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的论文在学术上、格式上、写作上形成统一的风格,特编写本指南,供作者参照修改稿件格式。
1 标题(中英文)
标题应该是短语而非句子,标题后面不加“*”号;
标题中不出现公式,但允许出现化学式(尽量避免),尽量不用英文缩写; 中英文标题不超过20个字;
英文标题名应该与中文相对应,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每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一般不使用定冠词“the”。
英文标题常见句式:(1)Effect / Influence of …on…;(2)xxx and xxx 或xxx and xxx of …(xxx为名词或名词短语)。
2 作者(中英文)
应列出所有作者姓名,若作者来自不同的一级单位(学校、企业等),应在相应作者姓名的右上角标注序号(1,2…),若作者来自相同一级单位的不同二级单位(学院,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应在作者姓名的右上角标序号(a,b…);在写作者单位时,也应该给出相应的序号。
示例1
王 淼1,刘春秀2,王 彪1
(1. 东华大学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 (2. 2.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540)
示例2
周海山a,于俊荣a,b,程 蕾a,b
(东华大学 a.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b.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 示例3
毛兆华1a,万贤福1a,汪 军1a,1b,周 建2
(1. 东华大学 a.纺织学院;b.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
(2. 2.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空格(不用逗号),姓氏的所有字母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名字为两个字时拼音连写。中间不再加短线。
示例1: 毛兆华 MAO Zhaohua
隔音符号的使用:在a,o,e开始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
3 单位(中英文)
涉及多个单位的论文,必须按照原稿列名顺序对单位进行编号,并在各作者姓名右上角注明其所属单位编号。单位都要给出全称,不能缩写,例如,“中科院”要改为“中国科学院”(同样,“CAS”也要改成“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陕西的拼音为“Shaanxi”而不是“Shanxi”(指山西),内蒙古的拼音为“Nei Monggol”而不是“Neimenggu”。
示例1
(东华大学 a.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b.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 (a.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odification of Chemical
Fibers and Polymer Materials,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China)
示例2
(1.东华大学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 2.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540)
(1.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odification of Chemical Fibers and Polymer Materials,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2.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Shanghai 200540, China)
示例3
(1.东华大学 a.纺织学院;b.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
2.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a. College of Textiles; b. Key Laboratory of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1.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2.Colleg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China)
4 摘要(中英文)
摘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要求做到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中文摘要为250~300字,重点应包括四个要素,即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其中又以结果和结论最为重要。要求要素齐全、条理清晰,不再写序号词(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不再写“本文”。
英文摘要为150~180个单词,应是中文摘要的转译,要保证在内容上和语法上没有明显错误,句子结构要完整、通顺,注意主谓一致、名词单复数等。内容和结论为一般时,方法和结果为过去时。尽量多用简单句(主谓宾,可以加定语、状语或补语,即灵活运用非谓语结构),若中文摘要一句话过长,翻译时可译为几个简单句。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均可使用。注意不要写以动词开头的连续短句,不符合英文语法。
摘要中若出现缩写,需在首次出现的位置写出全称,例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或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5 关键词(中英文)
关键词应有4~8个。要求:(1)第一个关键词为该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所属的二级学科名称;(2)第二个列出该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成果的总类别名称;(3)第三个列
出该文在得到上述成果或结论时采用的研究方法;(4)第四个列出在前三个关键词中没有出现的,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如有需要,还可列出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第五、六个等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应为中文关键词的转译,一般不使用缩写,特殊情况可在全文后加括号注明缩写。
6 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志码(A) 7 脚注
脚注包含三部分: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word插入方法:引用/点击插入脚注的左下角箭头/符号/空白(空格)/插入。 (1)收稿日期
示例1: 收稿日期:2014-12-08
(2)基金项目
示例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6021);浙江省公益基金资助项目(2013C31006)
注:不是每篇文章都要写基金项目,没有则不写,有的话一般都要给出基金号(除非保密)。
(3)作者简介
示例3: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为xxxx,E-mail:
若作者为在读研究生,需给出联系人信息,一般为指导老师。
示例4: 作者简介:王 淼(1989—),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的制备,E-mail:565387166@qq.com
王 彪(联系人),男,研究员,E-mail:wbiao2000@dhu.edu.cn
8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为主体部分,应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行文规范。提交稿件前作者必须通读全文。 论文主体一般具有引言、实验/模型/算法/模拟/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三大部分,无特殊情况不应删除其中的一部分,例如结论。
引言、结论和摘要部分切忌重复。引言(不再写“引言”二字)一般介绍研究背景,包括研究的需要、已有研究成果等,并为引出论文的核心内容作必要的简述。结论也不同于摘要部分的结论内容,应该详细、清楚,能使读者通过这一部分了解作者工作的意义所在,与其他人的工作的比较,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前景的展望。
引言写作思路:研究目的(为什么要研究,有什么重要性)——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其他人或自己已经做的工作,怎么做的,目前做到什么程度,存在什么问题)——论文主题(采用什么方法,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地位、意义)
关于引言,另有一些细节:1)引言中不能出现图、表以及公式;2)不能出现“首次”、“第一次”等词语,引言除了交代研究背景等,也应概述自己的主要研究工作;3)引言不能太长,超过一页的要尽量删减内容。
正文中涉及引用文献处,应核对引述的人名、年份、机构名称是否准确。
正文中涉及公式处,应核对其编号是否准确。
正文中如涉及图表,图表应出现在第一次正文描述之后合适的位置。
示例1:xxxx如图1所示。(换行) 图1 (换行) 由图1可知(或从图1可以看出),xxxx。
9 符号、公式及各种表达式
文中出现的任何符号都应具体说明其代表的物理意义。一篇文章中相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同一个字符表示,一个符号只能表示相同的一个物理量。
点、线、面、体的符号均是斜体;转置符号T为正体;max等函数符号为正体;固定值如π、自然对数的底e、虚数单位i(i2=-1,电工学中常用j)为正体;单位词头如μ为正体(尤其注意SEM图中的单位微米为μm,而不是um)。
摄氏温度符号一般为t或θ,热力学温度符号一般为T或Θ。
代表物理量(变量)的符号都应为斜体,即使是常数、常量;代表矢量和矩阵的符号统一用黑斜体。法定单位一律用正体;以变量充当单位的,用斜体。特别注意,物理量上下标的正斜体视其代表的意义而定,例如Pin为输入功率(input power),下标“in”为正体。
投稿时数学类稿件要求通栏排版,公式通栏排版需要转行时,将运算符留在上一行末,若是乘积式转行时,上一行末尾补充点乘号。
正文公式中,自定义物理量和自定义函数一般采用一个斜体字母表示,可使用下标区别和表示含义,例:均方函数MES=xxx是不正确的,可改为FMES=xxx。特殊函数和规定函数按要求使用,如sin,cos等可使用多字母正体表示函数,但请注意大小写。贝塞尔函数J,表示微分和积分的符号“d≡”和“∫”等特殊函数,使用正体,并注意使用规范。
文中出现公式都需进行编号,且公式的编号不能出现在公式列出来之前,即先有公式才有编号;需检查公式的编号是否按顺序出现;文中提到公式时,统一格式为“式(公式编号)”,例如:“式(1)”,“式(2)和(3)”等;正切函数“tg”要改成“tan”;余切“ctg”改成“cot”,“arctan”等反三角函数符号是一个整体,连写。化学键号与数学符号:
10 量与单位
量与单位是期刊众多标准中唯一一个强制性标准(其他均为国家推荐标准),依据是《量与单位》国家标准。
示例1
“19英寸显示器”,由于英寸不是国家标准单位,但是在表示显示器领域,英寸又是一个非常通用的单位,这里可以表达成“19英寸(48.26 cm)显示器”。 示例2
sccm是质量流量单位,standard-state cubic centimeter per minute, 标况毫升每分钟,是非标准单位,可表达为“某种气体的流量是25 sccm(标准状态下25 mL/min)”;30×30×40 mm3要写成30 mm×30 mm×40 mm,显示器的分辨率为256 pixel×256 pixel。
含量这个词语模糊,可以是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浓度(特指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g/mL)等,需用具体含义的符号表示,如表5所示。再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指物质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如NaOH的质量分数,而不说溶液的质量分数,应该是溶液的浓度。
11 图片
正文中应出现对所有图的描述文字。图片的标题应中英文对照,中前英后,居中排列,图题的描述应与正文描述一致(即图题与正文中xxx如图X所示或xxx见图X中的xxx相同)。
鉴于图表空间较小,可使用英文缩写,但要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括号注明英文缩写。图中的英文缩写如果在该图出现之前没有给出全称,则需要在图中给出英文全称。
分图图题放在各分图下方的位置,序号编排采用“(a),(b),…”,不需要英文分图图题。 鉴于目前期刊还是黑白印刷,如作者使用不同色彩的曲线区分不同种情况,需采用其他方法区分,如用不同的标识符号。
坐标图的标目,一般由物理量或其相应的变量符号和单位组成。图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用量与单位的比值表示数值,即物理量符号(斜体)与单位(正体)之间用斜杠隔开,如λ/nm,不可用λ(nm)。坐标值通常是反映测量的精确度,因此,小数点右侧数字后面的“0”不可随意增删,尾数有3个及以上“0”的整数和小数点后面有2个及以上“0”的纯小数,可
以改写为“10n”(n为正、负整数)形式,比如32000可改写为3.2*104,符号单位须加括号,如
λ/(104 nm)。核对图片内容及图中的字符,保证与正文内容一致。图中字符须清晰可以判断。
图中的物理量字符大小写、正斜体要与文中一致,图中英文首字母小写,中英文图题要一致,英文图题中一般也不使用定冠词“the”。
为保证图片的美观,图中冗长的文字应设法提出来加到图题、图注或正文中,同时必须不影响读者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图题中过于长的说明最好是改到正文中。
12 表格
正文中应出现对所有表格的描述文字。表题、表注和表格内容是编辑进行文字加工的对象,要求与对正文加工的要求相同,
表中的物理量字符大小写、正斜体要与文中一致,表中系列数字需要小数点对齐,对于位数差别过大的非系列数字,可以小数点不对齐。
表反映的信息需要完整,包括表题,并且与正文的描述一致。
13 参考文献
详细参加《参考文献格式》(平台下载中心) 示例
(1) 期刊
[1] HUANG M F,WANG L,LI X L, et al.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novel fluorescent polyimides containing ortho-linked units and pyridine moieties[J].Design Monomers and Polymers,2012,15(4):389-404.
[2] 梅勇,丛军英,何春菊,等.滞空时间对两级凝胶法制备的聚醚砜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膜科学与技术,2004,24(6):1-4. (2) 专著
[1] 吴金术,曾仑.创面封闭型医用胶在肝胆胰手术中的应用技术[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7.
[1] MODEST M F.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M].2nd ed. Oxford: Academic Press, 2003. (3) 学位论文
[1] 王林.明胶-硅氧烷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09. (4) 技术标准
[1]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6分委员会.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7. (5) 专利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01128777.2[P].2002-03-06. (6) 会议论文
[1] USHE Z.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haped cross-sectional microfibers on filtration[C]//Advances in Filtra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y.1993:146-1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