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性、科学性、创新性: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者:程永峰
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20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规律,又不排斥各国发展具体道路的多样性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特质。新常态下坚持和开拓这一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必然之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艰辛探索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早在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毛泽东同志通过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革命规律的准确把握,克服了俄国革命道路的影响,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使我国尽快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列主义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形成了富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步之初,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们直接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重大错误的暴露,我党及时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开始探索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党的十二大,进一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总结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首次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推动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正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把这条道路推进到21世纪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面临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做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激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了我国的经济活力,促进了经济总量的提高,使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能够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进程,从而发展自己,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为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的新要求。
4.以胡锦涛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凸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日益尖锐。为了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科学之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
(一)坚持和发展了关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原则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进而间接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可见,生产力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基于对生产力巨大作用的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立足于基本国情,在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中,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
(二)坚持和发展了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原则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以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为依据,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为主线,深刻论证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恩格斯阐明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内涵:“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这样,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将消灭竞争,而代之以联合。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对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所以共产主义者完全正确地强调废除私有制是自己的主要要求。”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种比资本主义更先进、更高级的社会制度,是因为它避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它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获得了彻底解放。由于我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形下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倡导的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不同。因此,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国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公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制经济。而应该根据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道路。
(三)坚持和发展了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工人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对科学理论的指导形成了迫切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适应这一需要,在亲自参加革命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造,形成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四)坚持和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必须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则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置于整个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地位,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最直接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十八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13亿中国人的意志。同时,维护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就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逐步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维护我国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安全。
三、创新之路:新的历史起点上治国理政的创新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体现了对世界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为中国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确立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政策等,这些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提供了平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体现了对国家发展方向的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了我们党当前的根本价值追求,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长远的奋斗目标。理想指引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一般说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性并不排斥各个国家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中华民族和时代发展的进步要求。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