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xx—20xx学年的第二学期,我校响应新课改要求,首次成立了“课改中心”,一个专门针对新课改而成立的处室,随后马上组织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而我们网控中心也在积极筹备一个根据自身特色而开展的校本课程。经过组内四人的研究讨论,认识到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人士、各学科、各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当代高中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从而进一步达到扩大知识面,以及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于是“计算机网络兴趣小组”这个课程便一步一步的开始了。
如何才能开展好这门课程,讲授内容如何制定,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或者技能??随之而来的困惑接踵而来,必须进过认真的思考才能做出慎重的决定,有些东西是在一步步的探索中才能不断的增进。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讲授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一门新的课程,除了它的自身的意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如何让学生对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我校开展校本课程重要针对平行班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课知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文化课有很重的抵触心理,在平时的文化课学习中无法做到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而这些学生总体来说对网络比较熟悉,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空间、贴吧??似乎是这些学生的“必修课”。因为这些东西可以深深的吸引他们,北京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研究员刘开朝曾语出惊人的说过: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去上网。刘老师认为网络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老是越惧怕,学生越觉得好玩。”这是时下很多学生的心理,而家长盲目地阻挠孩子上网,反而在无形中增加了网络在孩子心里的神秘性和吸引力,将网络“亮出来”,用好网络,其实是大势所趋。在抓住这些学生的心理之后,“计算机网络”这门校本课程的设置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去启发这些学生,让他们在上网的同时学到真正的知识或技能,而不是简单的依靠网络进行娱乐。要让他们了解网络,学习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二、平时上课时要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真正的知识。
想要学好任何一门技术,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必须要亲力而为。学习计算机尤其是这样,上机课主要是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知道你理论在怎么厉害,不会自己动手操作那你很难学好计算机专业的'!你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都上机操作了,理论知识是不是就不用讲了?”不是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就是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和技巧,而且主要的是计算机的熟练操作和应用。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对计算机的熟练应用。在上课的时候,尤其是 一些女同学总是坐在座位上看着别人的操作,当我问她们为什么自己不动手的时候,她们说怕把电脑弄坏了,后来我说机房电脑有自动还原,不要担心电脑出任何问题,软件问题都可以解决,只要不是故意破坏,就要大胆的做。只有这样才能进步!那么以后的学习也就会有动力。
三、连接互联网,营造一种网络文化氛围。
在计算机刚被发明的时候,计算机的主要功能便是科学计算机,因为那个时候的计算机跟本不能叫做“多媒体计算机”,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便成为了“资源共享”,通过我们熟知的“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我们可以轻松的找到任何我们想要的知识。学生在上“计算机网络”校本课上,老师可以布置各种各样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网络搜索”来逐个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通过网络充实头脑,而且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
“计算机兴趣小组”在成立后的半年发展中,由最初的20多人壮大成现在57人。学习它的学生多了起来,在平时的课堂中问题也会多起来,但是我们始终相信困难永远是暂时的,就让“计算机网络兴趣小组”在十中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