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 》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 》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时间:2021-06-23 来源:乌哈旅游


《石灰吟》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步履,你成长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智,如,现在你看到:课件:

1、太极洞滴水穿石的景观让你领悟了……

2、大雪纷飞中傲放的腊梅让你油然而生……

3、春风中,草木萌发,追随着时光,沐浴着风雨,竟长成了大树,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

一切景物都在悄悄地诉说,相信聪明的你,也会一一倾听,情思被迁……

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看懂了,于是便有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理,为我们创造了多么丰实的精神食粮,

今天,让我们和这人相约,汲取营养,现在,让我们休息静候课的开始……

一、读古诗,知大意

刚才的课前谈话,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的联想的丰富,人的情意的厚重,人的思想的深刻。

今天,就让我们来吟两首这样的古诗,相信会让你心智鉴开!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看古诗两首

2、自由读诗,你发现这两首都是什么诗?

字字含情,行行有意,篇篇铿锵,同学们,来,首先让我们读第一首,和我一起写诗题

让我们大声诵读第一首,达到正确、流利

3、借同学们一双敏耳,互读互听互评,达到要求,指名读

二、解诗意

让我们深入研究这首诗,比比谁得到的多

1、回忆学习古诗的常规方法

2、完成练习:(在个人自学思考的基础上,学习小组共同研究)

(1)这首诗是 朝代 写的,他是 家、 家和 ,还是 (2)读本诗,你学到了两个四字成语 、 ,学到了一个三字成语 ,你知道它的意思是 ,通过这个成语你体会到了:

(3)“吟”的意思是 ,全诗赞美了石灰的 精神;全诗运用了 、 修辞手法。

(4)这首诗按 石、 石、 石的顺序,写出了石灰的生产过程, 、 、 这四字词语写出了这个过程的艰难。(读石灰资料)

3、以上练习是对你所学零碎的检测,现在,你能用通顺的语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吗?(自由练说,指名说)

三、体诗情(由诗及人,由人及诗,人诗合一)

这首咏物诗,只是在赞石灰吗?

1、补充材料1

于谦从小发愤苦读,立志为国为民,崇拜文天祥。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说:“歌咏言,诗言志。”十二岁的于谦写下这首诗,是为了什么?(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体现了他人生的积极追求。)

板书“志”,齐读这首诗。(读出坚定)

言必行,行必果,于谦毕生实践着自己的所言,请阅读于谦的生平,你自会感叹的。

2、补充材料2

关于于谦: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民族英雄。

于谦从小发愤苦读,步入仕途。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公元1423年,刚刚上任不久的于谦被派往西南视察军队,安抚少数民族。于谦一到那里,微服私访,查实官兵滥杀无辜,并冒充匪徒、向朝廷邀功请赏的罪行。他立即向朝廷上奏,促使朝廷下令严禁滥杀无辜,被尊敬地成为“于青天”。

他为官清廉,关心人民疾苦,显示出为民除害的决心。于谦巡抚山西、河南在任19年,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他奏请朝廷减免灾区农民拖欠的租税;在各地设置“平准仓”、“惠民药局”,平抑粮价,救济贫苦;大力兴修水利,连年整修加固黄河堤坝;设法安置流民,开垦荒地,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忠心爱戴,百姓称他为“于龙图”。

1449年,瓦剌开始大举进犯,俘虏了英宗。大部分官员束手无策,有人竟建议迁都南京。于谦立即严词斥责,拥立英宗的弟弟为景帝,主持军务,击败了敌军,迫使敌军无条件送还英宗。这标志着明朝抗击瓦剌的战争胜利结束。于谦在抗击瓦剌、拯救国家危亡的斗争中,建立了莫大的功勋,成为明代的民族英雄。

1457年,发生“夺门之变”,一直嫉恨于谦的石亨和徐有贞拥立英宗复位,污蔑于谦图谋叛逆,将他斩首。于谦被害后,百姓痛心疾首,京郊妇孺无不洒泪悲泣,齐声为他呼冤。

1465年,朝廷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读他的生平,你触摸到了于谦一颗怎样的心?

他为了百姓,即使烈火……

他为了国家,即便是粉身碎骨……

这是一颗为国尽忠,为民尽孝的赤子之心呀!(板书)

这是一颗历尽艰辛,无所畏惧的拳拳之心呀!(板书)

他竟被 臣所害, 臣犯下的是滔天罪行,黎民失去的是一代英明,现在,让我们通过诵读他的诗以表怀念,因为,人虽去,他的声音犹响彻耳畔,请读全诗!

人虽去,但他的故事仍在民间传扬,请快速浏览

3、补充材料3

于谦拒礼的故事

于谦拒绝了谁的礼?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于谦接受了谁的礼?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坚守清廉,拒受皇恩

他坚守清廉,不染俗尘

他坚守清廉,肝胆相照万民情

在我国璀璨的文化中,有一个成语就是因于谦而产生、传扬——这就是两袖清风。抄家时,他仍家徒四壁,他的这份坚守是至死不渝的,板书:一生清白,至死不渝

4、现在,你肯定读懂了这些词的双关语意。

千锤万击、粉身碎骨

写出了石灰:

表达了诗人:

清白

写出了石灰:

表达了诗人:

四、总结拓展

现在它在你的眼里、心中,还仅仅是一首古诗吗?

它是一首绝唱,它是心声表白,它是不朽之作,永垂青史,它是后人的警示。

请放声诵读,直抵心灵!

于谦为我们留下的又何止这一首《石灰吟》,今天老师还想向同学们推荐他的《咏煤炭》,因为它也像《石灰吟》一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1、自由朗读,达到正确流利

2、借助解释提示,看懂诗意。(错误订正)

3、说说诗的大意。

4、再读全诗,你感受到了于谦怎样的精神世界?

不管是清白的石灰,还是黝黑的煤炭,都一心为民,这就是于谦的肝胆相照万民情的忠诚,这就是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奉献,这就是于谦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

5、齐读全诗。

于谦已经离我们远去,有500多年了,但今天,我们吟诵着他的诗篇,深切地感到他就像他的偶像文天祥,而且实践着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同学们,这是他曾为文天祥写赞词:殉国忘身,舍身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孤忠大节,万古攸传。载瞻遗像,清风凛然。(课件)

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让我们赞颂他

于谦已经离我们远去,有500多年了,但今天,我们吟诵着他的诗篇,想着社会现实,我们又怎能心绪平静?老师在备课时,难抑情思,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诗行,师读:

出示诗篇:(课件)

我抚摸滚烫的诗句,

听到一种声音

在历史的字里行间呐喊!

一把锤子

铿锵有力,

累累凿痕,火花飞溅

升腾起炽热的火焰。

于谦,

一位燃烧着的诗者,

烈火中

一生的清白锻造,

烈火中

一生的伟岸永恒!

靠近英雄的昨天,

我将今日的花儿采撷,

敬献逝去久远的头颅。

你的高洁,

成了我此生的最爱;

你的名字,

点亮了我的前程!

请你与我分享

你读后也一定思绪万千,感慨颇多,现在,就请你把他的石灰吟铭记在心,默写在本子上,边默边想,假如于谦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结束语:

一首《石灰吟》,让我们感受到了于谦大志和一生的卓越

他(读板书)他 ,他 老师在备课时,想用一图形把这些文字组成一个整体,你认为画什么好?

我想画一火炬,老师版画,一首《石灰吟》就像一火种,点燃我们的激情,照亮我们的思想,指引我们的人生,也许,这才是我们今天读它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

我们诵读石灰吟,走近了于谦,但仅仅是近了,远没有“进入”,于谦是一本厚厚的书,怎一个四十分钟了得?让我们课后继续去读他,想他,追寻他……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经历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吟”出诗题,弄清题意。

1.出示“吟”字,引出诗题。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这样一个字“吟”(课件出示)。它是个形声字,从口,今声。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有吟诵、赞美之意。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题目中带有“吟”字的古诗,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明代政治家、军事家于谦在12岁写的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石灰吟》可以说是一首石灰的赞歌,齐读诗题。

3.看着这个诗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生质疑)

过渡: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展示石灰实物或课件展示石灰图片)有什么值得赞颂的?我想学了这首诗你就知道了。

二、读好诗句,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边听边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可边听边画出节奏)

2.听了老师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那就放开声音,自由读一读吧!

检查生字学习:锤 凿 焚

3.指名读古诗。老师有两个低得不能再低的要求:①能读下来;②声音响亮地放开来读。

4.下面,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生齐读)

5.好,这次我再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评价:有板有眼,已经不再是读字了,而是在读诗了)

6.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一)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

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二)同学们,了解了石灰的制作过程,想必这首诗的意思你也基本上清楚了,借助我们的工具书,先自己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再相互说一说。

(三)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凿

因为石灰石大部分都埋藏在深山之中,所以必须要先开采出来,这就需要——千锤万凿(相机板书)

你如何理解“千锤万凿”?

教师运用字理析解“锤、凿”:“锤”指的是“敲打”,“凿”指的是“打孔;挖掘”

“千锤万凿”指的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挖掘。说说带有“千()万()”的词语。

谁能来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挖掘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石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啊?

同学们,你们的手指被扎伤过吗?如果我们的手指被针或者小刀扎伤了,会有什么感

觉——很疼)而石灰石却是被“千锤万凿,它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生想象: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石有的可能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有的可能被凿子挖开了心,掏出了肺,很是痛苦……)

过渡:但这一切都不算什么,开采出来以后,石灰还要经过——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板书)

根据“烈”“焚”的字形说说意思,并说出一些有火字旁的字。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但石灰怕不怕)生:不怕。师: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的?(若等闲,出示课件)

你知道“若等闲”是什么意思吗?“若”的意思是好像,“等闲”的意思是平常。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烈火焚烧好像是平平常常的事)

石灰把烈火焚烧自己不过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对那熊熊烈火发出一句呐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过渡:(出示课件)经过了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就变成了生石灰,把生石灰放入水中,水就会立即沸腾起来,经过这次沸腾之后生石灰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这就是下句诗中写到的。我们一起接下来看看。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板书)

相机解释“粉骨碎身”。(身体粉碎)

谁能用关联词“虽然……但是……”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浑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

石灰是怎样把清白留在人间的?

(我们教室的墙壁就是石灰粉刷出来的,这就是石灰留下的清白。)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是因为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气节。

5.指名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四)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对诗句的了解,你认识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石灰;经历各种磨难也毫不畏惧的石灰,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佩)那我们就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首诗。

结束语:同学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更记住他们“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四、板书设计。

石灰吟

于谦

石灰 千磨万击

粉骨碎身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五、【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石灰吟》

古诗《石灰吟》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并背诵。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中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1.初步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表达对诗人的敬佩,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石灰图片)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是的这是石灰,你们知道石灰是怎么形成的吗?它的作用又是什么?

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石灰有关的诗《石灰吟》。

二、解诗题

石灰吟,吟,指吟颂,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石灰吟,就是石灰赞歌。

三、知作者

1.知作者。(出示作者简介)师:《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请同学们浏览他的简介。

2.知创作背景。(出示背景介绍)

四、读诗句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注意红色字体的生字。

2.再和老师读一读。

五、懂诗意

1.(出示古诗和注释)师: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逐句出示及解释。

(1)千锤万凿出深山。

千锤万凿: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凿:开凿。

诗意:石灰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2)烈火焚烧若等闲。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诗意: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3)粉骨碎身全不怕。

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4)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诗意: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六、悟诗情

1.师:这首诗在歌颂石灰,写了石灰不怕千万次捶打,也不怕被熊熊烈火的焚烧,这实际也在表明了作者的一些志向,请同学们想一想。

2.师小结: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什么是托物言志?

概念: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

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4.再次朗读古诗《石灰吟》,感受作者的感情。

七、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欣赏古诗《竹石》,说说这首诗传达的是作者什么样的诗情?

2.师小结: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八、小练笔

师:试着用托物言志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心声。(所托之物参考:梅、兰、竹、菊、松树、春蚕、蜡烛、粉笔、橡皮……)

例子:

竹子竹叶细细的、绿绿的、长长的,好像一位大人的中指。竹子一生中只开一次花,那就是竹子要死的时候。所以人们把开花的时候形象的叫做“死前的美丽”。竹子,为人类做重要的贡献。竹竿可做竹器,雕刻成艺术品。竹沥、竹茹方可用药。竹笋可以吃,防便秘。竹子的用途真广!竹子是一种坚强的植物。冬天,在些花凋谢了,有些草枯萎了,有些树的叶子掉光了。只有竹、梅、松这“岁寒三友”挺立在雪中。然而,我更欣赏在雨中的竹子。雨滴滴嗒嗒的下着。沉重的雨滴拍打着竹子,打几下,它只不过弯几下腰,多像一个宁死不屈的战士呀!

九、作业

1.背诵《石灰吟》并默写。

2.搜查诗人于谦的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