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8课《方山子传》习题及答案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8课《方山子传》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1-11-04 来源:乌哈旅游
8方 山 子 传

苏 轼

诗歌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赏析: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文言积累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僮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译文:杨子邻居的羊跑了,于是率领他的亲友,还请杨子的僮仆一起追赶。杨子说:“呵!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不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逃跑了。”问:“为什么会逃跑呢?”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驰骋(chěnɡ) 当世(dānɡ) ..

闾里(lǘ) 功勋(xūn) ..B.著帽(zhù) 谪居(zhé) ..

俯仰(fǔ) 耸然(sǒng) ..C.奴婢(bēi) 萧然(xiāo) ..

矍然(jué) 蔬食(shǔ) ..D.两骑(qí) 精悍(hàn) ..岐亭(qí) 倜傥(tng) ..

解析:B项,“著”读“zhuó”;C项,“婢”读“bì”;D项,“骑”读“jì”。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阳狂垢污 B.方山子傥见之与 C.百有余年矣 D.鹊起于前

解析:A项,“阳”通“佯”,假装。B项,“傥”通“倘”,或许;“与”通“欤”,语气词。C项,“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答案:D

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高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A.

②蟹六跪而二螯.①余既耸然异之.B.②他植者则不然.

光、黄间①晚乃遁于.C.九国之师也②谪戍之众,非抗于.家①呼于宿其.D.

②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A项均为“连词,表并列”。B项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C项①介词,在;②

介词,比。D项①代词,他的。②副词,大概,表推测。

答案:A

4.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C.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 D.使从事于其间

解析: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2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

(一)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推崇 .B.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逃跑 .C.余谪居于黄 谪:贬官 .

D.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妻子:妻子和儿女 ..

解析:B项,遁:隐居。 答案:B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遁于光、黄间晚乃.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因谓之方山子.B.击沛公于坐因.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C.

犹且从师而问焉.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D.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解析:C项均为“代词,他”;A项,连词,表承接,于是/副词,竟;B项,副词,于是/介词,趁机;D项,句末语气词/助词,表判断。

答案:C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隐士,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并和他结为好友。 B.方山子就是陈季常,黄州山里人看见他戴的帽子形似古时的“方山冠”,就称他为方山子。

C.方山子少年时仰慕汉侠朱家、郭解的为人;长大后努力读书,想凭借读书在社会上大展宏图,认为自己是一世豪杰,但始终没有碰上机遇;晚年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叫“岐亭”的小镇上,过着隐居生活。

D.好文章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写,留有余地,表现力却更强。

解析:A项,“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错,苏轼和方山子是老朋友,没有想到在黄州相见了。 答案:A

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

(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方山子也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二)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挟二矢,游西山 矢:箭 .B.今已显闻 闻:出名 .C.往往阳狂垢污 阳:表面上 .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等同 .

解析:C项,阳:通“佯”,假装。 答案:C

10.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六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

①用财如粪土 ②而岂山中之人哉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解析:②⑥表现的是方山子的“隐”。 答案:A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念”二字一转,回忆陈慥少时情景以及十九年前在岐山的相遇,这是倒叙,但从“今几日耳”又一转,仍然回到此时此地——在岐亭相遇的时间及地点中来。

B.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

C.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不是以陈慥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自己的观感为线索,这样写,内容就显得更真实,更富于情趣。

D.文中描写陈慥的语句,简洁而生动,能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表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人叙事技巧。

解析:B项,文章最后一段由叙光、黄间多异人以暗示方山子也是异人。 答案:B

12.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贤士隐居者 (宋)洪迈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13.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殆:恐怕 .C.虽细事不苟也 苟:马虎 .D.辄一扣之 扣:求教 .

解析:B项,殆:几乎。 答案:B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知①不蕲人之.A.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人接①不妄与.B.

②欲乎张良与俱去.缺而未知者①与所.C.笑②重为乡党所.

玩心坟典①苟一日之用足,则.D.岳阳楼之大观也②此则.

解析:B项均为“介词,和、跟”;A项“之”,①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标志;②动词,去、到。C项“所”,①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②“所”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被动。D项“则”,①连词,就;②副词,表判断,就是。

答案:B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解析:A项,“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意思与原文不符。 答案:A

16.断句与翻译。

(1)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季 庄 闻 其 至 必 倒 屣 出 迎 相 对 小 室 极 意 讲 论 自 昼 竟 夜 殆 忘 寝 食 告 去 则 送 之 数 里 相 得 欢 甚

答案: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理解。 ②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

参考译文:

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其一说的是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问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拜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的是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邃。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的是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他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

其四说的是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入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衣服送给他,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最终还是推辞掉。

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

四、能力迁移

17.(适)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刚才) .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适宜、享有)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到……去) .D.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报任安书》)(只是) .

解析:A项,出嫁。 答案:A

18.(从)下列各项中的“从”与例句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惑而不从师

A.张良是时从沛公(《师说》) .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史记·项羽本纪》) .C.樊哙从良坐(《史记·项羽本纪》)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 .E.言听计从(《魏书·崔浩传》) .

解析:A项和例句均为“跟随,跟着”;B项,使……跟随,率领;C项,紧靠,紧挨;D项,向,跟,E项,依从,依顺。

答案:A

19.(句式类型)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若街亭失守,吾等安归 C.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解析:B项为宾语前置句;A、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B

20.(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②①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哲宗病死、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海返回大陆时所作。②苦雨终风:下个不停的雨,吹个不停的风。③鲁叟乘桴:孔于曾慨叹自己的主张无法实现,想坐木筏到海外去。

(1)第一联和第二联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用“苦雨终风”变晴,“云散月明”喻自己受到的各种打击和挫折已终结,表达了遇赦北还的喜悦之情。

(2)诗中最能体现作者人生态度的是哪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九死南荒吾不恨”。体现了作者遭受人生打击,历尽坎坷艰险,仍心胸坦荡,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1.(语言运用)请从学过或熟知的诗词中选出符合下面要求的诗句,填写在下面空格处。

苏轼,和李白一样,诗文里多月。思其弟,情深却不悲戚,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其妻,肝肠寸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曾豪情万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题目中给出的月,说明诗句都和月相关。第一句注意“不悲戚”第二句注意月和“肝肠寸断”;第三句注意“豪情万千”。

答案: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天生我材必有用

原文: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译文:孔子说:“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诗经》说:‘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评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修身而提高德行,“居易以俟命”,总有一天会受命于天,担当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到那时,名誉、地位、财富都已不在话下,应有的都会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