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词解释与简答
1. 斯巴达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坚韧不拔的战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
——教育阶段,①优选婴儿,只有部落长老认为健康的儿童可养育;②“儿童督导”教育:七岁后,开始在专门机构家受教育;在公共教育机构中过艰苦生活;强调集体性的养成,不允许有任何个人意志;③青丁“艾弗比”(青年军事训练团)教育:十八岁后,接受直接由军事首领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强化军事训练,并进行“秘密服役”。
——评价:斯巴达教育没有给智育留下余地,他们几乎拒绝一切文化知识,甚至连基本的读写都拒之门外,造成了整民族的素质低下。这种封闭的状态最终导致了斯巴达城邦的衰落。
2. 雅典教育
——教育目的:造就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教育阶段:①新生婴儿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②六岁前接受家庭教育,六岁后,女孩由母亲教育,男孩则由“教仆”进入音乐学校,接受专门教育;③十三岁起,在体操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包括“五项竞技”;十六岁后,少数人进入体育馆接受专门教育;④十八岁后,接受艾弗比军事训练
——评价:雅典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后世的自由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3. 智者学派
——智者:原来泛指有智、有才之人,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们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的人,因此,可以把智者视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智者的特点:(1)哲学上的感觉主义、相对主义;(2)论辩术、文法和修辞学方面的研究与建树;(3)以教书为职业并收取学费;(4)重视实际利益及个人主义倾向。
——智者的贡献:(1)关心社会政治和人的道德问题。促使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的变化;(2)是一批真正意义的教师;(3)智者们之力于文法、修辞和逻辑的研究和教学,使这门学科得以建立和发展,并发展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4.产婆术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中,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传授现成的真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误会,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产婆术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构成,即在谈话中,通过不断的追求和辩难,迫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谬误,进而从具体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
——产婆术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找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但这种方法是主观片面的。它不是在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现象或阅读掌握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是进行对话,其结果对问题的探讨很难深化,不易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5.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我感觉到的具体事物都是变幻无常的因而不是真实的存在,它们不能构成真正的知识,知的对象必须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他称其为”理念”。(2分)
——从本体论上,柏拉图主有两个世界,共体世界和理念世界。问样,人的知识也分为”知识和”意见”两种,只有知识才能认识世界,而对具体事务的认识只能是意见
——柏拉图的理念论。将具体世界和理念世界对立起来,认为知识是内发的,开了西方心主义先验论的先河。
6.回忆说
——柏拉图从毕达哥拉斯学派那里接受了灵魂不朽学说而提出了”回忆说”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本来就有某种知识,所以知识不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而是灵魂本身所固有的,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外部的感性经验推动灵魂将这些知识回忆“出来
——回忆说认为知识是内发的,开创了西方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先河
7.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社会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并拥有一套独特的行为方式、荣誉感和道德标准。
——教育阶段:①第一阶段:家庭教育:主要有母亲对儿童加以养护,进行初步的宗教和道德教育;②第二阶段:侍童教育阶段:将七、八岁的儿童送到比自己高一级的贵族家里充当侍童,观察骑士比武和军事训练,在此过程中学习各种礼仪、弹琴、唱歌、识字、
吟诗等,此外,还有宗教教育,以养成对教宗的虔诚;③第三阶段:侍从教育阶段:14-21岁,伺候领主,与领主形影不离,学习贵族礼仪,照料主人日常生活,学习各种武器和战斗技能。到21岁时,“见习骑士”学习生活约束,通过正式礼仪,可以成为骑士,骑士制度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行侠仗义、扶危济困、彬彬有礼的“骑士精神”。
——教育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和吟诗。
8.文艺复兴的“全人”理论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关于人的理论,人文主义在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的批判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新理论——“全人”理论,其主要内容,①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②追求人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③主张人生而平等,批盼等级制度。
9.班级授课制
——中世纪欧洲教育实行个别教学制度,缺乏统一的教学计划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夸美纽斯要求用班级授课来代替个别教学,即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同时制定了学年制和学日制,考试与考察以及督学制度。
——夸美纽斯创力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学工作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学校工作效率,符合近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应而为后世所广泛采用。
10.导生制
由兰卡斯特和贝尔创办,所以又称为兰卡斯特、贝尔制。在这类学校中教学是先由教师对学生中年龄较大、成绩较好的学生施教,然后再由他们转交给其他学生,代替教师的职责。
这类学校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阅读、教义问答、书写和计算等初步知识。
这类学校节省师资、花费少,能够满足当时对儿童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英国很快发展起来。
11.教育性教学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理论”是一个将教育与教学统一在一起的教育理论,它延续了教育历史上将知识与道德两者结合的传统。教育性教学的主要观念包括:(1)教学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3)决定教学具有教育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强化教学工作中的教育目的性;(4)对于教育性教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其所引起的智力活动。
13.国防教育法
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其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教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科学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14.威斯康星思想
威斯康星大学将康奈尔大学所提倡的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推向高潮,形成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大学要参与州的各项事务,大学与州政府密切合作,学术自由2.大学要帮助州政府在全州各个领域推广技术和函授教育,将知识与技术传播给社会3.大学要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实现大学与社区和学校的一体化。
“威斯康星思想”扩展了大学的功能,奠定了美国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基础。
15要素教育
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基石。裴斯泰洛奇认为,人生来就具备通过感官获得感觉印象的能力。但这种能力需要教育和训练才能上升为感觉印象的艺术。因此,教育过程就是要从一些最简单、为儿童所熟知和接受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这就是裴斯泰洛奇所强调的“要素教育”。
16习明纳
“seminar意译为“讨论课”、“讨论班”,是一种起源于德国,将数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大学教学模式,即在教授的指导下,大学或研究所的优秀学生组成研究讨论小组,定期集中,师生共同探讨原创性或集中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在课程中,通过师生畅所欲言的讨论,自由的发表意见,共同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发现真理。
习明纳课程形式灵活,气氛活跃。突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意识,强调了问题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适合优秀学生的精英培养模式。
17.《莫雷尔法》与增地运动
美国国会与1862年颁布的《莫雷尔法案》,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法案之一,它对美国甚至世界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渊的影响。《莫雷法案》规定,按各州在国会中参议院和众议院人数的多少,分配给各种不同数量的国有土地 ,各州应该将这类土地的出售或投资所得的收入,在5年内至少建立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业有关的知识“的学院。后来这类学院称为\"农工学院\"或“赠地学院”,这一运动称为“赠地运动”
18.自然人
自然人是卢梭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所谓自然人,不是封建国家的公民或国民,不是局限于某各阶级和某种职业的人,也不是脱离社会的野蛮人,而是一个”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都健康的人”。因此培养人,首先要存其天性,扩其天性,而不是阻碍、压抑儿童天性之自然发展 ;其次,人性本善,而社会为恶,在人的培养过程中,要远离社会罪恶对人的污染和侵袭。
19.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末 、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它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人兴趣,
主张采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为新学校运动。
20.布朗案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尚处于种族隔离状态,堪萨斯州一名年仅九岁的黑人女孩琳达欲就近进入一所白人学校上学遭拒。其父奥利弗·布朗为此起诉地方教育局,在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的帮助下,历经曲折赢得官司,1954年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布朗胜诉。布朗案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被法学界称为具有里程碑性质“世纪之案”
一、论述中世纪大学得产生的社会背景、组织形式及特权
——社会背景
中世纪大学是与教会学校不同,专业化的,跨国性的,具有行会性质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它的产生是中世纪社会发展的产物。
1、中世纪后期,欧洲社会稳定,经济复苏,城市兴起,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2、市民阶级的兴起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需求。3、西欧社会文化复兴(古典翻译运动,十字军东征,经院哲学)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奠定了文化知识基础。4、修道院学校,城市工商业行会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组织结构基础。5、随着文化的复兴,修道社会出现了追求学问的风气,知识的世俗价值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组织形式
1、大学性质,大学是教师和学生根据契约组成的社团组织,学生按照提前商定的契约
缴纳学费,教师按照契约上课,否则受罚,教授会设定入职者标准及仪式,并授予教师执照。2、行政制度,大学一般分为学生大学和教师大学两类,前者以南方的波隆那大学为例,由学生掌握学校行政,并由学生出任校长,后者以巴黎大学为例,学校行政由教师掌握,校长由教师担任。3、学位制度,学生无入学年龄限制,14岁即可去学,修业年限为4-7年,修业期满,获“学士”学位,获学士学位者,需再修业4-7年,经考试个论文答辩,合格后,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2.评述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漫画》中提出了绅士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培养绅士。只有受到绅士教育,才能造就绅士。绅士须具有:1.强健的身体,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2.能用理性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以及持重、有良好的教养。3.懂得与人相处,能使自己聪明的与人相处。4.具备一个事业家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能干有精明,能处理好自己的各种事物。
――绅士教育内容
1.体育:‘骑士七技’:马术、游泳、投矛术、剑术、狩猎、吟诗、弈棋。
2.德育:人有远虑就是有德,同情心或仁爱心;礼仪是绅士的美德。
3.智育:知识观(白板说、经验论知识观);课程观(‘功用’;洛克选择学科的主要标准,提出了内容广泛的学习计划);教学方法(‘联想’;)注重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教育遵循自然’;教学方法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评价: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对教育影响巨大,《教育漫画》被‘标志为西方哲学、社会和教学思想的主要转折点’和‘17世纪学校教育的‘大宪章’’。
3.评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对教育影响巨大,《教育漫话》被“标志为西方哲学、社会和教育思想的主要转折点”和“17世纪学校教育的‘大宪章’”。 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切事情交给一切人类”。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世所必需的事项”。为此,夸美纽斯为合级学校拟定了一个包括自然、人文、社会、宗教等方面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即使一切男女青年不论贫富贵贱都应接受教育。为此,夸美纽斯制定了从学前教育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前后衔接的统一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
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反对封建等级教育,实现教育平等的民主要求。
4、评述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自然适应性原则,最主要的是指教育必须适应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夸美纽斯认为,自然界有一种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要求新学校必须把自然的“秩序”作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主导原则”。
自然适应性原则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夸美纽斯为使自己改革封建主义、经院主义的斗争立于不败之地,以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并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在当时是进步的。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夸美纽斯不了解教育与自然的本质区别,因而在论述中有牵强附会,机械类比之处。对儿童心里的认识也是肤浅的、粗糙的。
5.评述教授治校制度
教授治校制度是指通过大学宪章或规程以及一定的组织形式,由教授执掌大学内部全部或主要事物尤其是学术事务的决策权,并对外维护学校的自主与自治。
教授治校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模式:①欧洲模式:以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为典型。其基本特征是教授掌握大学全部决策权,具体表现为大学教授在学科、专业领域拥有特权,而且教授集体在学校各级管理的教授会、评议会中也享有对学校事务的发言权;②英美模式: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校外董事会和大学教授共同执掌大学决策权,具体表现为由校外人士组成董事会制定学校的大政方针和资源分配原则,由大学教授组成评议会形式学术管理权力。
教授治校制度优劣并存,其优点在于:①强调高深知识的机构由专业人士管理,有助于知识探索;②自由和充分的学术权力管理有助于大学的发展;③有助于提高大学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有助于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制衡,符合集体决策和个人执行相结合的现代管理发展趋势。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①过于强调学术标准,忽视社会需要,容易造成封闭性;②具有学术本位倾向,容易形成学术寡头统治,破坏学校的整体协调,导致学科和专业之间缺乏合作与沟通,从而更加趋向专业化和部门化,消弱了统一性;③容易导致教授治校的效率低下和决策偏差。
6.评述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阶段
赫尔巴特依据其统觉心理提出了形式教学阶段的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观念体系形成的过程,并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明确提出教师“教”的具体任务和活动形式,也清楚的规定了学生“学”的具体要求和活动范围。并且每个阶段都围绕着观念心理学的观点,使整个教学形式形成严密的关系。
①明了: 指清楚、明晰的感知教材。教师讲授教材时要清楚明白,并且要尽量引导学生寻找有关的旧观念去感知他;
②联想: 指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在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和经验。教师要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使新旧知识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③系统: 指通过谈话指导和学生对教材的深入思考和理解,特别是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并概括出各种概念、定义、原则和规则等系统性经验;
④方法: 指让学生通过一定形式的练习与作业把系统化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以检查是否正确理解了主题思想,这实际上是观念系统化的延伸。
这四个阶段细致的考虑到了学生学习时的心理,解释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规律。
7.论述杜威的教育本质
——杜威从实用主义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 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发展,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杜威认为。教育不是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而是通过实际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获得经验,从而获得生长和发展,而对教育过程,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这种改组或改造,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2、“学校即社会” 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成一个雏形的状态,为了做到“学校即社会”,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校内学习应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能有自由的相互影响。当然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环境,应该做到,简化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有的社会风俗纯化或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意发展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评价:杜威的教育本质论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将学校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解决了教育与社会相脱离的问题,但是,杜威简单将教育与生活、学校和社会等同,忽视了两者的本质区别,带有明显的片面性
8.评析实验教育学的主要思想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教育思想,它主张在教育研究,其中使用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其代表人物有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梅伊曼,德国教育家拉伊。
——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维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②提倡把实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真正“科学化”;③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④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⑤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进行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
——影响及评价
影响:实验教育学的定量研究模式成为20世纪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
评价:①涉及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问题是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的;②把科学的定量方法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唯一方法,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9.评述蒙台梭利的幼儿生命力学说:
幼儿生命力学说是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基点。蒙台梭利把儿童内在生命力的自发冲动看做是最根本的本能,把教育看作是儿童本能的展现。其基本内容是:
首先,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
对儿童来讲,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因此,蒙台梭利把对儿童的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教育好坏的分水岭。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主观能动性,要求环境适应儿童 内在需要和兴趣。
其次,生命力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
蒙台梭利强调创造环境是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自发活动表现出来,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她对儿童之家和教具的设计。
最后,通过自发活动表现生命的过程呈现一种节律和阶段。
如2―6岁是良好行为规范的敏感期,2―4岁时对声、色、触觉等感觉的敏感期。
评价:1、夸打了儿童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的重要性,将环境和教育置于从属与遗传的地位;2、尊重儿童自身发展特点,注重儿童的智力价值和内部动机。
10.评述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理论
永恒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重要教育思潮,它批判了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弊端,提出了基于古典实在论的教育观念。
其基本观点是.①人性是不变的,立足于人性的教育也是永恒不变的,②理性是人将自己与其他动物区分出来的特性,③教育应该使人掌握永恒不变的真理,而不是去适应眼前的需要,④教育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对生活的准备,⑤应当让儿童学习永恒的古典学科,⑥教学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学应该强调教师的作业,尤其是经典著作的阅读。
评价积极作用①,强调教育的理性价值,有助于纠正西方教育过分注重教育的工具性价值的倾向②强调教育对社会价值观的引领作用③弥补了进步教育对忽视自由教育的缺失。局限性①忽视了对人性的历史性,动态的考察,陷入了绝对主义,二元队里的思维定式中,②具有精英主义和脱离社会的倾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