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6例2,除法估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具准备]cai课件、板书用卡纸、口算卡片
[设计说明]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
为落实这一目标,本课的教学设计把估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己尝试着用估算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口算,现在我们一起来口算几道除法题,好吗?
(选择其中一、两道题问: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80÷2= 900÷3= 120÷6= 1600÷2=
3000÷6= 2100÷7= 16÷4= 200÷5=
800÷8= 270÷9= 150÷5= 280÷4=
[评析:新授前的复习既是对口算除法的复习,又让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间的密切联系,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新授:
(一)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1、又对又快,真好!同学们还记得农民运蔬菜的情景吗?
2、看!明明又到那儿去了,而且还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呢!(演示课件:李叔叔等三人分别开着汽车进入画面,停留在124箱茄子的旁边)
3、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卡纸:李叔叔他们三个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4、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学生发言适时板书:124÷3)
5、那你们知道124÷3等于多少吗?
6、引导学生注意问题中“大约”二字,明确要求,并揭示课题——除法估算。
7、124÷3大约等于多少呢?(板书:≈)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8、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或讨论。
9、有答案了吗?现在谁能告诉老师,124÷3大约等于多少?
应变预设: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不同的答案,如有困难,教师也应尽量把不同的策略展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
(1)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策略,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不同。如:①把124看作120,124÷3的估算结果是40;②把124分成120+4。先算120÷3=40,再算4÷3,最后结果是41;③因为120÷3=40,124比120大,所以124÷3的商大约是40多。
(2)三种结果都是合理的,只是一个更精确些。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估算、精确计算可以配合使用。
10、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并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1)124≈120,120÷3=40,124÷3≈40
(2)124=120+4,120÷3=40,4÷3≈1,124÷3≈41
11、你们为什么都把124看作120呢?(请一至两名学生回答)
应变预设:
学生可能回答: ①124非常接近120;②120÷3口算很简单;③因为403=120。教师均应给予肯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除法估算与口算除法的密切关系。
12、我明白了,原来你们是运用口算的知识进行估算的,真聪明!李叔叔他们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呢?
[评析:给学生创设独立估算空间,从学生独立估算——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每一过程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在交流辨析中初步掌握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讨论、聆听中学会解释估算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帮李叔叔计算速度——估算223÷4
(1)看!李叔叔高兴地装好41箱茄子,准备出发了!(电脑演示:李叔叔准备开车离开的情景,李叔叔说:“这离我们工厂还有223公里,如果要4小时到达,我平均每小时应该行多少千米?)
(2)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帮李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3)学生先独立估算,再全班交流。
应变预设:
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与例2会基本相同,可能出现以下三种答案:
①223≈200,200÷4=50,平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
②223=200+23,先算200÷4=50,23÷4≈5,平均每小时约行55千米;
③223≈240,240÷4=60,平均每小时约行60千米;。
让学生明白:以上三种结果都是合理的,汽车的平均速度在50——60千米之间,以55千米最佳,因为它最接近准确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