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工程2008年第10期
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福建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
ToStudyonUpgradingofIndustrialClustersinFujian
fromthePointoftheProducerServiceIndustry
吴卫锋WuWeifeng
(仰恩大学经济学院,泉州362014)
(SchoolofEconomics,Yang’enUniversity,Quanzhou362014,China)
摘要: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随着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福建产业集群正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和挑战。从生产性服务业这个视角,针对目前福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三大方面的制约因素,运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理论,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理论上通过采用CES生产函数,应用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建立生产性服务投入与制造业产出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践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具体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大力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福建产业集群的升级对策。
Abstract:TheindustrialclustershavebecometheimportantengineofFujianeconomy,buttheyalsofacemanydifficultiesinmaintaininggoodgrowingmomentum.Accordingtothecondition,Fujianexistsmanyproblems.ThepapertriestobreakthroughthetraditionalstudyandanalysestheimportantroleoftheproducerserviceindustryorservicesectorintheupgradingoftheFujianindustrialclusters,fromthepointof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betweentheproducerservice
关键词: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升级
Keywords:industrialcluster;producerserviceindustry;upgrading
中图分类号:F273;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8)10-0028-05
0引言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1998)[1]。
机和挑战。一些集群已开始落入路径依赖式发展陷阱,区域产业不能突破已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集群发展陷入停滞,产业结构得不到升级。为了增强福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促进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集群需要通过放弃低附加价值的活动转向高附加价值的活动而达到升级,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产业集群升级问题。
目前,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主要有生命周期视角和全球价值链视角两种分析框架;国内外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通过加强集群网络的内生生长因素促进集群升级,和强调全球产业网络,结合全球价值链分析区域经济现象和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这些研究都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和运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但笔者认为,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对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还缺乏一个系统的生产性服务业视角。在论述产业集群升级发展和竞争策略时,也仅就制造业本身而规划和升级我们现在的产业集群。本文将专门从生产性服务业这个视角,针对目前福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运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理论,来探索福建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的选择,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升级办法和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的重要性重新被发现,以企业的网络组织为特征之一的地方产业集群正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目前福建省已在重要行业形成了60多个产业集群,其余比较知名的产业集群有晋江鞋业、石狮服装、福安电机、德化陶瓷、青口东南汽车等,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泉州、福州、厦门和漳州4个市,其中以泉州为突出。这些产业集群已为进一步的集群升级、把福建建成先进性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比其它地区较大的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福建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正对其它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借鉴作用。
然而,Graber曾经警告过,“经济专业化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战略”,会落入“僵化的专业化”陷阱。[2]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以及集群发展时面临的各种风险,福建产业集群正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危———————————————————————
作者简介:吴卫锋(1978-),男,安徽安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产业经济。
-28-
ValueEngineeringNo.10,2008
1福建产业集群升级的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
目前福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大部分产业集群是制造业主导型,以加工型企业为主,集群层次低,价值获取能力缺乏。
为什么福建那么多产业集群在发展十多年后,经济总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人均产出、收入等水平和竞争力水平基本都没有什么质的变化呢?例如,笔者在2007年底对晋江石狮的纺织产业集群进行实地调研时,就发现那里的服装企业虽然量上扩展速度很快,但无论是员工素质,还是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明显滞后。从集群的整体水平上看,福建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大部分产业集群主要是加工型的企业集聚,企业还停留在模仿、低质跑量经营为主的竞争阶段,多数产品档次比较低,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能力不强。集群内一些企业满足于OEM方式的接单生产,失去了主动朝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的动力,他们在价值链中定位于价值量很低的生产环节,从而导致产品低价恶性竞争,价值实现空间越来越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少,产业集群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较低,三大支柱产业的比重总和还不到20%,电器电气行业集群比重仅为4%。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持久性堪忧。
(2)集群企业之间高层次专业化分工合作竞争机制缺失,企业同构现象严重,市场细分和差异性不强。
福建的产业集群多属横向产业集群,此类集群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许多企业集中在产业链的某些相同环节上,拥有基本相似的生产技能、原材料和市场需求,常会做出相似甚至相同的生产经营决策。同行业企业之间容易成为“冤家”,一旦产品需求减少或成本上升,就会陷入过度竞争。地理上的临近会加剧企业使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进入一种恶性的循环。这种恶性竞争行为在集群内部迅速蔓延,最终会损害整个集群的信誉,增加产业集群的脆弱性,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目前石狮染整布就大都在低端徘徊,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相互低价竞争,大多数企业在创新产品、创品牌上很难有突破。再加上用水用电、节能降耗方面的压力,因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石狮出口服装已不止一次“栽”在布料化检不合格上。2006年曾有两批出口服装在欧盟受阻,其原因也是某种化学成份超标。2008年,欧盟已通过实施的REACH制度将成为横在出口道上更高的“门槛”。染整质量下降导致不少布料客户外移。
(3)创新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第一,创新的意愿不强,陷入“模仿陷阱”。许多产业网络主要集中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产业,产业的进入壁垒低,对企业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
价值工程2008年第10期
高。目前,大多数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他们不重视创新,把低质量、低价格视为竞争的制胜法宝。
第二,承担创新成本能力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低价竞争的微薄利润无法进行创新活动,使产业集群始终依赖低级生产要素和低级竞争优势。
第三,创新人才缺乏。福建省产业集群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技术人员和企业高层管理人才都比较欠缺,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2006年,平均每个企业办科技机构拥有博士0.4人、硕士不足2人。[3]同时,在福建企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涌现了很多的创业者,他们中也不乏优秀的企业家,但多数难以算得上真正的企业家,真正管理型的企业家还较少,对企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重视不够,管理人员素质低、思路窄、管理经验缺乏,企业的运作手段雷同、创新能力缺乏。
第四,创新投入少。2006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仅为0.57%,低水平的R&D投入强度,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维持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
[4]
第五,研发投入配置不当。过多集中在集群价值链某环节,而对基于集群价值链整体效益研发较少。
如何克服这些制约因素从而实现福建产业集群的升级,许多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富有成就的研究。本文主要是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角度来进行探索的。
2产业集群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分析
本文着重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作用。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已不是一种简单的分工关系,在制造业结构变革给生产性服务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制约或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关系在产业集群内尤为突出,以下本文首先运用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通过建立生产性服务投入和制造业产出之间的生产函数,从理论上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再联系福建省产业集群的实践来深入分析上述福建产业集群升级的制约因素。需注意的是,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是市场化的中间服务,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的特点,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
2.1理论模型分析首先建立以下前提假设:
①制造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②制造业仅包含劳动和生产性服务两种投入要素;
-29-
ValueEngineeringNo.10,2008
③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垄断竞争状态,并且相互之间的替代弹性σ>1;
④在这里,笔者并不关注因生产性服务投入之间存在差别而产生的问题;因此,假定它们对最终制成品的贡献都是对称的。
在以上条件下,我们可采用CES生产函数,应用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建立如下的生产性服务投入与制造业产出的生产函数:
1-r)σ/(σ-1)
x=AL
r
乙n乙[z(i)
(σ-1)/σ
di]
σ>1;r<1
0
乙(其中:A≡[r/(1-r)]1-r+[(1-r)/r)]r,通过公式可以发现,随着生产性服务厂商数目n的增加,规模收益递增。这就意味着平均产出是生产性服务厂商数目n的增函数。如果我们用Ω表示生产中所使用的所有生产性服务厂商的总数,即Ω≡nz(i),用Z表示生产中所有生产性服务的投入综合量,既然假定所有生产性服务对最终制成品的贡献都是对称的,那么平均产出可以表示为:Z/Ω=n1/(σ-1)。因为σ>1,所以平均产出随着n的增大而递增。对此结论的一般解释是因为专业化或劳动分工所导致的。
与生产函数所对应的单位成本函数为:
Cu(W,P)=wrp
1-r
式中:w为劳动成本;p为生产性服务的价格指数。由于生产性服务投入具有对称性,所以其价格指数可表示为:
P(n,pz)=n
1/(1-σ)
pz
式中:pz为生产性服务业代表性厂商的投入价格;n为投入的生产性服务厂商数目或种类。既然σ>1,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坠P(n,pu
z)坠c(w,P(坠n<0圯n,pz))
坠n
<0我们可以推导出,如果制造业中可获得的生产性服务投入组合越大,制造商的单位成本就越低。也即制造商的平均成本会随着生产性服务投入的数目或种类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制造业的产品价格也会随着下降,又因为制造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产品价格会处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通过以上推理可以看出,即使单个生产性服务厂商的价格pz保持不变,生产性服务的价格指数p也会随着n的增加而递减,会进一步导致平均成本递减,导致制造业产品的价格下降,产生报酬递增。生产性服务的价格指数P的下降效应可以表示如图1。
当p下降时,等成本线会向外旋转由B点到达
B′,从而与更高的等产量线相切,从而达到更高的产出水平,从I上升到I′。这也表示了制造业的成本随着生产性服务投入的数目或种类增加而下降的效应。此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替代弹性σ和生产性服务投入比例
-30-
价值工程2008年第10期
L
I
I′
B
B′Z
图1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出的促进作用
1-r两个因素。可以进一步看出,效应的大小与σ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即当σ接近于1时,生产性服务投入之间更具有互补性;而σ越大,生产性服务投入之间的替代性也就越大。效应的大小与投入比例1-r是呈正方向关系。
以上简单推理过程中一个明显的不足是缺乏对生产性服务厂商数目的约束。为了避免生产性服务厂商的数目无限的增长,一般的解决办法是在生产性服务生产中引入固定劳动投入和变动劳动投入。(Ribera-Batiz,1988和Matsuyama,1995)由此生产性服务厂商的数目就是固定和变动投入的生产函数。我们的分析框架尽管缺乏此约束条件,但是已经基本合理的解释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2.2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促进作用的实践分析以上通过理论推理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制造业产出有巨大促进效应。在现实经济发展中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效应,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有何具体促进作用,以下主要分三方面来阐述。
(1)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和关键支撑。
第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提出了“产业服务化理论”,认为生产将“软化”,制造业会呈现“服务化”的趋势,其附加值中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来源于服务,而不是加工制造。更直观地展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对打造制造业竞争优势的贡献的是台湾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SmilingCurve)”。它最初是用来描述生产个人计算机的各个工序的附加价值特征。因其表示制造工序流程中的附加价值的曲线,就好像微笑的嘴型,所以被称为“微笑曲线”,后来被引申用来指制造业价值链上的价值分布,如图2所示。在图2产品的附加价值链中,两边都属于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的服务业。中间底部则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加工、制造业务,附加值较低。很明显,制造企业只有选择向附加值较高的两端,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才能获取较高的利润,也才能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
图2“微笑曲线”告诉我们,福建产业集群难以摆脱目前单纯依靠劳动力密集形成数量和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局面,难以取得更高层次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第二,由于在传统制造业领域需求被拉平,技术和
ValueEngineeringNo.10,2008
附加90年代以后
价值高
90年代以前
R&D品牌设计物流设备
低
销售
组装加工制造
上游
中游
下游
业务流程
图2产品附加价值曲线(即“微笑曲线”)
产品特征优势越来越短命,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会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制约或促进产业集群的重要因素。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附加值的投入。制造业产品中追加服务价值的大小,决定了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支撑制造业的循环架构,帮助制造业增强作业连续性,提高生产率,降低可变成本,促进规模化生产”。
[5]
制造业的相
对落后,其实质是制造业的科技水平、人才层次、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以及资本组合能力等的相对滞后,根本原因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瓶颈制约。因此,要建立能够与发达国家相竞争的产业层次,就必须建立与发达国家相一致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层次供给。
(2)生产性服务业能有效促进产业集群内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专业化分工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制造业分工深化和专业化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了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发展。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随着对提高生产率的要求使得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产品的制造过程被分解成为若干个专业化的节点,大量的中间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独立出来,需要一些满足这些中间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活动将这些节点连接起来,形成紧密连接的分工网络,这些中间需求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部分。
同时,分工的扩展还将原本内置于企业的服务活动外置,即企业由于成本、技术等原因将原属于企业内部的一些服务性业务或职能部门转移出去,转向由外部专业化的服务性企业提供。这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集群企业将生产过程中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企业,每个企业只专注自己最具优势的生产环节,可将资源禀赋潜力发挥到最大,并使企业获得不可模仿的、差异化的核心竞争能力。(3)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内生机制的核心。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福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主要是因为目前的产业集群缺乏创新网络。创新网络系统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有着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价值工程2008年第10期
第一,生产性服务业嵌入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系统,改变了传统产业集群从辅助部分开始向系统内渗透的创新模式,产业集群可以通过自身研发或同水平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创新,即创新在内核部分达成,创新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6]
第二,生产性服务业能吸引众多创新型资本加入产业集群,成为集群内企业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打破“路径依赖”,促进新技术扩散,推动创新。
第三,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善和创新特别是风险投资制度的完善可以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建设。风险投资作为金融制度创新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结合了资金、技术、管理与创新精神于一体,为支持创新活动形成一种新型投资模式,而且在风险投资运作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创新,这有利于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建设和不断升级。
[7]
3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福建产业集群升级的建议
由以上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完善对产业集群的升级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相关部门在制定和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发展政策时,应该确立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的思路,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大力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福建产业集群的升级。
3.1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层面构建设计生产性服务业的系统发展规划体系
从组织机构、资金支持体系、优惠政策、基地或园区、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政府应该逐步建立健全一整套机制运转顺畅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体系。要大力推进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平台的建设,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及项目、财政、税收等优惠,承担起启动、引导、激励、推动和保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2有选择地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的具体行业较多,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征,其对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如研究开发、科技支持服务等有利于增强的创新环境,而信息、物流等服务有利于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对于不同的地区,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业发展程度、基础设施条件以及企业状况等有选择地鼓励和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阶段,要把培育商务、研发设计服务业作为现阶段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心任务。
3.3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的发展
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一个地区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首先要加快和完善交通、通讯、信息和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通过改善地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和服务外包,吸引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投资;
-31-
ValueEngineeringNo.10,2008
价值工程2008年第10期
面向内涵建设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模式构建
Connotation-orientedConstruction
oftheHigherEducationQualityManagementModel
冯良清FengLiangqing;罗明LuoMing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330063)
(SchoolofEconomicandManagement,NanchangUniversityofAviation,Nanchang330063,China)
摘要:高等教育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分析了新时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模式,认为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应构建多维系统平衡型质量管理模式,提出了构建该模式的主要策略。
Abstract:Highereducationmusttaketheconnotationdevelopmentroad,andimprovingthequalityisthecoreofcontentdevelopment.Thispaperanalyzesthequalityconceptofhighereducationinthenewera,andthetraditionalmodelofhighereducation,andmeansthatitshouldbuildmulti-dimensionalsystemmodelofthequalitymanagementforthehighereducationconnotationbuilding,andproposesthemainstrategyforbuildingthemodel.
关键词:高等教育;内涵建设;质量管理模式
Keywords:highereducation;connotationbuilding;qualitymanagementmodel
中图分类号:G640;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8)10-0032-04
0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越来越重要,2007年初,教育部提出要实施高
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全国各地“十一·五”教育规划中要解决的重要的课题[1]。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基本完成了新校区的建设,高等教育的硬件设施初步完善,各校
!!!!!!!!!!!!!!!!!!!!!!!!!!!!!!!!!!!!!!!!!!!!!!!!!!!!!另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地理集聚,进而通过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促进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这里尤其强调,要加速建设专业服务中心、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大力支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产权交易中心、融资担保机构等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从而形成行业的生产、贸易、价格、研发、信息、检测和标准制定制度体系。
航空运输、代理服务等。为保证外资流向的合理性,可
以根据我省行业发展状况,对不同行业采取差别税率、差别利率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国内制造企业通过外商提供的更有效率和高端的中间服务,能够提高我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而国内服务企业也可以通过外资服务企业的技术扩散,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MichaelEPorter.Clustersandthe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Boston;Nov/Dec1998(6):77-90.
[2]赫伯特·G·格鲁伯、迈克尔·A·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M];上海三联书店,1993:253-277。
3.4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
只有较高层次的人才,才能促进服务业的升级换代,才能发挥服务业的无限活力。目前我省保险、证券、律师、会计等领域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层次低,已经严重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要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包括对关键性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培养、引进高技能、高知识的专业化人才,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3]谢鸿飞:《大力推进福建产业集群发展》[J];《发展研究》2005(12):66-68。
[4]2006年福建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状况分析[EB/OL].http://www.stats-fj.gov.cn/tjfx/0200706260047.htm.
——以浙江[5]郑吉昌、夏晴:《服务业发展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为例》[J];《财贸经济》2005(7):82-83。
3.5吸引外资投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服务技术的扩散和传播
根据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及特点,应积极鼓励外资投向商业、交通、金融保险业等领域,同时逐步放开其他领域如通信、会计、法律咨询和
[6]魏江、申军:《产业集群学习模式和演进路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2):44-48。
[7]陈雪梅:《利用金融服务支持促进产业集群升级》[J];《财经界》(下半月刊)2006(9):113-114。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