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脉络

时间:2023-02-26 来源:乌哈旅游
.2g-I ̄AfZ-IAOZZ-ZE 2010・2(上半月) 浅析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脉络 口陈 扬 摘要:从制造真实氛围的《实话实说》,到引领娱乐风潮的《超级访问》,再到定位礼仪公德的《天天向上》。中 国谈话类节目在不过20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三次转向。从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到对明星成长经历的探 秘,再到对职业特色的表演性展示,谈话对象螺旋式的回归带动节目风格由“座谈论道”到“笑侃风云”的转型。而 谈话方式由单调对白走向视听结合的趋向,也折射出中国谈话类节目形态出现多元素杂糅的新特点。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 发展脉络 谈话节目ftalk show1原指广播电视 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主持人、 嘉宾和观众在节目现场围绕社会、情感、 的探索。在努力掌握电视谈话技巧的同 时,也谋求形式上的创新。 没有真正把握此类节目“即兴发挥”的精 髓。为了保证节目制作的流畅与完整,制 作者往往围绕既定主题,做好细致周密的 文案。通过确定讨论问题的核心、流程,甚 至将嘉宾、现场观众所持观点分门别类的 方式,控制整个节目的播出过程。这种人 工制作方式无疑大大挤压了主持人、嘉宾 《实话实说》:伪真实中的话题互动 1996年播出的《实话实说》完全由室 内谈话组成,注重结合道德教育、社会公 政治、人生等话题各抒己见,一般不事先 备稿.凶而被港台翻译家形象地译为“脱 口秀”。 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关注普通人真 实话语的表达,嘉宾和观众可以通过参与 电视谈话节目最早诞生于美国,经过 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产生出一些具有极 高收视率和知名度的金牌节目,如《奥普 对话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影响全社会对讨 论话题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 中央电视台的强势播出平台以及平 和现场观众的“即兴”表达,确保了节目的 完整却丧失了节目的根本魅力。 《超级访问》:娱乐化的时尚对自 学界专家的理论分析和主持“先驱” 的经验之谈无疑为后来者提供了难得的 指导。对于电视谈话节目而言,“即兴”不 拉・温弗瑞脱口秀》、《今夜秀》、《拉里・金 直播》等。随着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逐渐 成熟,这一节目类型很快被引进中国,并 迅速在各台推出不同的衍生版。1992年, 上海东方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东方直 民化姿态的转型为《实话实说》的轰动奠 定了基础,主持人崔永元平易近人的外貌 与主持风格对节目的影响更是推动了《实 话实说》的大众化接受。尽管《实话实说》 无法达到奥普拉秀、拉里・金直播中节目 风格与主持人形象形成完全统一的状态, 是让节目失控,而是要让主持人、嘉宾和 现场观众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 播室》的节目,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邀请 嘉宾和观众在演播室就某个话题展开讨 发挥“谈话”的魅力.而不是刻意营造“节 目”本身制作的完整性。正如苗棣教授所 言.“恰恰是在难以掌握的情况下充分表 论,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正式登录中国荧 屏。但电视谈话节目真正引起观众和理论 研究者的关注,并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形成 …但崔永元本身具备了与该节目要求相符 的种种标准:风趣、真实、大胆、博学、反应 机敏等。这使得崔永元逐渐成为节目中的 现出创作主体的控制能力,节目才更有价 值。”这无疑对幕后的制作者和台前的主 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1年,北京电视台推出《超级访 问》,定位为一档以主持人为主访问明星 的大型电视娱乐脱口秀栏目 主持人李静 和戴军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各具特色的配 合.使得观众的注意力开始被“谈话”吸 引.看似无脚本的即兴发挥和无规则的访 股浪潮,则是从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 核心元素,观众由信任主持人到信任节 目,这也成为《实话实说》在崔永元离开后 逐渐走向低谷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界具有标 杆意义的《实话实说》,实际上在用制造的 话实说》栏目的热播开始。2002年,东方 卫视王牌栏目《东方夜谭》开播,旨在趣说 时事和热点话题,将娱乐作为一种看待事 物的态度,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档最幽默 的夜间休闲节目,并号称是国内第一梢真 正意义上的“脱口秀”节目。随即,《鲁豫有 约》、《艺术人生》、《锵锵三人行》、《越策越 开心》等一系列电视谈话节目应运而生, 并在各个频道均产生了比较好的收视效 果。 真实建构平等对话的假象。表面真实但主 要以表演的成分为支撑,让人真假难辨. 这可以说是早期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通 病。事实上,《实话实说》能得到观众的喜 爱和肯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更适应 谈程序,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最具原创风 格的娱乐电视谈话节目。 这种即兴谈话的新型节目形态。自然不做 作的风格附着关注民生的内容.再加上观 与《实话实说》不同的是,《超级访问》 的节目嘉宾主要是明星、知名人士以及社 遗憾的是,各电视台规模复制式的生 产与播出,造成节目形式雷同后的观众审 众参与性与互动性的强化.使得观众感到 会公众人物等,访谈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嘉 美疲劳,再加上主持人对谈话技巧分寸把 握的僵化,电视谈话节目出现剑走偏锋的 态势。或是同守内容的“精英”彰显所谓的 文化品质,或是无限度曝光个人隐私以博 获得了形式上的话语权。但当观众的新鲜 感逐渐衰退并熟悉幕后规则,而节目制作 人员又无法实现对节目的整改和革新时, 宾个人的私人生活、绯闻以及周边新闻等 全方位的访问.并采用外景采访与室内访 谈相结合的方式.大胆地将娱乐与谈话巧 妙融合。可见,这类节目的侧重点虽然仍 是谈话,但内容则偏重娱乐,主持人并不 再负担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而只是着力 盛极而衰成为必然。 可以说,以《实话实说》为代表的早期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更多的依靠复制外国 节目形式带来的样式新鲜感吸引观众.并 取观众的眼球,完全抛弃了节目形态本身 对临场发挥、脱口而 的现场感的要求。 好在同内电视人从未放弃对此类型节目 挖掘嘉宾本身的一切有效信息,并以此吸 粥固藏举者13 XI,N'M/-F_. ̄.,4IHAoZH.E 2010・2(上半月) 论新闻媒体危机公关的缺失 口谭 舒 危机公关是一种特殊形态下的公共 关系。化解矛盾、渡过困境、重塑形象,是 北京电视台以新闻通报的形式向社会公 众道歉.并同时对造假者訾某的身份认定 是“临时人员”,这难免给人以推脱责任之 嫌。第二,在危机的处理期,问责是核心。 央视的期待和信心。”②当然,央视火灾还 有很多调查、总结的空间,然而,央视的危 机公关表现却值得反思: 危机公关的旨向。随着中国社会进人经济 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正面l临 着危机事件频发的严峻挑战。有学者提 出.危机公关已然成为融人中国社会发展 的新战略。① 首先.没有对事件的主动报道意识。 火灾发生当晚.央视仅在最后的新闻栏目 中提到了火灾。当各门户网站和许多普通 造假者訾某被判刑后,北京电视台对相关 人员进行了处理,并且从网站上拿掉了訾 某所做的所有节目,但没有甄别核实这些 目击者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一切的时候,擅 节目是否有问题。第三,危机的后期是形 长现场报道和现场直播的央视记者们的 缺席.难免使公众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反 差。尤其是汶川大地震之后,央视新闻频 道曾经提出要把直播的话简放到世界每 一观之中国新闻媒体.危机也如影随 形。然而,面对危机,中国新闻媒体的危机 公关既缺乏应有的意识,也缺乏必要的策 略。下面兹举两例加以说明: 案例一:2007年北京电视台纸馅包 子事件。 象修复期。问责之后再无下文,谁来监督 监督者的疑问没有消除。北京电视台停播 了这一以打假为宗旨的栏目,其目的是希 望人们淡忘危机,进而修复形象。不过,这 一个重大事件的现场,可是面对近在咫尺 目的恐怕很难达到。 的重要现场,央视却视而不见。其次,道歉 案例二:中央电视台新大楼配楼失火 与问责的失策。央视的道歉选在大火之后 的第二天下午进行,有网民评论“道歉只 有两个时间最妥,一是元宵晚会当天.二 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震动.新闻界 的整体形象受损。事件中,北京电视台的 事件。 有评论一语道破这场危机的核 危机公关实际上存在诸多瑕疵,具体表现 有三: 心——“火灾不仅仅是一场大火.它烧掉 的是人们对央视这一公众品牌的认可。火 是所有的善后工作都做好后”。③央视的道 歉还透露出问责的信息,点明了肇事者是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办公室主要 第一,在危机的爆发期,道歉是核心。 灾吞噬的不仅是生命和财产,更是人们对 引观众观看,而观众收看该节目也单纯是 为了娱乐和放松,同时满足人们的偷窥心 理。 得肯定的是,该节目带给了观众全新的体 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节目特征。 第一,主持人将不再是单一或成对搭 档,而是以团伙的形式共同主持,每个主 持人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每个人在台上 的地位也不同,使得整个脱口秀的过程彰 显出不同的个性气质,也满足了观众不同 的喜好。 第四,节目还设有自己的特色板 块——《中华礼仪之美》,在普及知识的同 时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板块采用幽默情景 剧的形式,通过娱乐通俗、深入浅出的手 可以说,在克服早期电视谈话节目粗 制滥造、简单模仿的弊病后,大规模投入 法将严肃的主题表现出来。用故事传递传 统文化,用影像阐释功德礼仪,将知识和 娱乐融为一体.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 礼仪、接受熏陶。 资金制作的《超级访问》逐渐成为新时代 华语娱乐节目的典范。但节目完全以挖掘 明星隐私为内容的风格难免流于庸俗。中 国电视谈话节目在由“节目”转向“谈话”. 解决好制作的两难境地之后.又面临着 第二,节目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谈话 或才艺展示,而是对两者进行充分融合。 主持人的脱口秀和嘉宾表演占到了同等 比重.在给予嘉宾充分展示的时间和自由 空间的同时,主持人的功能不再只是起到 可以说,《天天向上》成功地将谈话、娱 乐和礼仪公德三者和谐地糅合在一起,达 “谈话魅力”与“文化品位”的平衡难题,主 持人的角色定位也从简单的沟通表达者. 上升为文化承载者。因此,如何在保持谈 话魅力的基础上.兼顾娱乐气息与文化品 到了谈话、娱乐、教育三位~体的良好效 果。也体现了脱口秀类节目在回归本质的 道路上找到了自己新的突破点和创新点, 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求。 参考文献: 沟通嘉宾和观众的桥梁作用,而是作为表 演的一个元素充分参与到演出中,使得节 位,成为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方向。 《天天向上》:趣味性的文化表达 2008年湖南卫视推出的《天天向 上》,定位为以礼仪公德为主题的娱乐性 脱口秀。如何让国民在娱乐嬉笑之余,感 目气氛更加自由、轻松,互动性更强。 第三,节目的内容与嘉宾身份不再固 定。节目的内容可以是舞蹈、唱歌、真人秀 1.徐舫州、徐帆:《电视节目类型学》,浙江 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2.牛鸿英、高震:《人文电视节日的发展现 或是电影宣传。各种艺术形式、社会民俗、 民族风情、热门人物都被介绍到演播室. 嘉宾也不再拘泥于只是明星或社会具有 状及困境》,《中国电视》,2007(12)。 3.苗棣:《脱口成“秀”——电视谈话节目的 理念与技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第 一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并借此发扬光大。 是节目定位之深度体现。一个娱乐节目, 可以有如此的深远立意.不但需要有对节 版。 影响的人物,任何职业、任何身份的人物、 团体都可以在节目中被挖掘出精彩的看 点和独特性,然后被介绍给电视观众。 (作者单位:北京电视台) 编校:张红玲 目老到的把握和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需要 有把握时代脉搏和观众需求的敏锐度。值 14彭向荣 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