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面向城市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城市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3-05-02 来源:乌哈旅游


面向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城市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人才培养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工作,高校应研究和探索其培养模式,以适应这一战略目标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2104(2011)12-0000--0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 “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同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也为高校如何为信息化领域培养人才,提出新的要求。 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城市信息化是指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战略安排和思想指导下,以城市为主体,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控制水平和运行效率,提高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加速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其有两大特点:一是强调城市信息化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二是突出了城市信息化原动力是it技术的应用。其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对城市的监管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其基本内

容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为加强城市监管、运行需要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加强服务和社区方面的信息系统建设。

二、城市信息化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城市信息化建设为信息技术产业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催生出信息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技术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渠道。然而,目前高等教育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数量、质量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明显滞后,这就要求我们以新的需求要素为引导,与时俱进,研究出符合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1、知识体系的要求

作为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特别是地方高等院校,要为地方经济服务,对于信息技术相关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地方it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城市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从事软件开发、信息管理和应用的技术人才。其知识体系应在it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包括城市信息化建设最新的理念和知识,强化it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实践,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适应毕业后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岗位的要求。 2、能力要求

城市信息化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求从事该领域的信息技术工作的科技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不断创新和

开拓能力。 3、综合素质要求

城市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工作的科技人才,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新的教学模式要包含对学生非专业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因此,如何建立适应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和地方城市信息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实践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开拓精神,能够胜任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开发、维护的应用型人才,便成为有志为城市信息化建设输送人才的各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三、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素

我们知道,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某种能够稳定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其构成要素包括:目标要素、内容要素和方式要素。具体表现为: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培养途径等。因此,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要解决以下方面的问题: 1、抓好基础理论教学

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合格人才,要有扎实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只有具备了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展现出比其他专业学生强得多的优势,才能具备对新知识、新技术更强

的学习适应能力。因此,培养模式要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本校资源优势,强化基础理论,突出专业优势,将it技术的核心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为学生下一阶段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打下未来发展的基础。

2、狠抓实践教学

it技术是一门面向需求、应用性强的学科,学生实践能力是未来就业的主要竞争因素,是破解高校教育与实际需求错位的重要难题之一。因此,培养模式要改变那种偏重理论,轻实践,重教材知识,轻动手能力的教学观念,增强实习实训以及实验课程的地位和比重,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同时,突破教学空间的束缚,提前接触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和机会,通过现实项目的模拟或参与,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考核形式,增加课程实践与成果创新的考核比重。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高校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帮助学生把握好自身的钻研方向和工作定位,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人才储备机制。 3、调整课程体系

加强与政府沟通,及时了解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需求,结合高校实际特点确定培养目标,重要的是做好准确的需求定位,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论证课程间的承接逻辑关系,使学生学有所用。 4、培养综合素质

培养具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身心素质、广泛的人文素

养、较强的创新能力,且具有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的毕业生,才是胜任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中,还要增设实际协作、公关礼仪、社会职业道德、经济类、管理类的课程,把握好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培养出符合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打造符合要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教学模式目标的关键,合理的师资结构使培养学生具合格的符合需求的人才成为可能。在注重高校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的基础上,还应以“引进、培养、专兼结合”为方针,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一要“走出去”。教师要深入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以专家的身份,参与研究课题和工程实践,掌握技术发展动态,在参与中提高自身能力,成为具有城市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背景的教师。 二要“请进来”。将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一线工作的企业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请进来,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聘请为实习实训课的老师,使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更具针对性。

三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即懂教学,又有工程实践开发经验的教师,是培养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宝贵资源,要在政策上和待遇上予以倾斜。 五、结语

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社会、政府共同参与配合。作为高校,it技术在人才培养、师资队

伍建设、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以及就业基地的建设方面都要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随着面向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教学与城市信息化建设人才需求的差距必将缩小。 【参考文献】

1、《基于区域信息化建设的信息主体素质知识模型研究》王知强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8期

2、《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信息管理专业应用型培养模式研究》 王知强 图书馆学研究 2010年3期

3、《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 吴疆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文系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能力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