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作者 苏轼(见《留侯论》) 相关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秋,苏轼游览了黄冈附近的赤壁后,写下了《赤壁赋》,三个月后,苏轼再游赤壁,作《后赤壁赋》。
文意感知
全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旷达开朗的胸怀。
思维导图 起雅兴而游―→乐历幽景而恐―→悲
适孤鹤而梦
―→悟梦道士而惊
一、通假字
1.反而登舟同“反”,译为“返回” .
2.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同“窹”,译为“睡醒” .3.以待子不时之须同“需”,译为“需要” .二、古今异义 1.曾日月之几何 ..
古义:没过去多久 今义:几何学 2.以待子不时之须 ..古义:随时今义:常常 3.予亦悄然而悲 ..
古义:忧伤的样子今义:悄悄地 三、一词多义
②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轻视,鄙视.1.薄③门衰祚薄《陈情表》浅薄.
④如履薄冰成语与“厚”相对.
①今者薄暮,举网得鱼迫近.
②顾安所得酒乎但是.
,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③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2.顾顾念,顾惜
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拜访,探问.④三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⑤人之立志,顾
反而,难道
①顾而乐之,行歌相答看.
①攀栖鹘之危巢高.
,犹累卵也《韩非子》危险3.危②其君之危.
坐《赤壁赋》正,端正③正襟危.
有孤鹤恰好①适.4.适
临汝《石钟山记》到,往②舟行适.
②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进学解》动词,尽、完
.
而儿醒,大啼《口技》5.既③既.
与“而”连用,意思是“不久”④肴核既尽《赤壁赋》副词,全.②复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6.于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介词,对.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介词,由于..
①将归于临皋介词,到.
①霜露既降副词,已经.
①顾安所得酒乎语气词,表疑问,呢.
中流介词,相当于“于”,在7.乎②放乎.
其不可久留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③凛乎.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横江东来从东面 .(2)名词作动词 ①摄衣而上向上爬 .②掠予舟而西向西飞 .③履巉岩踏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顾而乐之以……为乐 .五、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句
(1)步自雪堂。(正常语序应为“自雪堂步”)
(2)复游于赤壁之下。(正常语序应为“于赤壁之下复游”)
1.结合《前赤壁赋》思考《后赤壁赋》的写作形式,描写的地点,描写的景色,写作的重点,抒发的情感。
明确:
写于同一年,相距三个月 形式 地点 《前赤壁赋》 主客问答,中规中矩之赋 黄州赤壁(限于舟中) 《后赤壁赋》 散文化,更具“以文为赋”之特质 黄州赤壁(主要写岸上) 景物 字字秋色,实景 句句冬景,侧重叙事写景 谈玄说理,虽则有乐有悲,但乐观亦实亦幻,写景叙事中给人一种罹难的惊重点 旷达存焉,变不变之辩证,清风与恐,道士化鹤梦境,照应前赋羽化登仙虚明月之所共适。 情感 乐观豁达 幻故事,抒发超脱之情。 孤怀苦闷、虚无缥缈 2.作者夜游赤壁,其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3.作者为何在登高后又“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明确: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态度,顺乎自然,懂得自我解脱的心理特性。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安慰的较为现实的途径。
4.文中“鹤”“道士”分别有什么特点?苏轼最后写梦境有什么作用?
明确:鹤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暗示作者在精神上已归于高蹈于世外的道士隐者,自由羽化的仙界。含蓄表达了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此时孤鹤、道士、作者已经三位一体。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见其处”表
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写法鉴赏 1.形散而神聚
全文以重游赤壁为线索,以景迁情变来谋篇布局。篇首对游前的叙述,篇中的横空孤鹤,篇末梦中的道士,这些细节的插入,看来似乎与游赤壁关系不大,好似节外生枝,其实是散而不离主旨。作者被贬谪之后的思想是复杂的,儒、佛、道杂糅。从作者一生来看,当他仕途顺利时,他以儒家“入世”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写作;当他被贬官身处逆境时,则以佛家“出世”和老庄的“避世”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写作。作者写此赋时的心情是苦闷的,因而借孤鹤喻己,借羽化的道士寄托“出世”之感。作者是用象征的手法,体现文章的主旨的。
2.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横空掠过的一只孤鹤,梦幻中出现的羽衣翩跹的道人,都是作者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虚构出来的。作者的这种浪漫主义写法,是受《庄子》影响的结果。清代李扶九编选的《古文笔法百篇》一书中,评解此赋时说:“忽鹤忽道士,奇幻极矣,乃神似《南华》。”《南华》,即《南华经》,就是《庄子》。
素材挖掘
苏轼再游赤壁,由景而乐,乐而歌,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壮之气,而有豪壮之行,又因景物而生忧,忧而长啸,长啸后的寂静孤寂,放任漂流的平静心情,梦境的空灵等等,真是妙不可言。 [应用角度]
无论人生的感叹或政治的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山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识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从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笔下,不再是像魏晋诗人那样,只是作为哲理思辨或徒供观赏的客体,而融入生活、兴趣、情感中的秋风秋月平畴旷野,极其普通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而且一种浑化无际、物我两忘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流淌出来,这是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这则材料可以用在“自然山水与人的性灵”“思想的高度”“快乐与忧伤”“人生况味”等作文中。
(时间:40分钟 分值:57分)
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安所得酒乎 顾:但是 .B.适有孤鹤 适:正好 .
C.掠予舟而西也 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 .D.顾而乐之 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解析:选D D项,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归而谋诸妇.A. 上②予乃摄衣而.鲈①状似松江之.B. ②攀栖鹘之危巢.其不可久留也①凛乎.C. ②反而登舟,放乎中流.①复游于赤壁之下.D. ②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解析:选B B项,①②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C项,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介词,在。D项,①介词,到/②介词,在。
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行歌相答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履巉岩,披蒙茸 D.横江东来 ..
解析:选D D项为名词作状语,A、B、C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C.曾日月之几何 ..D.梦一道士,羽衣翩跹..
解析:选C C项,古义:没过去多久;今义:几何学。 5.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本义是月圆,后也指望日,指农历的每月十六。
B.“斗”是古代盛酒的器具,《鸿门宴》“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中的“玉斗”就是
指玉制的酒器。
C.“冯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也作“冰夷”。在《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天帝就任命他管理河川。
D.“道士”是中国道教的神职人员,他们依教奉行,接受各种戒律,过那种被世俗之人视为清苦寂寞而实际上高标清逸的宗教生活。
解析:选A 望日,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户视之,不见其处。(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霜露已经降下了,树木的叶子全部脱落。 (2)我也不觉暗自伤悲,悚然惊恐,浑身寒森森地不可久留。 (3)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二、能力拓展(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秋 阳 赋 苏 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
①
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予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
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激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
②
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塈之涂,目泫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
③
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予,此雨止之祥也。早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
④
其不芒矣。浴于旸谷,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如醒,..
⑤
如瘖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
⑥
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障户,出不御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
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选自《苏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 ①这里的“贤公子”指的是赵令畤。“不土之里”为“田”,“无言之诗”为“寺”,合而为“畴”,即暗藏赵令畴之名。②生:发芽。③矧:又。④长庚:金星。⑤旸谷: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⑥群狙之三四:狙,猕猴。《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B.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C.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D.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
为衰乎
解析:选D “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两句结构对仗工整,排除A、B两项。“……者,……者也”为判断句式,排除C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士,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同时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李清照自称易安居士。
B.江湖,与河流、湖泊并无关系,也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场所,它是指四处流浪、卖艺、卖药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C.扶桑,神话中的树木名,“汤谷上有扶桑”。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D.小人,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代也用为自己的谦称。“吾侪小人”是指我们这些普通人。
解析:选B 这里的“江湖”指江河湖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矫情为文,写不出好的作品。
B.本文以秋阳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于城郭,鱼虾游入房屋,霉菌长满用具等。抑扬结合,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
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都源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
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的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太阳的不同感触,行文流畅,文采出众。
解析:选B “抑扬结合,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与文意不符。本文强调的是创作要缘于真实感受,不能矫情为文,关注贫困百姓生活不是主要目的。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晚上睡觉为了躲避漏雨,一夜得换五个地方,白天要多次换烤衣裳。这些都还不足以忧虑。
(2)好啊!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我能够想象到。 参考译文:
越王的子孙里有一个很贤达的公子,住在不沾泥的华屋高堂,他作的诗歌空洞无物。(一天)他对我说:“我的心像秋天的太阳一样明亮;我的气像秋天的太阳一样澄澈,我好善而且喜欢成人之美,就像秋阳让万物生长成熟一样;我憎恨邪恶而想施之以刑,就像秋阳让树木枯萎凋零一样。我因此乐于为它作赋,你觉得怎么样?”
我笑着说:“公子从哪里了解秋阳呢?你生在富贵华美的大房子里,长大后结交的都是朝廷上的人,出去有人给你撑着很大的华盖,回去有人侍候你在锦绣的帏幄里睡觉。你在酷暑感受的最多只是微热,冬天感受到的只是微冷罢了,哪儿知道什么秋阳?像我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知道秋阳的人。正当夏季,淫雨连绵;炎热的蒸气上升,变成大雨瓢泼而下;电闪雷鸣,江河湖泊连成一片;大地被淹,城里街道上都可以划船,屋子里时不时还有鱼虾蹦了进来;屋里的器物都长了霉菌,床几上有青蛙和蚯蚓等爬行;晚上睡觉为了躲避漏雨,一夜得换五个地方,白天要多次换烤衣裳。这些都还不足以忧虑。我在江南躬耕时,有一块田地,庄稼已经成熟,却因阴雨而发芽;稻谷正当吐穗,却因淫雨而倒在泥水之中。沟渠与田埂因积水而相通,家里的土墙都浸泡坍圮了。满脸都是屋顶落下的泥垢,满眼都是被湿柴的青烟熏出的泪水。家里的盆盆罐罐都是空的,四邻八舍家里也都没什么声响。鹳鹤在院子里鸣叫,妻子深夜里起身长叹。算一算有饭吃的日子还有几天,又没有衣服度过这一年。突然,灶里的柴草火星四溅,晚上点灯,见灯芯双悬。一阵凉风从西边吹来,敲敲鼓面,发出咚咚的干响。奴婢高兴地告诉我,这些都是雨天将要过去的祥兆。我早早起来观察占卜,长庚星淡淡的,没有光泽。太阳在旸谷沐浴之后升上了扶桑,转眼工夫,太阳的光芒就通过门外的积水反射到屋梁上。这个时候,我像是喝醉了酒,像久睡初醒,像长久的哑巴忽然能发声,好像卧病多年忽然能起来步行,又好像回到故乡见到久违的父兄一样(高兴)。公子你也有过这样的欣喜吗?”
公子说:“好啊!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我能够想象到。”
我说:“太阳在天上运行,南北冷暖不同是正常的。太阳炽热如火并不是它要施虐于人,穆然温和也不是它对人慈悲。况且今天温暖的太阳,就是昨天那个炎热的太阳。为什么要把夏天的太阳说成赵盾般可畏,而把冬天的太阳说成赵衰般可爱呢?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易喜易怒,对于冬夏的畏惧和喜爱,就像(《庄子·齐物论》中讲的那个楚国人养的)群猴一样朝三暮四。现在了解了这些,心中就可以没有什么疑惑了。居家不需要封门闭户,出门不必头戴斗笠,炎热不视为太阳的缺点,不要忘记秋阳的光照之德。”
公子听了拍手大笑,然后把这些写了下来。 三、文化常识及语言运用(13分)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还起了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
B.童子,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汉代已有,始以荐举为主,后增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书生才称童生。
C.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
D.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解析:选B 根据明清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的,都称作童子。
1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照要求答题。(4分)
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热心奖掖后进,培植了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诗人的推崇。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河;苏词直到清代,仍为陈维崧等词家所宗法。苏轼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1)有一个句子与本段的话题不统一,应删去,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请
用
一
句
话
概
括
这
段
文
字
的
主
要
内
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参考答案:(1)他热心奖掖后进,培植了不少人才 (2)苏轼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毫无疑问,文学可以抚慰人的心灵。有些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些人虽然家境富裕却也依然爱好文学。只要真心热爱文学,崇尚真善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自信、淡定、美好。真正爱好文学的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参考答案:①有些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 ②文学就会回馈他们许多(或者:文学就会改变他们的心灵) ③属于天底下最善良的群体(或者:不会成为真正的坏人)(意思相近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