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族地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其应对策略简析

民族地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其应对策略简析

时间:2024-06-30 来源:乌哈旅游
2014年第03期 第3O卷 (总36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 iALOF圈叭『cA田【0lNAI INSTrrtFI'EOF JILINPROVINCE No.03,2014 VOL 3O TotalNo.363 民族地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其应对策略简析 谭江华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民族地区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面临着“自治”与“治理”的冲突调适问题、“国家民族”的关系处理问题以及 经济与文化发展取向整合问题等基本矛盾,比如新疆、宁夏、西藏等地区甚至还将处理现代公民与宗教教民的身份紧张问题。 这一矛盾关系格局必将使得其实践过程陷入一系列特定的困境。而基本的应对策略则是以文化共生、平等关照为指导,以自 主参与、互动习染为内容,从而最终实现渐进的思想政治理念内化与政治行动取向的认同。 关键词:民族地区;思想政治;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3—0o8l—o3 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建构中的独特困境 为了适应民族地区民众的文化素质与民主实践现 必然带来民族问题处理上的内在矛盾,并将在青少 状,稳定推进相关政策设计,化解内外矛盾的复杂纠 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所折射。这也就是说民族地区 缠,国家“公权力”通过教育普及、普法宣传、政治动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势必面对新时期“国民 员与司法惩戒甚至军事维稳等途径始终发挥着极为 民主自治”与“国家政治治理”的内在冲突问题、中 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国家“治理”的 华大民族与地方小民族的关系处理问题以及经济全 持续存在与显著作用也无疑是中国民族地区政治运 球化与文化民族化的取向歧异问题等基本矛盾,有 行的突出特色。而这种“自治”与“治理”的内在紧 些地区比如新疆、宁夏、西藏等甚至还将处理现代公 张将使得针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意 民身份与宗教教民身份的内在紧张问题。而所有 义”及权力一权利关系的诠释与言说取向上常常游 “实践”中所遭遇的困境及其可能的应对策略的探 走、闪烁于“治理至上”与“自治至上”之间,从而无 索也都将围绕着下文所述的几个紧张关系焦点而 法实现其自身内在的一贯与互洽。 展开。 (二)实践中的矛盾应对策略 一、“自治”与“治理”的内在紧张 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完成于 (一)紧张样态的基本表现 上述充满紧张的政治场域中。一方面,为了顺应民 导源于现代性来临的理性觉醒使科学与民主成 主“自治”的国际政治趋势,培养他们的权利意识与 为时代主旋律,而个人自由、平等主张与自主权利诉 社会责任感,及对不同文明样态的宽容,从而抵制极 求则伴随着当代西方文明的全球扩展渐次凸显为 端自由与片面权利诉请的诱惑;另一方面也要他们 “国际普世价值”。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恰恰 认识到中国近代以来政治演化的特殊背景及其国 是嵌入在这一总体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具有中国特色 际、国内之复杂形势,增强他们对一定时期内和情势 的具体政治方略,这就注定了它必须在宏观方针与 下“国家治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同与理解,同 微观路径上都收敛于“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政治 时锻炼其民主参与的基本能力。最终让平和、宽容、 模式,从而对“自治”诉求及民众“公议”“众议”基 独立、自律成为他们个人价值的核心与参与政治实 础上的民主“自决”抱持制度性宽容与认同。然而, 践的基本原则。随着学生自主、自律、自治观念的强 收稿日期:20l3一ll—06 作者简介:谭江华(1982一),男,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 学、环境社会学、社会思想史。 81 化及相关实践能力的提升,作为治理、控制者的国家 角色将渐次转型,即将其作用由显性的监督者、管控 者转变为隐性的教育者、引导者,也就是国家及其教 育机构基于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与信任,将自己的作 用融人到一系列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过程中来 积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民主践行能力,最终让学生 的“民主自律”与国家的灌输控制有机结合,从而适 应新时代学生思想成长的基本特点并契合其思想演 进的基本道路。 二、中华大民族与地方小民族的内在紧张 (一)紧张样态的基本表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种民族 文化长期以来互济共存、并行不衰,所谓中国文化, 本质上就是传统与现代,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文化融 汇贯通的结果。虽然长期以来民族地区中小学思想 政治教育实践都是以突出灌输大中华文化为主线。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不同民族文化之独特的地域 背景、殊异的历史演化轨迹及其特定价值内涵与表 现形式。也就是要明确文化的核心特质是多样性、 交互性与流变性,其关系调处的基本原则则是平等 关照、互通融汇,整合共生。但长期以来“意识形 态”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力图建构思想的“大一 统性”与“纯洁性”,并有意无意间凸显了主体文化 “自我中心化”的价值偏好与意义取向,从而对地域 性的民族文化构成某种侵蚀甚至压制,但正如拉兹 洛所言:“实际上,只有在文化上是多样的,才可能 是可行的。一致性在人类领域里可能像在自然领 域里一样是极为有害的”,所以,地方小民族的存 在是整个中华大民族存在的基础与保持活力的动 因,民族地区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必须在 这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并在矛盾调适中创造性地 推进。 (--)实践中的矛盾应对策略 在民族地区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必 须明确:中华大民族与地方小民族之问的关系本质 上是整体与部分的互赖共存关系。因此,必须增强 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中华文明归宿感和自豪感,同 时在其统合与引领下也应不断通过具体实践提升地 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性与传承性,使不同族群 “组织之间的差异不致于成为敌意的中介”,而成为 “视界融合”和相互理解的中介。总之,不可能也完 全没有必要将文化内容与形式彻底齐一化与单向 化,更不能通过政治强权将其概念化与意识形态化, 因为其违背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必然最终导致 整体文化的溃败与消亡。因此,具体的教育实践恰 82 恰必须在尊重、认同地方小民族的基础上大力强化 中华大民族这一主流意识自觉,并由后者统摄与整 合地方小民族的地方价值与民族情感,且让顾全大 局、平等共享、求同存异、保持特色这一核心原则渗 透于民族地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方面。也 就是说中小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在内容整合、 知识构建、偏见消除、推进教育机会均等以及加强 民族化的校园文化和社会结构作用的基础上,将国 家、民族与个人编织整合起来,并引导其融入一个相 对统一和谐的意义与行动体系中。 三、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民族化的内在紧张 (一)紧张样态的基本表现 随着近代以来资本扩张的国际化与信息关联的 全球化,原先受制于空间、地域局限的经济流转及商 贸活动迅速突破国家与文化界限辐射向不同地区。 本来源自启蒙运动的自由、民主、平等等现代性政治 价值亦通过文化输出,楔人进了不同文明传统的观 念体系中,它们整合甚至掩盖了不同文化形态的政 治传统与权力格局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不 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疏离,将不同的文化、政治、道 德、风俗等社会存在形态统统化约为经济符号甚至 货币数码,从而从根本上刻意忽视甚至否定了文化 传统与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但无可否 认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地区文化的发展路向 却并非一定同一化或西方化(主要指美国化),或许 恰恰与此相反,因为当经济的强大整合力将不同的 文化距离拉近并切近地使其相互碰撞与激荡时,每 种文化在一度迷失之后都几乎反而更强烈地意识到 了自身独特性的珍贵价值,并极力以一种返本复初、 追根溯源的执着去唤醒本文化的自我觉知与认同, 以抵御比附在优势经济体上疯狂扩张的强大异文化 的“夷平效果”。而这种文化的多样性与殊异化取 向,必然会对基于所谓现代法治与民主的全球普适 化的政治建构过程构成冲击,且其中的不和谐与疏 离也必然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民族地区中小学 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出来。 (--)实践中的矛盾应对策略 正因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嵌入在 上述紧张场域中来推进的,这就注定了其在内容确 定、形式选择及实践进路等方面都必然会受到本地 区经济Et益全球化的波及,于是无法以传统时代那 种闭门造车、自说自话的方式来进行,而必须以更加 平和开放、积极主动的姿态借助经济发展的全球关 联去了解并吸纳不同文明形态的优秀成果,并将其 合理转化为切合本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有效内 容。必须正视的是全球范围内文化多元化勃兴的繁 荣态势。或许,这本身就是文化存续的应然样态,因 为只有这样的差异性与在模仿、交流中求新求变的 可能性才能给文化演进与更新提供强有力的内在动 力与契机,文化才不至于流于一统和僵死。而这种 文化的多样性与殊异化取向,必然会对基于所谓现 代法治与民主的全球普适化的政治建构过程构成冲 击,且其中的不和谐与疏离也必然会在思想政治教 育,尤其民族地区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出 来。对此问题,我们必须明确:“许多冲突表面上看 来是政治性的,实际上包含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差 异”,因此其矛盾冲突疏解的基本路径仍然是主要 依托于学校教育来实现的文化间的平等关照、互赖 共存,以最终“找到一种平衡,它既包含了社群主义 又能直觉到所有社会和文化都可以寻求自己的民主 概念的观点,包含世界主义者对人类无论在何处都 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信念。” 四、特定地区内现代公民身份与宗教教民身份 的内在紧张 (一)紧张样态的基本表现 不论民族地区抑或非民族地区,其中小学生将 来都将是无可争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其 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必须强化其国家归宿感与自豪 感,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来提升他们作为一个现 代国家公民所应具备的政治责任感、法定义务感及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意识与行动能力。这就要 求打破个人狭隘的民族、地域、阶层、性别等差别性 特征,而以更加宏阔广远的视野与眼界来帮助他们 确立现代政治、法律及道德原则,且以平等自由、民 主法治、独立互赖等基本理念作为其最核心的思想 内涵。不可否认的是,民族地区尤其是新疆、宁夏、 西藏等地的中小学生除了将来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 合法公民外,也是地方性宗教的教民。因此,宗教教 规所蕴含的道德伦常、责任义务、权利规条也在本地 将通过各种宗教仪式实践逐渐渗透进其思想意识 中,并成为其行为的理据与原则。作为延续自传统 的宗教教规难免与现代国家的政治、法律甚至道德 理念有内在差异甚至冲突,因此,民族地区中小学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比非民族地区要更为复杂,它 除了灌输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所主张的作为现代公民 必须接受的核心价值外,还常常要包容宗教教规、教 义的布道言说,甚至有意识地辅助其传习,并尽可能 通过创造性实践巧妙地融通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与宗 教信仰皈依之间的紧张。 (二)实践中的矛盾应对策略 针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理国家 公民与宗教教民之身份紧张问题上的复杂性,我们 的基本原则一定是在民族区域自治及国家宗教自由 政策共同确立的宏观架构内,将宗教内部的责任、义 务与人际互动规范由近及远地推延到中华大民族及 整个国家层面,并把宗教内部的自律、自立、团结、亲 善等原则的践行有机融入到现代健全人格培养、当 下合格公民教化、新时期社会道德训导中,且依托不 断创新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将宗教教民对上帝 的崇奉、对善恶法度的确信及对未来拯救的诉求等 观念与现代公民对天赋人权的崇奉、对普适法律的 确信及对自由平等的诉求紧密关联、有效结合。总 之,现代公民教育是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核心内容,但介于学生本身的宗教教民身份及 其从小接受宗教文化熏染这一独特背景,在他们的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积极寻找传统宗教教义与 现代政治观念的内在契合点与相通处,努力探索宗 教历史文化与当下政治文化的沟通、对话途径,最终 为稳定团结的良性社会秩序的建构与维持奠定坚实 的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 嵌入在国家宏观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运作架构中进 行的,因此其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主流意识形态 及其核心价值的灌输任务,但它所蕴含的宏大而普 适的意义与价值及其教化灌输方式必然与特定地域 的意义体系与传承模式、权力—权利理念与规则生 成实践、文化延续与交替的轨迹程式产生内在的疏 离与紧张,从而导致民族地区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 育凸显一系列独特的矛盾与问题,而这也恰恰将促 使教育者创造性地思考与实践,从而在更持久与和 谐的层面上完成政治价值的整合与融通,为学生的 政治归属与认同奠定可靠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英】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李惠斌, 杨雪冬,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O. [2】[英]吉登斯.为社会学辩护[M].周红云,冉传进,徐阳, 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美]E・拉兹洛.决定命运的选择[M].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7. [4】王航.从素质教育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因素[J].科学 决策,2OO8,(10). [5]王慧.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情况概览[J].人民论坛,2OO6,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