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描述:
家长自身的状态: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每天都能收到海量的网络信息,手机、电脑在每天醒着的十几个小时内轮流登场,成了生活、工作的必备品,已极少能静下心来以看书的方式进行学习。从收到学校活动通知到网上买书速度很快,但书到手后却是隔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开始翻看,不得不说,读书的习惯比较差。
孩子目前的状态:一名胖胖的大男生,属于老师眼中的乖孩子,行为习惯较好、胆子不大,较为忠厚老实,偶尔也有行为习惯扣分,总体来说在老师看来比较听话,也鲜有违纪事件发生;学习上属于中等货色,有点粗心和不上心,对于考试成绩他满足于排在后面的还有好多人,也就是说不求名列前茅型。这可急煞了我们家长,这样的学习状态怎能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家家都视孩子学习为家庭重心的社会中有属于他的立足之地。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心态: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非常重视学习,但孩子的学习状态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时常也关注孩子学习这回事儿,不成系统的听了很多育儿经验,想着男孩成熟懂事的晚,想着龙应台的那句“孩子你慢慢来”,由此,小学阶段并未给孩子施加太多学习上的压力。但今年孩子一上初中,学习量一下增大,家长自身也切实体会到了小升初,到从朋友同事那里听来的初升高的残酷竞争,蓦然意识到孩子学业上的竞争竟然从小学就开始了。小学成绩平平,初中只能上普通班,初中成绩平平,势必上不了重点高中,上不了重点高中,势必影响他考大学……,一系列的逻辑瞬间使自己成了一名典型的焦虑型家长。
读书后的一些粗浅体会:
与其他的一些育儿书籍不同,沈老师在《家长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这本书中提供了可供我们家长操作学习的“四步学习法”,在仔细阅读了沈老师的“四步学习法”后,还真是有很多体会,其中最大的体会是“育已方能育人”,以下是举例说明:
1.有感于“四步学习法”之第一步“确立目标,下定决心”,即立志教育。
沈老师在书中第172页列举了孩子的7种不同学习状态及家长对应的工作重点,我对此进行研究之后发现,我家孩子基本属于第7种状态,即“孩子整体表现已经不错,但很明显,潜力还很大,孩子却知足常乐、不求进取的时候”,沈老师建议的工作重点是“家长还是用完整的‘四步法’训练孩子,先激发出孩子超越自我、更上一层楼的的激情,使其产生出更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志向,之后一步一步地去实干”。对照沈老师的建议,首先要做的是立志教育,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
“志向教育主要责任在家庭”,回味这句话,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和自身肩上的责任。回想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曾在我的引导下一度喜欢上了看人物传记,我们曾经从图书馆借阅过《拿破伦传》、《毛传》、《邓传》、《周润发传》等不下二十本人物传记。我曾经也对孩子爱看这些名人传记感到暗自窃喜,经常提醒他要好好看、认真读,有时孩子看了也会跟我讲起书中的一些情节,而我却因为平时不爱读书、也从未去深入了解过这些名人,只能跟他泛泛而谈。现在想来,那个时候可以借助名人们的事迹和精神追求对孩子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引导,正是对孩子进行志向教育最好的时机,而我却因为自身在人文素养方面的缺乏导致没有较高的引导能力,丧失了最佳的时机。
其实这样的例子和契机还有很多,反省自身,自满于目前的状态而不思进取,缺乏学习直接导致对孩子的志向教育有效性较差。其实孩子学习上的“知足常乐、不求进取”的现象正是家长自身状态的直接映射吧!想到以前看到过的一篇文章里“四十岁死,八十岁埋”一说,指的是一些家长到了中年之后认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很完善,不再进取、不再思考,处于麻木、停滞的状态,我也是其中之一吧!
所以,看了沈老师的书,我作为家长重新树立了一种信念,那就是不管在什么年龄阶段,都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要多静下心来阅读,通过自身的提高及榜样的力量,来帮助孩子树立志向。
2.有感于“四步学习法”之第三步“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即坚持教育。
“‘持之以恒’是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情”。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体会。作为一名自身是教师的家长,我并不缺乏对孩子制定学习规划的能力,每到新学期开学或是假期,都要督促孩子制定学习或者是复习计划,开始几天孩子还是能按照计划进行,但是几天下来就开始松懈或者偷懒。按照沈老师的说法,这是孩子正常的现象,而此时正是家长发挥监督作用的时候,家长应该有比孩子更强的恒心和毅力,不仅对自己的事情要能坚持,还要有引导孩子坚持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如果自己由于懒惰等原因都不能坚持,那怎么又能有足够的说服能力让孩子来坚持呢。
“功夫在诗外”。练就持之以恒的品德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注重平时生活中的修身养性,也就是沈老师提到的“三大法宝”,即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绪、学会不断地自我激励,这些都是家长们缺少的品质,家长都做不到,更何况是孩子呢!
现今社会,教育好孩子是家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我们家长总是习惯于用喋喋不休的唠叨进行。我儿子曾弱弱地给我取过一个外号“小烦妈”,想来他也是对我的育人方式颇有意见吧。反思过往,何以能育给孩子好的品德、毅力、习惯…,靠说教是没有用的,而身教、在育已的过程中传递给孩子自身努力、坚持的气息才是事半功倍的。
因此,通过沈老师的书,我深切地感受到:育已能重新构建自身生命的底蕴,而引导、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就是自身要活在不断学习的自我培育中,正所谓“育已方能育人”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