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0.02.001
·1·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董振南,刘
(西安财经大学法学院
佳
710100)
陕西西安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实施的国家战略。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得到越
来越多关注。梳理乡村旅游的规划设想,从可持续性、市场化和本土化3方面,提出新时代乡村旅游的路径选择,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文章编号:1004-7026(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2文献标志码:A2020)02-0001-02
我国在乡村治理中积累了诸多经验。针对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进一步开展。要建设工业繁荣、生态宜居、农村文明、有效治理和小康生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企业形式创新等方面着手[1]。
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时间短,经过一段时间扩张,形成了遍地开花的格局。乡村旅游规模持续增长,但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已趋近饱和,产生明显的供过于求现象,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呈现下降趋势,对乡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乡村旅游发展中,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乡村生态和人文环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境综合治理与协调发展的模式已不可行。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实现乡村旅游的经济功能、综合带动功能和服务功能,追求乡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1
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之一。近年来,农村与城镇的联系随着城市化进程而日益紧密,但农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管理水平上仍有明显不足。
当前一个阶段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也是大众旅游日益兴盛的时期。如何使乡村旅游实现良性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是一个重要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在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随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互联网+”新业态的冲击,诸多新模式、新情况需要加以完善和规制。1.1..乡村旅游业基础薄弱
乡村旅游应以乡村生态要素和乡土文化为基础,基于全域旅游发展规律进行分工协作,满足旅游者高品质需求,实现旅游产业化。但目前实现这种模式的乡村旅游项目很少,归根究底是基础设施欠缺所致。1.1.1..土地要素供给难
乡村旅游业发展一般涉及新建停车场、户外休闲
区等建设用地,以及乡镇集聚区块等相关设施或特色住宅配套设施的建设。这一系列配套设施需要增加新的建设用地或临时用地指标。但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城乡建设规划等相关制度的制约,大多数行业要求的土地指标比较困难。
当土地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时,为扩大规模,一些农家乐甚至通过改造集装箱用于饮食居住或开展项目,以应对不断发展的乡村旅游需求。部分临时搭建的房屋粗制滥造,缺乏安全性,严重影响农村自然风貌,破坏了原有的美感,伤害了经营者长期发展的积极性[2]。由于缺乏宏观规划,耕地占用和废弃造成的浪费也是当前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1.1.2..资本要素获取难
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逐渐增强。乡村度假已经成为许多人休闲旅游的首选。然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体验型经济,具有市场不确定性、非周期性、产业发展初期资金投入大、项目转化和使用时间长等特点,直接导致乡村旅游业发展资金回收期长及成本回收风险较高[3]。
农村地区大部分旅游用地使用的是农村集体土地或租赁土地,很多旅游项目缺乏财产抵押,筹资困难。资金短缺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土地对金融机构吸引力不足,村民和村集体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土地资源变成了“沉睡资产”。1.1.3..其他公共服务要素难以保证
不论城市、农村,衣食住行用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部分地区交通、餐饮、住宿和其他生活配套设施不能满足自建景区或项目容纳数量。景区管理人员无节制地开放景区,导致人员爆满,游客体验大大下降,进而导致乡村观光旅游项目客源流失[4]。1.2..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低
农业发展具有“依山傍水”的特点。当前旅游业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依托田园风光名胜开展旅游观光业,很少有涉及农业生产、农业活动、农产品购销和文化体验的休闲活动。乡村旅游与农业关系不密切,一些乡村旅游项目追求既得利益,忽视农业生产
作者简介:董振南(1994—),男,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刘佳(199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2·
山西农经//2020年2期
2.333本土化
本土化的主要含义是“本土化发展”。作为一种情结的回归与重建,乡村旅游承载着乡土与人性的归宿,是一种对文化和情怀的消费。乡村是乡村旅游的载体,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旅游发展要以乡土文化为基础,以人为主体,成为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回归乡土,感受深植乡土的文化记忆,发扬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3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路径选择
功能和生态平衡,产生人为风景化等问题。1.333乡村旅游定位不明确
乡村旅游资源大多不是稀缺的旅游资源,难以形成垄断性竞争优势。大量民俗文化村承载相近或类似的文化底蕴,“走马观花”式的游览项目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旅游项目只能满足人们基本的食宿和观光需求,不能满足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一旦出现小有名气的旅游项目,各地一味跟风模仿,导致游客黏性不高,难有回头客[5]。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可持续性。只有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乡村旅游才能给农民带来长远利益,才能振兴农村基础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二是市场化。放开金融资本参与乡村旅游业投融资,对进场资金流向加以控制,使旅游业让利于广大农民主体。三是高效性。通过农业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乡村旅游为基础的新型农村经济结构,将土地利用上升到更高层次。四是本土化。充分发掘本地乡村传统文化、农业文化、非物质文化和文物古迹,做到“人无我有”,在乡村旅游市场中站稳脚跟[6]。2.133可持续性
保障可持续性应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对个体户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小规模开发的监管,二是以村、乡镇、区县为主的大规模规划[7]。
一些村民追求短期利益,放弃长期经济效益,导致旅游经济发展规模受限、经济效益不高。部分地区的行政规划缺乏长远考虑,朝令夕改,基层工作往往疲于应付,使乡村旅游项目停留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一些乡村旅游项目制造虚假的商业噱头,消耗游客热情。乡村旅游开发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不仅要保护自然环境,也要注重人文环境的保持,避免乡村天然属性被破坏。2.233市场化
市场化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效率最大化。乡村旅游更注重服务环节,应通过服务获利。明确具体区域乡村旅游的布局与分工,改善公共服务,适应不断发展的基础设施标准,提供便利化服务。市场化要求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进行差异化改良。在拥有一项通用功能设施后,要结合文化内涵,将设施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看点。
参考文献:
乡郊地区气候宜人、生物多样、民族多样、文化多样,发展休闲农业有很多选择。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表明,单纯依靠资源优势难以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配置和优化资源,加强产业建设,提高乡村旅游的内涵。解决乡村旅游当前存在的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3.133保障农地要素完整
经营性土地和宅基地确权颁证这一关键要素的缺失,是乡村旅游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地方政府要尽快完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集体经营性土地流转。要落实农户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抵押、上市功能,缓解优质土地资源匮乏、整合不力等问题,扩展乡村旅游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拥有优质资源的地方村落可借鉴国外规模化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土地要素的充分利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233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土地规划部门应当制定一系列适应旅游地中长期发展的战略,以长远视野切实统合乡村与旅游的发展。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参照国内成型乡村旅游项目,积极营造美观、方便、舒适的休闲体验。对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加大修缮力度,对景观、环境加强监督和整治,对景点或项目布局应进行沙盘模拟,寻找最优方案。
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以休闲为核心,以符合本地文化底蕴的主题为辅助,合理规划休闲农业旅游具体项目与游览次序,形成不同文化区域背景的特色产业。引导资本集聚并适度开发旅游资源,打造个性化的特色休闲庄园、乡村民宿、种植采摘制作园、精品风光度假区等标志性旅游品牌,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1]张志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漳州市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6):34-37.[2]杨德进.构建长江上游乡村振兴生态旅游产业链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8-11-27(004).[3]王建芹.西南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34(6):5-10,36.[4]李思瑾.乡村旅游中的民宿经济[J].当代贵州,2018(39):16-17.[5]吕曼秋.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全域旅游发展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118-123.[6]袁静.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探讨[J].品牌研究,2018(S2):97-98.
(编辑:郭瑞)[7]鞠凯丽,唐昌乔.妥乐乡村旅游品牌化战略探究[J].品牌研究,2018(S2):14,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