有人把“内卷”用在了教育竞争上,如“招生名额是一定的,报考人数也是一定的,但有的学校开始补课,其余学校担心考分落后都跟着补课,结果所有人的考分都提高了,但录取分数线也随之提高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4:18
内卷就是动物胚胎在进行原肠作用的时候,基部的细胞往外扩展,而且也会向内迁徙,最终附着在其余外部表层细胞内表面的过程,这属于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网上也有一种抖机灵的答案,即内卷是把自己困在困境之中生活,没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扩展资料
简而言之就是:日复一日,越混越掉坑里。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京沪的白领,天天早上出门,晚上很晚到家,天天都在忙,但是他过了一些年才发现,他以前所得到的升职加薪,本质都是教育和年龄的红利,等到黄金年龄一过,如果没有升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绝大部分人迅速进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努力掉得越深。
所谓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文化模式)某一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之后,这种形式便停滞不前,难以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从而把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周而复始地循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5:53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内卷,网络流行语,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3]。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6]。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7:44
本意是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词语发展:
说起“内卷”,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
大学生们刷爆朋友圈的几张“内卷”图片是这样的:有的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的人宿舍床上铺满了一摞摞的书。这些图片最早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霸之间流传。之后,“边骑车边看电脑”的“清华卷王”等热门词语登上热搜,相关的表情包也在不少大学生的社交软件中出现。
人们日常讨论中的“内卷”与学术概念“内卷”相同吗?从网上一些流行文字中可窥一斑。有人说,“什么叫作内卷?说白了就是过剩的人口投入到有限资源的争夺之中”。
有人把“内卷”用在了教育竞争上,如“招生名额是一定的,报考人数也是一定的,但有的学校开始补课,其余学校担心考分落后都跟着补课,结果所有人的考分都提高了,但录取分数线也随之提高了”。
也有人把“内卷”用于职场竞争,如一些人为了在领导面前表现努力工作,经常不按时下班,其他人也如法炮制,最后形成大家都故意加班的局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9:52
内卷这个词是个舶来品,原本指的是复旧的收缩或者是器官恢复到原来的尺寸,后来被用来指一种社会或者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之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成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我个人觉得和中产收入陷阱的意思有点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再往上上不去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22:33
抢自己人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