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情志养生,关键要“养心”,这五点你做到了吗?

情志养生,关键要“养心”,这五点你做到了吗?

时间:2020-01-16 来源:乌哈旅游
情志养生,关键要“养心”,这五点你做到了吗?

▶本文为《医养求真》栏目第二季第17期内容,请转发分享到您的朋友圈,传播健康正能量,悦享健康好生活!

情志养生: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

中医将情志归纳为七种:喜、怒、忧、思、悲、恐、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情”。“七情”作为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对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因此并不会使人致病。但是,突如其来、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一旦超过了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使人体气机紊乱,精血亏损,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过喜伤心,突然过度的狂喜,会导致心气涣散、血运无力而瘀滞,出现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疾病。

过怒伤肝,轻者肝气郁滞,食欲减退,重者面色苍白、四肢发抖,甚至昏厥、死亡。

悲忧伤肺,轻者愁眉苦脸,闷闷不乐,意志消沉,重者难以入眠、精神委顿或紧张、烦躁,引发心肺郁结,出现咳喘、呃逆、呕吐、纳呆、失眠、便秘、阳痿、癫痫等病症,甚至诱发癌症或其他疑难重症。

过思伤脾,思虑过度,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出现食欲不振、饮食不化等消化道疾病。

惊恐伤肾,长期的心跳加速、恐惧不安、精神紧张,或是突如其来的强烈恐惧体验,会严重消耗肾气,导致精气下陷、升降失调,出现大小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精神错乱、癫病或昏厥。

中医认为,情志顺畅,气机条达,脏腑之间和谐相安,机体的正常功能就不会受到干扰,养心才能达到心身的和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关于养心,国医大师王琦教授认为有“五要”:一要平常心、二要仁心、三要宽心、四要静心、五要开心。

1平常心

关键词是“淡”。《黄帝内经》中讲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真正会养生的人,能够做到心境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王琦认为,“心到平常即是真”,保有一颗平常心才活得真实。正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剩有僧人历更稀。若问延年何法术,一生淡泊养心机。”

2仁心

关键词是“仁”,仁慈、仁爱。《中外卫生要旨》有云:“常观天下之人,凡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间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对中医养生影响极深的儒家,在养生过程中,非常注意心理调整。“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孔子认为“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具有仁德者方可通向长寿之路。“养心立德,福寿康宁”,这些道理对现代人同样适用。

3宽心

关键词是“宽”,宽容、豁达。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结果是一回事。王琦教授对记者说,在这一点上,你就记住一句话: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必须符合时空条件,有“时”无“空”、有“空”无“时”都不行,不可强求。

豁达是一种宽容,恢宏大度,胸无芥蒂,肚大能容,吐纳百川。以风清月明的态度,从从容容地对待一切,待到廓清云雾,必定是柳暗花明。我们要按生活本来的面目看生活,而不是按着自己的意愿看生活。豁达是一种自信,人要是没有精神支撑,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给人智勇。豁达是一种学养,一种理念,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说到底是对待人世的一种态度。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却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沈从文也好,马寅初也好,一些伟人的跌宕起伏也好,对于人生的种种不平、不幸,都以其博大胸襟和知识学问一一涵盖,以及由善良忠直道义所孕育的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所战胜!

4静心

关键字是“静”,宁静致远、怡情修心。魏晋养生家嵇康在《养生论》中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

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精散,此五难也。”故心静以除五难。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主张调神养形、“小炷留灯”,过去所用的油灯,所能容纳的油是有限的。如果灯内留三根灯芯草,则灯炷大而光线亮;如果留两根,则灯炷较大光线亦较亮;如果留一根,则灯炷小而光线昏暗,很难辨别灯前人之面目。然而,留三根灯芯草,亮则亮矣,却只能照明一个夜晚;留一根灯芯草,暗则暗矣,却能照明三个夜晚。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有个极限,就像油灯内的油量有个燃烧时间极限一样。如果大喜大悲,酗酒纵欲,则如大炷留灯,很快就油尽灯干;如果情绪稳定,清心节欲,则犹如小炷留灯,虽不太亮,却可长久。这个比喻,很形象地阐明了养生之道。平常为了能够怡情修心,可以开展琴、棋、书、画等养生活动,帮助我们做到心静。

5开心

关键词是“乐”,心情愉悦、知足常乐。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000名65岁至85岁男女的健康情况、士气、乐观程度、自尊及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在跟踪调查10年后,研究人员发现,与非常悲观的人相比,非常乐观的人死于任何疾病的危险低于55%。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提倡生活、做事要用心,但不要操心、烦心。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却成忧愁。古代诗人白居易就是善于养生者,白居易大半生中,不仅仕途坎坷,而且老年丧子,他在《枯桑》中以枯桑为喻写道“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面对常有忧愁事件发生的现实生活,他总是积极排忧解愁,乐观以待,这大概就是被称作“白乐天”的缘故。

会养生的人,能够化“门前冷落车马稀”、“人走茶凉”的悲观为“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独特意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人性的达观境界。做到这些,便是进入到养生的佳境了。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常思一二”,要看得开、放得开,

适度的“阿Q精神”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