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5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11题,共28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8分。1~4小题、6小题,每题2分;5小题、7~
11小题,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瓦砾(shuò) 租赁(lìn) ..B.山涧(jiàn) .C.斟酌(zhēn) .D.倔强(juè) .【答案】B 【解析】
A项“砾”应读“lì”,C项“秽”应读“huì”,D项“倔”应读“jué”、“恤”应读“xù”。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在工作时会产生一种被支配感,时间是不自由的,心理上是紧张 的。如果再加班的话,剩余的放松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而人们在内心往往会 工作与放松的平衡,睡觉在很多人眼中被视为占据自由时间的 。报复性睡前拖延症就产生了。 A.急迫 追求 行动 C.急迫 追求 行为 【答案】C 【解析】
急迫:马上需要应付或办理,不容许迟延,形容心情。紧急:形容形势紧迫,时间短促,没有缓冲的余地。与“心理”搭配的应该是“急迫”。追求:尽力寻找、探索。侧重点是表述的主体对某一结果产生的内心期望以及努力。追寻: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是对动作的表述。与“平衡”搭配,用“追求”更恰当。行动:为达到某种目的进行的活动。行为:有意识表现出来的行动。“睡觉”应该是“行为”。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古典诗词在诞生伊始,就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②《诗经》300余篇,几乎均可和乐歌唱。③这种“和诗以歌”的形式,从源头诗词所蕴含的韵律美、声调美、节奏美等。④与其说《经典咏流传》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毋宁说,它是在追寻并努力重现千百年前“歌诗一家”的文化。 A.第①句 C.第③句
B.第②句 D.第④句
B.紧急 追寻 行动 D.紧急 追寻 行为
踱步(duó) .簇拥(cù) .体恤(xuè) .
悲天悯人(mǐn) .风雨如晦(huì) .自惭形秽(suì) .草长莺飞(zhǎng) .
【答案】C
【解析】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应在“从源头”后加上“奠定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孔子有言:“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居于下位还无所忧愁的人没有长远的思虑,安身处世总想安逸的人往往志向不大。所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我们只是安逸地待在象牙塔中,甘做牢笼中的金丝雀,不知忧,不懂虑,那么又何来远大志向、光明未来可言 A.; 。” ? C., 。” ? 【答案】A 【解析】
第一处“思不远”与下文“志不广”是并列关系,因此用分号。第二处的引文是完整引用,句号应该在引号里面。第三处是一个问句,用问号。 5.下列对《饮酒》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B.; ”。 ? D., ”。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答案】C
【解析】“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一个人只要心里平静,虽然身处闹市,仍然会有远离尘嚣的效果,突出的是“心”静,而非“境”静。 阅读《植物也要睡觉》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奔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②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④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⑤植物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
6.关于文章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达尔文认为,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B.研究表明,温度高有助于植物睡眠,最佳睡眠时间是下午。 C.睡眠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更强,因而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D.植物和人一样,也可能受到失眠的困扰。
7.对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B.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C.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D.列数字 下定义 打比方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了植物为什么要睡眠(植物睡眠的意义)。 B.从第②自然段开始,作者用设问引出对植物睡眠原因的介绍。
C.本文总体上按照“现象——原理”的逻辑顺序展开,在介绍不同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时,也兼顾了时间顺序,这就使文章条理清晰。
D.本文说明准确,科学性强,这一点突出体现在文中加点的“睡觉”“入睡”“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等词语的使用上。 【答案】6.A 7.A 8.D 【解析】
6.A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B.由第3段“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可知,植物睡眠是为了抵御夜间寒冷,所以选项中“温度高有助于植物睡眠”的说法有误; C.由第4段“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可知,植物睡眠光合作用明显降低,所以选项中“睡眠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更强”说法有误; D.由第5段“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可知,植物睡眠时不会受到失眠干扰,所以选项中“植物和人一样,也可能受到失眠的困扰”说法有误; 7.A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
A.由“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可知,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由“1℃”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由“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可知,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8.D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 文中加点的“睡觉”“入睡”“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等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所以选项中“说明准确,科学性强”的说法是错误的;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列各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亲贤臣,远小人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择其善者而从之 ..D.一鼓作气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D.公将战,曹刿请见 .
10.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选文通过鲁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答案】9.C 10.D 11.A 【解析】
9.C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 信:实情/信用; B.远:深远/远离; C. 从:跟随/跟随。 D.作:鼓起/做。
10.D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A.古义:案件;今义:监狱,监牢;
B.古义: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指祭祀或祭拜用品;今义: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C.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D.都是“请求”的意思; 11.A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理解不正确。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作者详写了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略写了战争过程。 故选A。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共13题,共92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停杯投箸不能食, 。
(李白《行路难(其一)》)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怀旧空吟闻笛赋,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鱼我所欲也》)
(5)吏呼一何怒! !(杜甫《石壕吏》)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辛弃疾以
“ , ”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答案】
(1)拔剑四顾心茫然 (2)海内存知己 (3)到乡翻似烂柯人 (4)此之谓失其本心 (5)妇啼一何苦
(6)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②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亲友尼①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③趣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⑤。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中弹而亡。
【注释】①尼:阻止。②假:休假。③文檄: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④趣(cù):同“促”,催促。⑤勖(xù):勉励。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钱方假归省亲 归:_______ (2)及东炮台陷 及:__________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结合原文分析,钱金玉具有哪些可贵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1)回家(太守归而宾客从《醉翁亭记》),1分; (2)等到,到……时候(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1分。
14.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得分点:焉,哪里,怎么;食,享受,享有;而,却(转折);其,代国家;者,……的道理;乎,呢。)
15.钱金玉尚在休假期间,听闻国家有难,便主动参战,0.5分,说明他爱国,有责任,0.5分;守西炮台是,与部下士兵同吃同住,0.5分,说明他爱护下属,平等待人,0.5分;战中坚守一线,身受重伤仍不肯避难,最终以身殉国,0.5分,说明他舍生忘死,不畏生死,0.5分。 【参考译文】
钱金玉做松江县的千总官,性情刚毅果敢,崇尚廉洁的气节。道光壬寅年间(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他的亲友阻止他说:“战事正紧急,是祸是福不可知晓,您正在休假,上级官员又没有文件催促您前去,为什么急急忙忙地回去呢?”钱金玉不听,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他们用努力作战的话相互勉励。到了东炮台陷落后,枪弹炮弹全都落到西炮台。钱金玉奋勇指挥战斗,浴血奋战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却毫不后退。他身边的士兵哭着说:“您有老母亲在,不能死。”钱金玉笑着辞谢说:“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不久,钱金玉中弹身死。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延安交响》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延安交响
刘成章
①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
②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
③虽然我老了,臃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④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
⑤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现在它们擎天矗立,蓊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瞻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枣园四周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一丝丝轻灵的细雨,说来就来了,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低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
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绿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
⑥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如今,延安削平了山头,填埋了沟壑,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人们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歌腔笑韵,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举起来了,在半空里,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⑦犹记得,古延安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⑧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壑,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
⑨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⑩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首歌谣:“燕子回来找旧窝,找了一天没着落。”现在,我就像这只燕子,怎么也找不见我的旧窝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块一块的牌匾,温馨而浪漫的小街,虽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攫[注]住的是一连串的迷失。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我的心头流过。
⑪在《回延安》中,贺敬之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此刻,母亲延安“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又面生。”
⑫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载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
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注]攫(jué):抓。
(文字有删改)
16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延安旧貌和新颜,填写在下列表格。(4分) 延安旧貌 千山万岭,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 延安新颜 ① 延安新区灿烂隆起 楼丛林立人民幸福 ② ③ 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挡住去路 ④ 【答案】 ①翠绿延安水意溶溶 ②群山环抱着延安 ③千百条沟壑,冷清无人 ④处处隧道风光无限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犹记得,古延安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今日延安街市的蓬勃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赞美之情。
18.面对变化巨大的延安,作者说“又面熟,又面生”,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面熟”是因为信天游、革命旧址、宝塔山、延河水依旧,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延安精神一直都在;“面生”是因为今日延安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眼前的景象焕然一新,变化巨大,今日延安精神如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④段写作者故地重游,表达了作者看见延安变化时将信将疑的焦虑心理。 B.第⑤段写枣园的生机蓊然环境,为下文写延安的新变化做铺垫。
C.第⑩段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延安房舍、牌匾、小街等变化带给作者的感受。
D.第⑪段引用《回延安》的诗句,意在衬托出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作者对焕然一新的延安景象的惋惜。
E.文章描写作者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延安的新变化,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郁的情感。
【答案】A D A.第④段写作者故地重游延安,展现的是作者的震惊,没有焦虑。D.第⑪段引用《回延安》的诗句,表达了作者面对眼前焕然一新的延安景象的赞叹。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坚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这项任务,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10月 17日是我国第7个国家扶贫日,也是脱贫攻坚期内最后一个扶贫日。某班开展了以“我国脱贫攻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区域农村贫困人口调查表 区域 东部 中部 西部 2012年末 1367万 3446万 5086万 2018年末 累计下降幅度 2020年末 147万 597万 916万 89.2% 82.7% 82.0%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人均消费支出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11.4%。不断缩小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 【材料三】
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从居住条件看,已经实现960多万贫困民众乔迁新居;家庭耐用消费品也是从无到有,产品升级换代;贫困地区基础
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不仅实现了通电全覆盖,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通宽带的比重同样大幅提高;道路硬化、交通运输、孩子就学便利、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材料四】
我国通过加快建设,深化改革和大规模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结合材料二、三、四的内容,探究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都呈大幅下降趋势,至2020年末实现全部脱贫。
21.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民众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
20.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这类题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答题格式为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此题就抓住我国区域农村贫困人口调查表中“012年末与2018年末”中东部、中部、西部数据比较看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都呈大幅下降趋势,至2020年末实现全部脱贫。
2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观全局,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语句,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从材料二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可得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材料三中“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不仅实现了通电全覆盖,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通宽带的比重同样大幅提高;道路硬化、交通运输、孩子就学便利、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可得出:贫困地区民众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从材料四中“我国……成
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可得出: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名著阅读(8分) 22.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 文段 我把托盘放在桌子上,拍拍派洛特,轻声说:“躺下!”罗切斯特先生机械地转过身来,想看看这阵骚乱是怎么回事。可是由于什么也没看见,便又转过身去,叹息了一声。 到夏天,睡觉时(2)___________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朝花夕拾》 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鱼捕完了,空气调换了,我想诺第留斯号又要作海底旅行了:当我正准备回房的时候, (3)________向我回转身来,没有什么客套,直截了当地对我说:“您看这海洋,教授,它不是赋有真实的生命吗?” 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 《(1)________》 《海底两万里》 《(4)________》 【答案】 《简•爱》 阿长(长妈妈) 尼摩船长 《儒林外史》 23.阅读下面作品选段,回答问题。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他淡薄功名,反对八股科举;傲视权贵,尚义任侠,他的情况和小说中的范进截然相反。请结合相关情节对范进这个人物进行分析。
【答案】
(1)范进热衷功名富贵,痴迷科举一生,多年应试,一直考到了50多岁。甚至,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竟不顾家人的死活。
(2)范进中举前后性格不一。范进中举前老实愚懦,待人唯唯诺诺。中举后虚伪圆滑范进摆出官老爷的架子,坦然接受乡邻的财物,招待从没有交往过的张乡绅应对自如,并结为世兄弟。 【解析】
考查名著阅读的人物形象。从作品第三回可以看出范进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
的下层知识分子。
(1)热衷功名。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 (2)范进中举前后性格不一。中举前怯懦麻木、逆来顺受。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充分表现出范进中举前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中举后,逢迎自如、虚伪世故。中举后则坦然地同地方张乡绅平起平坐,虚伪圆滑地打起官腔,接受乡邻的财物,接受张乡绅送的房子、银子,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人员。 24.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美好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也许是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芬芳美好、坚韧与顽强;也许是亲人的关爱叮咛,朋友的鼓励安慰;也许是陌生路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是书中的一个人物,一句名言;也许是自己的奋斗历程……生活中充满美好,种种美好点缀我们的生活。对此,同学们,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1.审题立意:首先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从中捕捉一个关键词“美好”,所以我们可以将这篇材料作文理解为以“美好”为话题的作文。结合材料中“也许是亲人的关爱叮咛,朋友的鼓励安慰;也许是陌生路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可以将美好理解为生活中美好的情:纤细温柔的母爱,深沉无言的父爱,细小厚重的师爱,纯洁朴实的友谊,抑或是陌生人那种淳朴的关爱,等等。
2.思路点拨:结合材料中“也许是自己的奋斗历程”一句我们可以将美好理解为生活中美好的事:那困境中的相互援手,那成长途中的独自披荆斩棘,那学业之余的苦中作乐等等。结合材料中的“也许是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芬芳美好、坚韧与顽强”一句,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美好的景:近到美丽的校园,远到名山胜地,小到风景一隅,大到全貌尽览,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对象。
确定方向之后,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写作方向拟写一个新颖的题目,例如“那个美丽的眼神”“那双温暖的手”“瞬间的美好”等等。
拟好题目之后着手构思文章的结构。文章要重点放在对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经历的描写和叙
述上,从而展现写作对象的美好所在,最后可以采用议论或抒情点明主题,深化主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