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津市部分区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时间:2022-10-16 来源:乌哈旅游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2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chù)。 .

B.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jìng)枯枝。我细细观赏它纤(qiān)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y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

C.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quán)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hài)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

D. 为抒发苦闷激愤的情怀,巴金不时通过他的人物或者直接由自己出来做滂(páng)沱倾泻的抒情,那种热.情澎湃的诗性笔调也常常把人带进激越的氛(fèn)围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考生平时要注意常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题干要求选出“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A项,“独处”意思是“一个人单独生活”,其中的“处”应读“chǔ”;B项,“一茎”意思是“植物的一条茎,后表数量,多用于条状物”,其中的“茎”应读“jīng”;“纤细”意思是“非常细”,其中的“纤”应读“xiān”;D项,“滂沱”意思是“形容雨下得很大”,其中的“滂”应读“pāng”;“氛围”意思是“周围的气氛和情调”,其中的“氛”应读“fēn”。故选C。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暑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催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B. 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欧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诫方法,走近身来,揪住小福子的耳朵,将她扯到太平龙头前面,叫她向着墙壁立着。

C.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纤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D. 《巴黎圣母院》的描写具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抒情的特色:美就美得白璧无瑕,丑就丑得令人。爱斯梅拉

达不仅容貌美得使弗比斯神魂颠倒,弗罗洛原形毕露,而且还有感人肺腑的美好心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形辨析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干要求选出“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项,“签暑”应为“签署”,意思是“重要文件上正式签字”。“催残”应为“摧残”,意思是“使人或物受到严重的损害”。B项,“欧打”应为“殴打”,意思是“打(人)”。“惩诫”应为“惩戒”,意思是“通过惩罚使人警戒”。C项,“班驳”应为“斑驳”,意思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纤影”应为“倩影”,意思是“美丽的身影(多指女子)”。故选D。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_________,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_________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②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_________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③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_________,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_________的地方。 A. 风靡一时 冷漠 欣然 丝纹 深奥 B. 风生水起 冷漠 毅然 痕迹 深奥 C. 风生水起 淡漠 欣然 痕迹 深沉 D. 风靡一时 淡漠 毅然 丝纹 深沉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词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有前后重复、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和场合不恰当、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合语境、谦辞敬语误用、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不协调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积累,理解其意义。做题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本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①句中,第一处:风靡一时:风靡:草木随风倒下,引伸为很风行。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风生水起:意思是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此处是说近年来,被誉为“综

1 / 12

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非常盛行,选用成语“风靡一时”。第二处:冷漠:(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淡漠:没有热情;冷淡。两个词都有冷淡的意思,但是冷漠是一种态度,摆明姿势没有交集,比如陌生人对你淡漠;淡漠是相对指认识的人知道的事情而言的,不想亲近,冷淡。冷漠比较主观些,刻意些;淡漠偏于本性的自然流露。此处是说虽然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依然冷淡。根据人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来看选用词语“淡漠”更合适。②句,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毅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此处是鲁迅先生说自己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但是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毫不犹疑地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刘和珍,选用词语“毅然”。③句,第一处:丝纹:指丝织品或者器物上的纹理,也指物体擦挂后留下的条状痕迹。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残存的迹象。此处是说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扫过后留下的痕迹,选用词“丝纹”更合适。第二处: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深沉:形容程度深;(声音)低沉;沉着持重。此处与“道理、含义”没有关系,选用词语“深沉”,故选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们坚持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就是要达到“教育一个青少年儿童,影响一个社区,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B. 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C. 《中医药法》的施行,有利于中医根据自身专长和优势开设各具特色的中医诊所,有利于激发社会力量办医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D.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年会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行。在为期4天的会议日程中,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各界领袖参与了讨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语序不当,“教育一个青少年儿童,影响一个社区,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语序不当,应是“教育一个青少年儿童,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B项,重复赘余,“近20%左右”语义重复,去掉“近”或“左右”。D项,表意不明,“一百多个国家的各界领袖”有歧义,不知道“一百多个”是限定修饰“国家”,还是限定修饰“各界领袖”。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

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病句修改技巧:①看动词。在一个句子里,动词是灵魂,它既承接前面表示主语怎么样,又要支配后面的宾语来表示具体的句意,因而极易成为命题者设置误点的首选对象。审读句中的动词,不仅要看全句的谓语动词,还要关注分句或小成分里的动词。一般情况下,在动词上设置误点主要有动宾搭配不当和缺少宾语中心语等。②看并列项。并列项在句子里是常见的,任何一个句子成分都可以用并列项来表示。并列项之间一般有顿号或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作标志,它可以是名词与名词的并列,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之间的并列。并列项如果有误,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一是并列项之间类属关系不当,存在包含或交叉关系;二是并列项在句中与同其发生关系的另一成分不能完全搭配或一一照应;三是并列项之间语意重复或抵触,导致句子成分赘余或逻辑有误。③看关联词。不同的关联词所运用的语义场是不同的,因此在遇到一个句子含有关联词时,首先要注意运用的关联词是否符合语境要求;其次,要注意关联词是否正确搭配或残缺不全;第三,特别要注意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得当。④看否定词。在病句题中,因错误运用否定词而导致句子不合逻辑的情况时有出现。在辨别时,尤其不能忽视像“防止、否认、杜绝、禁止、避免”等含有否定义的词语,当它们与否定词连用时,务必要审查该句语意是否符合逻辑。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这句中的“公从之”中的“公”也是爵位名称。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部分大都是民间歌谣,“雅”部分是宫廷乐歌,“颂”部分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氓》属于“卫风”的内容。 C. 《史记》和《汉书》是两汉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书。《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体例,《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书成为后代正史的典范。

D.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就是壬戌年,是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年,“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文化常识了解识记能力。文学文化常识要靠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文化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

2 / 12

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做题时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本题要求选出“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项,“……‘公从之’中的‘公’也是爵位名称”说法错误,该句中“公从之”中的“公”不是爵位名称,是对男子的尊称。故选A。 6.下列对《三国演义》的理解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忠义的化身,有关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败走麦城。

B.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骗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C. 成语“望梅止渴”“乐不思蜀”和歇后语“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皆出自《三国演义》。

D.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写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间的斗争,具有鲜明的“拥刘(备)反曹(操)”倾向,宣扬封建正统观念与仁义道德,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孙权、周瑜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名著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名著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三国演义》内容了解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阅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本题要求选出“对《三国演义》的理解说明,有误的一项”,B项,“‘凤雏’指徐庶”说法错误,“凤雏”应是庞统。故选B。 7.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形容词,明白) ..③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相信)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货物)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依靠) 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 ...A. ①②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②“后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⑤⑥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的意思是“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所以“名”,用作动词,意思是“说明白”。③“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意思是“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所以“信”的意思是“实在”。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的意思是“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所以“行李”的意思是“出使的人”。故选D。 8.下列每组两句话中,句式特点一致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当其欣于所遇

B. 邻之厚,君之薄也/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每组两句话中,句式特点一致的一项”,A项,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判断句;C项,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被动句。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①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

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观。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尝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闼,帝闻善之。 .

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郡旧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收谷岁数千斛。香曰:“《田令》‘商者不农’,..《王制》‘仕者不耕’,伐冰(注)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乃悉以赋人,课令耕种,时被水年饥,乃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②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

所著赋,笺,奏,书,令,凡五篇。子琼,自有传。 (节选自《后汉书·文苑列传七十上》)

【注】伐冰:凿冰。《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朱熹注:“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即指做官的人家。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 12

A. 初除郎中 除:任命,授职 .B. 左右莫不改观 改观:另眼相看 ..C. 昼夜不离省闼,帝闻善之 善:与......友好 .D. 《田令》“商者不农” 不农:不从事农业劳动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乃悉以赋人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①乡人称其至孝 ②吾其还也 ..C. ①太守刘护闻而召之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D. 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1. 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B. 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C. 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D. 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文强从小失去母亲,为其尽孝,因思念母亲而面容憔悴,人们感动于此,称赞他特别孝顺。

B. 延平元年,东汉易主,黄文强被贬为魏郡太守,但他仍然爱民如子,把郡中旧有的内外园田分给百姓耕种,在饥荒时又把自己的俸禄和受到的赏赐分发给贫穷的灾民。

C. 黄香官为尚书郎,屡次向皇帝陈述政事得失,受到皇帝赏赐,他恪尽职守,曾经昼夜不出官署大门。 D. 在他任魏郡太守期间,把郡内的内外园田分给百姓,还督促他们耕种。 13. 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 (2)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 【答案】9. C 10. C 11. A 12. B

13. (1)黄香家中贫苦,没有仆人,凡事都自己亲身去做,吃苦耐劳,尽心奉养家人。

(2)在这种情况下,郡内那些富裕人家也都各自拿出救济穷人的粮食,帮助官府分发给灾民,灾民得以保全。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昼夜不离省闼,

帝闻善之”的意思是“昼夜不出官署大门。皇帝听到后非常赞赏他”,所以“善”的意思是“赞许”。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以:介词,把/以:介词,表原因,因为;B项,其:代词,他/其:语气词,表商量语气,还是;C项,而:连词,表承接/而:连词,表承接;D项,乃:副词,于是,就/乃:副词,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香”“京师”“王”“帝”“中山邸”“殿下”“诸王”“此”“天下”“江夏黄童”,虚词“乃”“者也”,标志性词“曰”,其后断开,排除BC两项;“京师”作“归”的宾语,是动宾结构,意思是“回到京城”,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黄香后来告假回家,等到回到京城,当时正赶上王加冠,皇帝在中山官邸会见群臣,就令黄香到殿下,皇帝对诸王说:“这就是所说的‘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啊。”句子可以断开为: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黄文强被贬为魏郡太守”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是“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意思是“延平元年,黄香调任魏郡太守”,“迁魏郡太守”中的“迁”是调动官职,非降职。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家贫”,指家中贫穷;“内”,指家里;“仆妾”,仆人;“躬”,亲自;“躬执苦勤”,指凡事都自己亲身去做,吃苦耐劳;“尽心奉养”后省略宾语“家人”,翻译时补齐。(2)中的“于是”,两个词,于,在。是,这,“于是”意思是“在这

4 / 12

种情况下”;“丰富”,富裕;“丰富之家”,指富裕人家;“各”,各自;“出”,拿出;“义谷”,指救济穷人的粮食;“助”,帮助;“官”,指官府;“禀贷”,官家以粮食借给他人。这里指把粮食分发给灾民;“荒民”,指灾民;“全”,保全;“荒民获全”,灾民得以保全。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黄香,字文强,是江夏安陆人。九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他思念母亲面容憔悴,始终为母亲守丧,乡里人称赞他特别孝顺。十二岁的时候,太守刘护听说了他的表现,召他为自己门下的孝子,对他非常爱护和看重。黄香家中贫苦,没有仆人,凡事都自己亲身去做,吃苦耐劳,尽心奉养家人。最终博学经书典籍,精研道术,能写文章,京城人称赞他是“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起初被授予郎中,元和元年,肃宗亲自下诏让黄香到东观,去读没有读过的书。黄香后来告假回家,等到回到京城,当时正赶上王加冠,皇帝在中山官邸会见群臣,就令黄香到殿下,皇帝对诸王说:“这就是所说的‘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啊。”左右人没有不对黄香另眼相看的。后来应召到安福殿谈论政事,被授予尚书郎官官职,多次向皇帝陈述政事得失,皇帝对他的赏赐增加。曾经独自一人住在尚书官署,昼夜不出官署大门。皇帝听到后非常赞赏他。

延平元年,黄香调任魏郡太守。郡内原有内外园田,常分给人种,每年能收获谷粮几千斛。黄香说:“《田令》规定‘商人不务农’,《王制》规定‘做官的人不耕田’,做官吃国家俸禄的人,不应和百姓争利益。”于是把这些地全都分给百姓,督促他们耕种。当时遇到水灾,百姓挨饿,黄香就把自己的俸禄和所得到的赏赐分发给穷人。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郡内富裕人家也都各自拿出救济穷人的粮食,帮助官府分发给灾民,灾民得以保全。后来,因为水灾事获罪被免官,几个月后死在家中。

所写的作品有赋,笺,奏,书,令,一共五种。有子叫黄琼,也有传。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注]颠倒:心神恍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化用前人的诗句,因其情景相合,故显得浑然一体,毫无生搬硬套之感。 B.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早春景象,而下阕中的“红英间绿苔”描写的是暮春情景。 C.用“如酥”来形容小雨,主要表现出春雨给大地万物带来的滋润和生机。 D.下阕中“花不看开”的意思是盛放的鲜花已失去了含蓄内敛之美,不值得欣赏。 (2)词中所写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请结合词内容简要说明。 (3)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D

(2)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3)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下片联想人生的兴衰,想象暮春的残花败落之象,与早春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告诫人们要珍惜短暂的美好时光,享受人生的美好,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D项,“花不看开人易老”应理解为“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走向衰老,人生很快消逝”,“花不看开”的意思是“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不是选项所说“盛放的鲜花已失去了含蓄内敛之美,不值得欣赏”。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吧诗词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然后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结合词内容简要说明词中所写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是让学生判断词中所写的是春天什么时候。然后回归诗歌,圈画出能体现节令特点的意象进行分析。比如本题根据词中“莺初解语”“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进行分析,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这些景物都是初春时节景物特点,所以诗人所写的春天最美好时节是初春。具体作答时,根

5 / 12

据“莺初解语”“微雨”“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内容可判断出是“早春”,再结合诗句分析,写出“早春”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情感能力。赏析诗词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标题、注释和诗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词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词句子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具体分析。本题要求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可根据对词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通读这首词,可知这首词上阕重在写景。词人集中描写了初春的景象。春天来临,黄莺婉转啼鸣;微雨润滑如酥,给人轻柔舒适的感觉;最惹人喜爱的是初生的青草,远远望去一层淡淡的嫩绿,走近去看,却几乎看不到春草的踪影。这些景物给人以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这早春生机勃勃的美景喜爱之情。下阕重在抒情。词人触景生情,感慨“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意思是“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纷纷落花夹杂着绿色的苔藓”,“花不看开人易老”是在感慨美景易逝,年华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意思是说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纷纷落花夹杂着绿色的苔藓再去感叹春的逝去,要及时去欣赏春天的美景。词人也就是在说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这是在告诫人们要珍惜短暂的美好时光,享受人生的美好,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

(2)《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借自然景象形象地表达了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答案】 (1). (1)青青子衿, (2). 悠悠我心 (3). (2)羁鸟恋旧林, (4). 池鱼思故渊 (5).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青、衿、悠、羁、渊。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小题。

一篱秋色扁豆花 周寿鸿

①秋风起,豆花开。九月,是扁豆花的月令。

②月色如水的夜晚,扁豆丛里秋虫浅唱低吟。明代王伯稠诗云:“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荫中络纬啼”,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有咏:“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中,也有“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下沙沙振羽,至有情味”的描述。

③扁豆是一种生性随和的豆蔬。乡下种扁豆,不择地点,墙角、树下、灌木丛边,随处可点几颗,不用施肥浇水。村人护院,多以树枝、秸秆编为篱笆,家家户户,种豆篱笆下。秋天到了,扁豆花、扁豆荚缀满篱笆,蓬蓬勃勃,挤挤挨挨,把庭院遮掩得密匝匝的。也有一些人家,在菜园内搭了豆棚,棚上豆荚累累,地上一畦绿韭青椒、红番紫茄。开门推窗,秋实满园,让人有说不出的欢喜。

④一篱秋色,数扁豆花最美。

⑤整个夏天,扁豆牵藤绕蔓,攀墙爬架,或扶摇直上,或匍匐前行,一个劲儿扩张地盘,却只长叶不开花。秋风为号,扁豆蔓儿仿佛突然醒了,矮棚浮绿,纤蔓萦红,一开就是一连串。白扁豆开白花,红扁豆开紫花,粉白如云,艳紫如霞,轻盈似蝶,一嘟噜一嘟噜,在风中发出盈盈的笑声。

⑥记忆中的老家,村路弯弯,巷陌纤纤,篱笆挨着篱笆,家家的篱笆爬满了红红白白的扁豆花。走在村巷的路上,仿佛走在扁豆花的长廊,心里充满了温暖。如今,家家户户早已没了篱笆,院墙建得越来越高,

6 / 12

再也见不到这种画面了。

⑦汪曾祺说,“扁豆花是最具平民色彩的花”。

⑧秋风秋雨中,扁豆花一扫秋天的寂寥,仍然摇曳生姿,顾盼多情。这个时节的雨有一个诗意的名称:豆花雨。晚明诗人曹学佺的“疏篱豆花雨,远水荻芦烟”,让扁豆花美得疏朗迷离;清代学者查学礼的“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妩媚多情,楚楚可怜。最有名的就是郑板桥的那副对联了——“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平静、亲切、淡泊。当年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寄寓于大悲庵里的郑板桥,随遇而安,笑对秋风秋雨,写美了田园风光。

⑨中秋前后,扁豆藤蔓上一串串像宝塔似的花穗,纷纷落了,长出了一串串月牙状的扁豆。扁豆生长很快,不久便挂满了豆棚或篱笆。前面的花落了,结了豆荚,后面的花又开了,总有一串串宝塔似的花穗在风中摇曳。秋意渐深,其他的花儿都谢了,它还在且落且开,不知疲倦似的,要不是霜冻来了,真不知道要开到什么时候。

⑩寒霜时节,藤蔓干枯了,花朵萎落了,风吹打着发黄的叶片,还有不少没吃完的扁豆皱巴巴地耷拉在枝头,好像在幽幽叹息。秋尽了,冬天真的要来了。

⑪汪曾祺喜欢扁豆花的世俗与淡泊。在小说《钓鱼的医生》中,他写王淡人的家:“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⑫济世救人的王淡人医生,喜欢郑板桥的满架秋风的淡泊。他有一帮穷朋友,经常聚到一起品尝他钓的鱼,还有他种的扁豆、瓢菜。王淡人的原型是汪曾祺父亲汪淡如,也包含了他自己的“人间送小温”情怀。

⑬在老家,清炒扁豆角、扁豆烧芋头、扁豆烧土豆,是乡亲们秋季的主打菜肴。来了客人,可以在豆棚下现摘扁豆,做“扁豆红烧肉”。扁豆的清香,肉的肥腴,融合在一起,味道极美。这是待客的好菜。家常的做法,是红烧酱焖。将扁豆撕去两头筋脉,下素油锅煸炒。然后倒了酱油,盖上锅盖,改文火焖至扁豆酥烂。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现采扁豆……单炒者油重为佳”,信然。扁豆荚粗粝多筋,以红烧酱焖,重油相调,适其味也。

⑭扁豆入诗,古今多有佳句。扁豆也是入画的,有不少名家喜欢以之作小品。白石老人也爱画扁豆,寥寥数笔,扁豆花红红白白,扁豆荚随风摇曳,再加上只蚂蚱,或者蟋蟀,或者小鸟,满纸秋色喜人。

⑮“文革”期间,汪曾祺处境窘迫,一家五口住在一个拥挤霉湿的大杂院。他用破缸种了一架扁豆,扁豆藤疯长,爬墙过壁,遮住了前屋人家的窗户。秋天,扁豆长成了,他摘了几斤送给人家。对方说,能不能送我一幅扁豆花的画?汪曾祺连忙答应。后来,这幅扁豆花,一直挂在前屋人家的显眼处。

⑯人生秋至,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 (选自《散文选刊》2022年3期)

16. 分析标题“一篱秋色扁豆花”的妙处。 17. 赏析第五自然段划线的句子。

18. 文章结尾写道“人生秋至,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请结合全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文章采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生动典雅,并融入了郑板桥、汪曾祺、汪淡如等人的典型事例,形象鲜明,可读性强。

B. “一篱秋色,数扁豆花最美”独句成段,与上文作者对“绿韭青椒、红番紫茄”的情感形成反差,突出强调了扁豆花美丽,抒发了对扁豆花的赞美之情,并引出下文。

C. 文中多处写汪曾祺及其作品,巧妙地将汪曾祺在困境中表现出来的开朗平和的人生态度与扁豆花的品格融为一体。

D. 文章围绕“扁豆花”展开,主要突出扁豆花的特点与品格,而文中宕开一笔写高筑的院墙代替篱笆,写城市文明代替农业文明带来的诸多不便,从而使主题多元化。

【答案】16. “扁豆花”表明了写作对象,以“一篱秋色”衬托“扁豆花”的生命力顽强,“扁豆花”是贯穿文章的线索。

17. ①比喻,将扁豆花比作“云”“霞”“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扁豆花美好的形状、颜色、姿态;②拟人,扁豆花“发出”“笑声”,表现扁豆花在深秋季节里积极乐观,充满生机,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③排比,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18. “人生秋至”,暗指人生处境窘迫、遭遇逆境;文中写到汪曾祺在“文革”遭遇困境,“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指有精神支撑,要坚韧顽强,乐观热情、心怀希望地生活处世。 19. B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标题作用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本文标题“一篱秋色扁豆花”中“扁豆花”表明了写作对象;结合第八、九节内容分析,以“一篱秋色”衬托“扁豆花”的生命力顽强。“扁豆花”贯穿全文始终,所以“扁豆花”是贯穿文章的线索。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句子具体内容进行分析,7 / 12

指出句子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并点出句子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赏析第五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白扁豆开白花,红扁豆开紫花,粉白如云,艳紫如霞,轻盈似蝶,一嘟噜一嘟噜,在风中发出盈盈的笑声”,句子中“粉白如云,艳紫如霞,轻盈似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写了扁豆花美好的形状、颜色、姿态。“在风中发出盈盈的笑声”,运用了拟人手法,结合文本内容“数扁豆花最美”分析,表现扁豆花充满生机,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粉白如云,艳紫如霞,轻盈似蝶”,排比,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先指出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句子具体内容分析句子是如何运用这些表达技巧的,最后点出句子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即可。 【18题详解】

本题理解句子含义为依托考查学生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探索追寻。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鹅答案。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结合文本内容陈述自己的见解。本题要求结合全文,谈谈对文章结尾写道“人生秋至,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这句话的理解。理解句子含义,可以从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考虑其作用;从句子的表现形式考虑其表达效果;如果是结尾句,抓住句子中关键词活着表达技巧,从文章内容,结合文章的主旨、人物或者作者思想情感来理解阐释句子的含义。本题,题干已经指出“人生秋至,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在文章的结尾,理解文章结尾句子的含义,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句子中“人生秋至”,这里“秋至”是指人生处境窘迫、遭遇逆境的时候;结合文章所写的汪曾祺在“文革”期间的处境分析,“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中“心里有扁豆花”时说心里有精神支撑,人心里有了精神支柱,这精神支柱就坚韧顽强,乐观热情、心怀希望地生活处世,只要做到这一点生活就更有温暖。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立足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与上文作者对‘绿韭青椒、红番紫茄’的情感形成反差”说法错误,应该是在比较中,突出扁豆之美;D项,“写城市文明代替农业文明带来的诸多不便,从而使主题多元化”说法错误,拔高了主题。故选BD。

【点睛】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属于对学生探究能力考查,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探索追寻。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结合文本内容陈述自己的见解。解答此类题:①总览全文,整体把握。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②相互联系,力求有据。在个性化解读时既要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还要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③选准角度,以小见大。在切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一般来讲,这一切入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其一,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其二,自己写起来最有把握。其三,角度宜小、巧、新。④紧扣文本,有的放失。散文要重点从其思想内容、意境、选材、组材、语言、线索设置等方面入手。小说重点考虑内容表达、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主旨表达等角度入手探究,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监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作随意的褒贬。⑤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做到结构清晰、小巧、完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不刻意地追求语言的华丽美、雕琢美,而是力求做到语言表述的简洁美、流畅美和规范美。 20.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郁达夫笔下抒写故都秋的特点是“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作者通过对故都秋景、秋境细腻的描写,充分展现了“清”“静”“悲凉”的秋味。

①请你仿照“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个句子,在以下句子横线处填空。 “家乡的_______(季节名称)特别地来得______,来得_______,来得______”。 要求:请选取四季中的一个季节,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此季节在你心里留下的印象。 ②写一段描写性文字,充分表现第①小题所填写的家乡季节的三个特点。 要求:语言流畅、有文采,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答案】 (1). 春天 (2). 慢 (3). 美 (4). 灿烂

②春天终于来了。都清明过后了,一株株柳树,一棵棵杨树,才慢慢抽出了嫩嫩的绿芽。花儿终于张开了笑脸,它们先是向春天微笑,怯生生的,然后向春天招手,最后向春天欢呼。 【解析】

【详解】①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本题要求“仿照‘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个句子,在以下句子‘家乡的_______(季节名称)特别地来得______,来得_______,来得______’横线处填空”,分析仿句,可发现“清”“静”“悲凉”三个词是概括北国秋天特点,这三个词突出了北国秋天的特点,仿写时也用三个类似的词概括自己家乡某一季节的特点。答题时先点明自己写的季节,然后用三个词概括该季节的特点。此类题答案不唯一,但答题时要注意做到:结构一致;话题一致;修辞一致;格调一致。

8 / 12

②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语言表达即可。本题要求写一段描写性文字,充分表现第①小题所填写的家乡季节的三个特点。是解答第①小题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根据第①小题选择的季节,和概括出来的季节特点,对家乡该季节的景色进行描写,描写时注意要扣住第①小题中概括出来的改季节的特点。同时还要注意题干要求“语言流畅、有文采,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21.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80字左右。

①写一段向朋友推荐《三国演义》的推荐语。要求:结合原著,表达准确,有吸引力。 ②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表达你读《三国演义》后的感受。要求:结合原著,感情充沛,有文采。

【答案】①《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张飞,还有曹操、周瑜、刘备等人。 ②站在长江岸边,回顾那几千年前的三国,也不禁感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那个年代,那个三国,虽然民不聊生,但是趣事连连;虽然连年战乱,但是英雄辈出;虽然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江、黄河,可是他们的事迹,这个时代的历史却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名著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认真审读题干,按照题干要求写作,尤其注意字数要求等细节。本题属于名著阅读与语言表达题,要求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和擅长内容等选择最有把握的一个。

①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和拟写推荐词能力。名著阅读,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推荐词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要向别人推介某物,首先应该告诉大家该物名称,然后应该介绍该物值得推荐的地方,即该物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本题要求结合原著写一段向朋友推荐《三国演义》的推荐语。具体作答时,可总的介绍这本书,也可以选取这本书其中容易各方面进行介绍,介绍时注意表达准确,有吸引力。同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比如本题要求“80字左右”。

②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和写读后感能力。名著阅读,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写读后感首先要读好原文,其次是选好感点,然后要选择适合的形式将自己所选感点的内容表达出来。本题要求学

生结合《三国演义》原著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表达你读《三国演义》后的感受。是要求学生为名著《三国演义》写感受能力。只要学生读过《三国演义》,了解改书的内容和情节,此题还是比较容易完成的。具体作答时,可以总的写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感受,也可以选取该书中的某一点,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作时要注意要求中的“抒情性文字”,也就是以抒情为主,要感情充沛,有一定文采,还要结合《三国演义》原著内容。此类题作答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比如本题要求“80字左右”。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2年,经过权威部门评选,最终当选的年度国内字词为“享”和“初心”。共享单车的普及,共享经济的发展,带给人看得见的实惠,阐释了共同富裕的含义。“,方得始终”。在前进的路上,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初心”既是原点,又是目标,回望的是过去,指向的是未来。 2022年已近岁末,你的年度字词是什么?请以这个字词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例文 共享时代

共享,一个时代全新的代名词。信息与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促成一个又一个新兴事物的诞生,不知不觉已融合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一切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是否也会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问题与麻烦呢?共享时代是利还是弊,只有通过时间来慢慢检验了。

就拿共享单车来举个例子。这是我们学生最最熟悉的共享产物。每次放学,都能看见学生们骑着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单车从身边飞速掠过,清脆的铃声像少年们欢快的笑声,又像小鸟动听的呢喃,回荡在大街小巷中。白领们也乐于接受这种新的出行方式,一时间,似乎老老少少都骑上了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能迅速红遍全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它分布广泛,随时随地都可以取用;第二,它使用成本低廉,往往几元几角就可以轻松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第三,它操作容易,有了APP,掏出手机一扫就可以上路;第四,从长远角度来说,骑共享单车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就以上几点来说,骑共享单车似乎是件令人乐此不疲的好事。

可是,我们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是否也给别人带来麻烦了呢?共享单车监管难,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漏洞大成了共享单车乱象丛生的导火索。

用完共享单车后将它停放整齐有何困难?路边整整齐齐的共享单车又何尝不是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吗?但是偏偏有人要破坏这种别致又靓丽的风采。随意停放的单车已经司空见惯,城管拖走了一辆又一辆无辜的车确认不见成效。路边乱七八糟的单车将原本就不宽敞的小路堵得水泄不通,反而成了出行的一大路障。时间长了,那些单车在日晒雨淋下都覆盖上了一层铁锈,令人十分不悦。还有更过分者,拆解了单车的坐垫甚至龙头,也不乏把单车据为己有的人。最令人愤怒的就是有些没有公德心的人,把社会提供给他们的资源

9 / 12

当成了驴肝肺,做出了把车扔进河里等诸如此类的举动。骑着共享单车出事故者也是令人头疼的大麻烦,前段时间未满十二岁的少年骑没上锁的单车出车祸不幸身亡的事故令人揪心。

共享经济究竟是发展的动力还是前进的阻力,这无法说清楚。善于利用这一新兴事物必然是步入全捷径,它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也是我们生活的一抹亮色。

不忘最初的信念

老教授问了学生一个关于砍树的简单问题,学生们根据老教授给出的不同情况,竟然给出了不尽相同的答案,这实则说明学生丢失了最初的目标,忘记了最初的信念。在人生当中,尽管环境千变万化,但是人不能忘记最初的信念。

所谓“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在事情伊始往往有着自己的目标,执着自己的信念,但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大部分人的目标早已黯然失色,只有少数人能够坚持到底,正是这些坚持到底、不忘最初目标和信念的人才能成功,才能被人铭记。

不忘最初的信念,世界会为你让路。特蕾莎修女从小立志要帮助穷人,她曾说,“爱必须付诸行动,行动才能使爱发挥功能”,她矢志不渝,长大后尽心尽力地帮助受苦受难的人们,在财富、荣誉面前没有丝毫动摇,甚至战争双方都因她而停火。特蕾莎修女不忘记最初的信念,被世人所尊敬铭记,获得1979年。

不忘最初的信念,纵览世界之高。竹子在种子萌发就有笔直插天的信念,纵然外界有风雨吹袭,地下有岩石阻路,但竹子从来不会弯曲,笔直地直插云天,就此,竹子高于他树,享新鲜之雨露,沐清爽之阳光,享世界之高美。

像司马迁、莫言、乔布斯……他们有着自己最初的目标,坚持自己最初的信念,终获成功。而我们现在有时候没有坚定的目标,时常感到空虚,无所事事,像一条漫无目的的鱼在海洋中恣意遨游却不知何为目的地。我们不能就这样下去,我们不能忘记最初的信念。有句话说得好:“圆规为什么能画圆,是因为心不动,脚在动;你为什么不能圆梦,是因为心在变,脚不动。”见异思迁,忘记目标,丧失了确定的努力方向;没有确定的努力方向,必然导致精力分散,难以做好一件事,就这样,你怎么能成功?

环境虽是一个成功的要素,但只是影响因素,并非决定因素,我们要有“纵环境千变万化,但我们初心不变”的豪情壮志,不能因环境的变化而轻易地失去自己的方向,不能让环境改变自己最初的信念。就像王勃写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现在读到,难道没有感同身受之意吗?纵然环境变化,但我不会被环境影响,不会忘记最初的信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暗含驱动意味的材料作文。题目指出“2022年已近岁末”要求学生找出自己的年度词,然后“请以这个字词为标题,写一篇作文”,带有一定的其驱动意味。所以作文前,

先确定自己的年度词,然后以自己的年度词为标题,进行构思行文。

【审题】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提示语指出经过权威部门评选,2022年最终当选的年度国内字词为“享”和“初心”。然后具体阐释这两个年度词的内涵。“享”共享单车的普及大街小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共享经济的发展打造美好生活,带给人看得见的实惠,阐释了共同富裕的含义。“初心”,既是原点,又是目标,回望的是过去,指向的是未来。“,方得始终”,在前进的路上,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也就是始终牢记自己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然后是题目要求——2022年已近岁末,你的年度字词是什么?请以这个字词为标题,写一篇作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年度词,作文前要先确定自己的年度词,然后以年度词为题,进行构思行文。当然学生也可以以题干所给的年度词为题进行作文。比如以“享”作为自己的年度词,进行作文,可以联想“共享单车”“共享信息”“共享阅读”“共享旅游”等热词,作文时谈共享方式与生活的关系,运用辩证思维,谈共享与和谐、共享与发展、共享与幸福等。也可以“初心”为标题进行作文。“初心”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消逝,人们做某件事的初心也渐渐逝去,也就是“,方得始终”的由来。材料也指出“初心”既是原点,又是目标,回望的是过去,指向的是未来。作文时,可参考一下立意:①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②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③,方得始终;等等。

行文结构安排:考场作文,首先给作文拟一个隐含观点的作文题目——“不忘最初的信念”,根据材料引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在人生当中,尽管环境千变万化,但是人不能忘记最初的信念。然后结合名言“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进行阐释论述“只有少数人能够坚持到底,正是这些坚持到底、不忘最初目标和信念的人才能成功,才能被人铭记”。然后采用并列式结构,从“不忘最初的信念,世界会为你让路”“不忘最初的信念,纵览世界之高”“,才能取得成功”几个角度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论证。在结尾,引用王勃的名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点出即使环境再变,但是自己不被环境影响,不忘记最初的信念,回扣观点,做到文章收尾呼应,结构完整。 相关素材积累:

1.,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消逝,人们做某件事的初心也渐渐逝去,也就是“,方得始终”的由来。

初心,又称“初发心”,来源于《华严经》。初心是菩萨修行的开始,觉悟成佛是菩萨修行的结果,初心与正果是密不可分的。华严宗四祖澄观《华严经疏》解释说:“初心为始,正觉为终。”《大方等大集经》也讲菩萨“心始心终”,所谓“心始”即初发心。从最初的发心到最终的成佛,此心是不变的,所以《华严经》主张初发心即成正觉。“,方得始终”的说法即从此演化而来。

“”一词,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所以表,而必果本愿也。”意思是说时时不

10 / 12

忘记最初的发心,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

2. “,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联系近期反腐中一些落马官员的忏悔来品味这句话,不禁令人感慨。这些贪腐官员在“末路”时分,往往追悔莫及:自己起初也是一名好,兢兢业业工作,但随着事业的攀升和权力的增大,逐渐放松了警惕、迷失了自我、背弃了誓言,最终滑向罪恶深渊……

“初心”是什么?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是“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当然也是我们年少时笔记本扉页上的人生理想。初心纯洁、热烈、美好,她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事业开端的承诺与信念,迷途困挫中的责任与担当,铅华尽染时的恪守与坚持。她在向真向善向美的追寻中,在升迁进退的守候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员的初心,就是旗下的铮铮誓言,就是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在革命、建设和等各个时期,正是一批批共产员恪守初心、接续奋斗,我们才迎来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 汪国真在诗中写道:“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诗人看似谈的是进退间的从容,我却以为,它实际上囊括了对生命的解读:无论经历几多浮沉,万不要让繁华落寞湮没了你,你得清楚心里究竟想要什么,心中有光,才能一路坚定不移,执着向前。

太多人其实分不清“我心中想要”和“我需要”的区别,他们因了种种需求,想当然地为自己定下一些目标,却在尝试过后发现难以达到而犹豫放弃,我想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实在是他们没有看清心里到底想要什么,因此努力而不倾尽全力,自然也就无所得了。这大约也是为何平庸者总是一事无成,而诸如李开复之流却能始终行走巅峰的原因吧。刘墉先生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心中无山而茫然无措,举步维坚,心中有山则坚守本心,义无反顾,我想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4. 人是社会的产物,由此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教条或规则的束缚,要想摆脱而彻底追随内心的脚步,这诚然不可能。因此,人最好的状态应是保持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时的不改本色,时常叩问内心,以致不在纷繁中迷失。西班牙新王后莱蒂齐娅出身平民,嫁入王室前还曾结婚。离异,然这丝毫没有影响民众对她的拥护,为什么?这在于她始终内心清明,不改本心:婚前,她是西班牙的金牌主播和前线记者,亲历9•11袭击,深入伊拉克腹地;而婚后,她也一直引导丈夫过着平民般的生活,尽管王室有诸多清规戒律,她仍保持着自己的观点。于西班牙民众,莱蒂齐娅是他们拥戴的平民王后,而于她自己,她只是内心忠实的拥趸与守护者。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无法改变所处的环境,但不必逼迫自己去适应,你总得心里有所坚守,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和人格的。

而倘若你真的选择了追随内心,这个过程很可能伴随着苦痛,因为它承载了太多期许与渴盼,欢欣与愿景,可又裹挟了太多克制与欲望,冷眼与嘲讽。那么,跨过去吧,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沉淀的岁月已在你人生的页扉上烙下深刻的印迹:值得。就如伟人曼德拉,二十七年的铁窗生涯并没有让他陷入绝望,被迫害折磨的痛与恨不曾蒙蔽他的双眼,他心中有光:为民族的解放而斗争。这最后的指引着他,化为人民手中最锋利的武器,刺破重重黑暗,迎来胜利的曙光。

5.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巨人,他总会在我们示弱时发出咆哮:“向前走,别回头!”可我们还是不经意地被滞留,畏畏缩缩不敢向前,只能以艳羡的目光注视着别人,想着:我差一点就能成功了。那么真的只是一点吗?不,牵绊你的不是忐忑的犹疑,而是自我的否弃。人如果连追随心灵和直觉的勇气都没有,谈何成功? 哪怕找不到大海,不要停息寻觅的歌声;哪怕脚印被风雪掩埋,也请珍爱走过的路程;哪怕所有的奔走与追求都是徒劳,也要握住心灵微光,让身体追赶上你的心。

6. 有人从《华严经》曾多次被提及的“初心”一词凝练了一句话:,方得始终。没错!只有,不忘信念,才能到达我们所冀望的终点。司马迁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耻辱,却依然镇定自若。废寝忘食,忘却荣辱,忧愁发愤,污垢忍辱,他以顽强之志,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其秘诀何在?因为他能,他能为最初的梦想而奋斗,他为实现自己的承诺而坚持不渝。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而且是坚强不屈的精神,的力量!由此可见,,方得始终。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时刻,矢志不渝,尤其在此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就被“浮云”遮蔽了双眼,忘了初心。孔方曾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经过万般努力踏上仕途,他曾经承诺要当人民的好公仆,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初心。然而,在将要有一段美好前程的时候,他终究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在他接过不义之财的同时,他也就忘记了初心,种下了罪恶的种子。结果可想,他锒铛入狱。当然,并不是每个政府职员都受不住诱惑,忘记初心,绝大部分的他们依然,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事,最终为官清廉,受人民拥护。由此可见,始点的相同,终点的不同,不在于外界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在于你是否能做到,不违本意。唯,方得始终。

其实,“,方得始终。”针对的不仅仅是个体,还有国家。当我国的GDP在直线上升的同时,你是否会注意居民CPI指数也在居高不下?你是否会留意到菜价、房价、车价也在接近“爆表”?你是否会关注到雾霾、PM2。5让好空气变得好奢侈?请问,中国,你还记得你的初心吗?要的是经济飞速增长吗?要的是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和美国吗?不,不是的!我们要的是人民幸福和谐的生活,要的是国民能在环保、文明、和谐的环境下安居乐业!若忘记初心,我们国家最终也只能变成徒有华丽空壳的城堡。唯,坚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对人民生活质量的保证,我们国家定能达到希冀的终点――富强、繁荣、和谐的中国!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11 / 12

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练,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12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