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交通局 佛交[2008]266号 2008年7月7日)
本指导意见分为七部分,分别对沥青路面施工准备、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三阶段配合比、试验段、施工过程控制、质量检验、缺陷处治等提出了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
一、施工准备 ㈠ 施工设备
路面施工单位须配备齐全的施工机械和配件,做好开工前的保养、调试、标定和试机工作。
1、沥青拌和楼:须根据沥青路面施工的总体进度要求和保证沥青路面连续摊铺(2.0~3.0m/min)的需要选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楼, 生产全过程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并有打印装置;拌和楼冷料仓的数量必须与规定的冷料档数相符;拌和楼应配备性能良好的二级除尘装置(其第二级回收粉尘应有湿式直接排放装置),施工SMA路面时须有与主机联动的纤维稳定剂自动添加装置;在计量标定的基础上,须对拌和楼的冷料仓、温度传感器和计量系统进行动、静态专业标定(宜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各计量标定准确度要求如表1;规模较大的项目开工前须进行专业标定(固定拌和站每年不少于1次);当集料发生变化或设备发生故障经维修后须重新对皮带机转速与流量的关系曲线进行标定。热料仓数量及筛网的规格应与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类型相配套,热料仓数量及筛网可参照附表1配置。
表1 计量系统准确度要求
2、摊铺机:摊铺机配置的数量应与摊铺的宽度匹配,严禁小功率摊铺机宽幅摊铺(一般情况下摊铺宽度不宜超过7.5米,ABG423的摊铺宽度不宜超过7米;ABG525或佛格勒2100系列的摊铺宽度不宜超过10米);上面层施工时,须采用非接触式平
衡梁装置找平,确保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中面层在条件允许时宜尽量采用)。
3、压路机:为确保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压路机的数量应根据摊铺宽度、摊铺速度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一次摊铺3车道时),须配备4台钢轮压路机,2台25吨以上胶轮压路机,同时至少备用1台设备。
4、运输设备:运输车辆的数量与运输能力应与现场摊铺进度、运距及拌和楼生产能力相配套,料车的有效装载能力不宜小于30吨/车并配备相应的保温措施,数量应保证摊铺现场排队等候车辆为3~6台。
㈡ 试验检测
施工、监理及监控单位应按相关要求在开工前做好试验室临时资质的申报、考核、确认工作(由质量监督部门负责考核和确认)。
1、检测仪器
须按照招标文件等相关要求配备全套试验检测仪器设备。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的仪器配备不得低于表2的要求;监理及监控单位应按照工程的实际需要配置。
表2 沥青路面工地试验室(施工单位)仪器设备一览表
注:★表示必备仪器,●表示选备设备
2、试验检测人员
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应至少配备5人进行试验工作;另需配备一名熟悉计算机操作且有一定工程经验的资料员,进行网上数据填报工作;试验室技术负责人须有较
强的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知识(宜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且从事沥青路面试验检测工作不少于3年)。
3、人员
施工、监理单位须按照投标承诺的要求组织人员进场,其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须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单位的“总监类”人员须熟悉沥青路面施工管理(宜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且从事沥青路面施工管理工作不少于3年),且建设单位(依靠监控单位的技术优势)须组织对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含试验室的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单位的“总监类”人员进行考核确认,不熟悉沥青路面质量管理者不得上岗。
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为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建设、监理(监控)单位应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原材料的采购、加工生产及供应的全过程监控;沥青原材料宜由建设单位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后统一供应。各单位应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规范》(JTG F40-2004)、设计图纸及招标文件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㈠ 沥青
1、加强沥青供应的合同管理,施工、监理(监控)单位应派专人负责沥青采购、检测及运输过程中的管理与监控。
2、根据我市交通气候条件,应适当提高沥青的软化点的技术要求,重交70号A级沥青不少于47度,改性(I-4)不少于70度。
3、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的规模配备储油罐,不同品种的沥青须采用不同的储油罐分别存放。
㈡ 集料
1、粗集料应具有较低的压碎值、磨耗值,较高的磨光值,并与沥青具有良好的粘附性;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和就近取材的原则,表面层宜优先选用玄武岩、辉绿岩等硬质石料,中、下面层宜优先选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对花岗岩等酸性石料,须采取有效的抗剥落措施。为了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减少水损害,应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适量水泥或消石灰。细集料宜优先采用石灰岩、玄武岩、辉绿岩等破碎的机制砂,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其他重交通道路不得使用天然砂。
2、集料的总体质量要求:技术性能好,级配符合要求且稳定,颗粒形状好(各
方向尺寸接近的空间多面体);集料洁净,无风化石,粉尘含量符合要求。
3、粗、细集料的加工生产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必须重视对集料加工生产的管理。为保证粗集料规格、棱角,控制针片状含量,须采用反击破或“石打石”破碎机进行精加工;料场必须备有除尘设施,以保证粉尘含量满足要求。
4、集料应按招标文件或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分档(一般情况下上面层为4档,中面层为5档,下面层为5或6档),其中细集料应分为0~3mm和3~5mm两档;其各档料的级配最大公称粒径的通过率应为90~100%(规格0~3mm为80~100%)。集料的选用原则可参照附表2执行。
5、施工单位应在料场建立简易试验室,每天取样进行筛分试验,进行稳定性监测;监理单位须派人进行旁站并按20%的频率进行筛分试验。
6、施工单位在初步选定料场后(加工、筛分、除尘工艺须满足要求),须对其进行全套指标评价试验,满足要求后联合监理单位进行不少于5天10次的筛分试验,以评价级配的稳定性;符合要求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各相关单位进行考察确认。经建设单位书面批准后方可选用。
7、拌和楼场地必须硬化,场地不能积水;各冷料堆之间必须有效隔离;细集料必须有防雨措施。
三、三阶段配合比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须由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和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组成,二级公路宜参照此要求执行。
㈠ 其中目标配合比按要求在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设计或校验,且必须进行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检验(含冻融劈裂试验);建设单位应督促设计单位根据公路等级、交通条件及气候条件明确选用混合料类型(粗型或细型),并结合料场集料的质量通过试验(并结合我市成功经验)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㈡ 当采用花岗岩集料时,填料必须采用水泥或一定比例(1.5~2%左右)的消石灰等量代替,表面层还须掺加热稳定性及耐久性优良的抗剥落剂;细集料宜优先选用石灰岩,并须严格控制粉尘含量,加强拌和楼的除尘能力,不得使用回收粉尘,确保水泥或消石灰的添加剂量。
㈢ 生产配合比设计须针对每台拌和楼进行,不得多台拌和楼使用同一个生产配合比;拌和楼专业标定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待拌和楼生产稳定后,
方从各热料仓中取有代表性试样(一般情况下,应试生产6锅以上白料后再取样);优化拌和楼筛网的设置(保证热料仓大体动态均衡,不同级配混合料宜配置不同的筛网组合),确保生产配合比的级配曲线和目标配合比接近(一般情况下应控制在1%范围内)且拌和楼在生产过程中无等料或严重溢料现象;监理单位须对(生产配合比)最佳油石比下的马歇尔指标及高温稳定性(车辙)和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进行验证。
四、试验段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沥青路面在施工前必须铺筑试验段,检验施工机械是否匹配,确定施工工艺,建立钻孔法和无破损检测路面密度的对比关系;提交完整的试验路总结报告,总结报告须提交的资料详见附件1,召开试验段总结会议,经监理(监控)单位、建设单位同意后方可大面积施工。试验段铺筑应具备的条件及流程见附件2。
五、施工过程控制
沥青路面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㈠ 加强施工过程中拌和楼生产的稳定性控制,严禁冷料仓串料,严禁出现等、溢料现象,严禁混合料的出料温度过高或过低(一般情况下,70#普通沥青出料温度为150~165℃,改性沥青出料温度为170~185℃,超过195℃者须废弃);拌和楼须逐锅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和温度;每天结束生产后,用拌和楼打印的各档热料数量,进行总量控制,以各仓用量及筛分结果,计算平均施工级配和油石比,与设计结果进行校核;以每天的产量计算平均厚度,与路面设计厚度进行校核;并结合马歇尔试验及抽提筛分结果,及时进行合理调整。
㈡ 应加强对运输、摊铺和碾压过程的组织,保证运输车辆与摊铺能力匹配,避免摊铺机停机待料及等待车辆排队过长(一般为3~6台);加强运输过程中的保温措施(特别是长距离运输或气温较低时),凡是温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合料不得使用。
㈢ 加强摊铺过程中摊铺速度的控制,确保连续稳定摊铺;强化摊铺设备的参数设置,尽可能的减少收斗次数,减少带状和局部离析;摊铺厚度采用钢丝引导等方式进行高程控制方式时,钢丝拉力不少于800kN,每10m设一钢丝支架(曲线路段宜加密);加大松铺厚度的检测频率,确保厚度符合要求;调整好摊铺机熨平板的振捣
或夯锤的频率和振幅,在碎石不被击碎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应大于85%),且多台摊铺机梯队摊铺时须保持相当的初始压实效果。
㈣ 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确保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效果;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少水”的原则,随碾压阶段和混合料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碾压速度,且须匀速作业,严禁急停和在未冷却的沥青面层上停放压路机。
㈤ 必须高度重视透层、粘层和下封层的作用;下封层须采用机械化施工,保证质量的均匀性;宜选用煤油稀释沥青(宜选用110号基质沥青,且与煤油的掺配比例为1:1左右)为透层油,通过试验确定透层的最佳施工时间(一般情况下,在基层施工完成8~12小时内须施工完毕),透层宜渗透基层5mm以上。
六、质量检验
㈠ 原材料进场前须以“批”为单位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工作,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改性沥青若存放时间超过30天,应进行重检;粗集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如压碎值、磨耗值、粘附性等)按每7天检验不少于1次,工艺性指标(如级配、针片状含量等)按每1~2天检验不少于1次,细集料的含泥量指标按每1~2天检验不少于1次进行施工过程质量检查。
㈡ 沥青路面的压实度采取重点对碾压工艺进行过程控制,适度钻孔抽检压实度的方法。须配备核子仪、沥青路面密度测定仪等无损检测设备对压实密度进行过程控制;以每天实测的实验室密度和最大理论密度作为标准密度进行压实度的控制,其上面层的压实度应不少于实验室标准密度(最大理论密度)的98%(93%),中、下面层的压实度不少于实验室标准密度(最大理论密度)的97%(93%);且现场实测空隙不大于7%;按总量控制的方法对铺筑厚度进行检验。
七、缺陷处治
为消除离析、裂(接)缝及油污染等质量隐患,防止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须对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处治,在沥青路面质量缺陷普查的基础上,对各种路面缺陷通过试验检测确定其范围(长度、宽度、面积)。一般情况下,对沥青路面缺陷(如渗水系数大于800mL/min的离析及油污染、开裂等部位)长度大于20m的必须铣刨后重新铺筑(最小返工长度为40m、宽度为单车道的倍数)。沥青路面渗水系数大于200mL/min的离析及小面积油污染、开裂等缺陷须采用路面防水抗渗专用材料进行处治。
附表1: 热料仓数量及筛网配置
附表2: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规格选用规则
注:S9F集料规格为:16mm的筛孔的通过率为90~100%。
附件1:沥青路面试验段总结各参建单位应提交的资料
⑴ 施工单位:
①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含无损检测与抽芯的比对资料,拌和、摊铺、碾压设备的参数设置,渗水试验);②目标配合比报告;③生产配合比报告(原件);④料场各档集料的日筛分检验数据汇总报告;⑤施工过程控制参数(含各阶段温度检测结果等);⑥原材料检测报告;⑦拌和楼温度、计量系统及各冷料仓(流量与转速)的标定报告。
⑵ 监理单位:
①目标或生产配合比验证报告;②料场各档集料的20%平行筛分检验数据;③施工过程控制参数(含各阶段温度检测结果等);④监理现场抽检数据、混合料检验报告、原材料检验报告及热料筛分报告;⑤监理总结报告。
⑶ 监控单位:
①生产配合比验证报告;②抽检报告;③试验段总结报告(主要指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
附件2:试验铺筑段应具备的条件及程序
沥青路面监控简明工作指南
(佛山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佛交监[2008]61号 2008年7月10日)
沥青路面监控旨在施工过程中协助业主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施工设备的优化配置及标定调试,以质量动态管理为手段,强化过程控制,保证沥青路面密水均匀,且抗车辙性能优良,以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
沥青路面监控单位宜在施工招标前确定,高等级沥青路面项目规模较大时除按规定进行常规监控外,还应进行专项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技术咨询)监控。
监控单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协助业主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管理手册》的编制与落实来实现。《质量管理手册》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路面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路面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及路面工程试验检测办法。
路面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主要是明确有关质量管理程序(细则)、质量奖惩措施、人员及设备要求等;路面工程施工技术指南主要是依据设计及相关技术规范,提出适合本项目特点的技术与施工实操性的工作指南;路面工程试验检测办法主要是建立完善的试验检测体系,制定相应的试验检测实施细则。
监控单位应协助业主落实《质量管理手册》的相关要求(一般情况下,业主应安排专人负责,以主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为宜),应定期召开质量(监控)专题会议,分析工程质量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专家建议及下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安排。
二、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专题讲座);
2、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的专项培训(专家讲座);
3、通过施工过程中个别指导,开展现场技术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项目有关人员的技术水平;
4、协助业主对进场人员进行相关考核与确认。
三、原材料质量控制
依据《质量管理手册》的原材料质量管理程序(如考察程序等)及技术要求等,依照合同约定内容,进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特别是原材料选用前的适用性评价工作,供业主决策参考)。
四、 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设计研究
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矿料级配范围三层次的总体思想,要充分考虑本地的气候条件及该项目交通特点并结合整套施工设备(包括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的技术性能等因素,以最佳的路用性能(在保证密水均匀的前提条件下,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为目标,提出沥青混合料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规范要求此项工作由设计单位完成,若设计阶段未进行该项工作,业主应要求设计单位委托监控单位进行该项试验研究工作),作为目标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五、施工设备的优化配置及标定、调试
根据项目的工程质量及进度要求,提出施工设备的数量、型号的优化配置建议,通过对拌和楼的专业标定(宜委托专业单位在计量标定后进行),保证拌和楼生产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溢料与等料现象,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依靠强摊铺设备的参数的调试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离析,提高施工质量的均匀性;优化碾压设备的配置,确保能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
六、试验路施工指导
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的技术指导工作(生产配合比设计方法及热料仓筛网配置建议等),确保生产配合(矿料级配及油石比)能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接近。
对施工过程中运输、摊铺及碾压全过程进行指导,提出专家建议;参与试验段四方联检工作;参与试验段总结会议,对试验段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专家点评。
七、试验检测与动态管理
依据协议内容,按规定的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进行试验检测工作;采用较先进的方法(如激光纹理法等)对沥青路面质量的均匀性进行评价。
负责本项目在佛山市(质监站)沥青路面质量监控管理系统的数据填报培训及
日常管理工作(含数据的督促提交、修改与整理等);指导各参建单位对路面施工质量数据进行分析与动态管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如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增大、指标超限等)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通过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检查及对监理、施工单位质量检测结果分析,采取动态管理及总量控制等方法,强化质量的动态监控(以压实度、平整度等为主要控制指标)。
八、技术咨询
主要应协助业主组织对设计图纸及监理、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达到提前预控的目的;同时协助业主进行有效的施工全面质量管理,解答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专家性建议,以便于业主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