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规划的思考
赵慰明
(福建百禾市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8-0062-01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振兴乡村经济的战略发展部署规划,为我国广大乡村的发展提出了指导发展意见,为我国乡村未来五年之内的乡村振兴发展描绘了发展蓝图,本文以我国福建省马尾区琅岐镇龙台村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例,探索我国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规划策略;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建设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过程中要求充分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同时贯彻国家关于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的战略意图,加强对重大工程、计划以及行动之间的有效协调,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
1 加强马尾区战略规划
马尾区乡村振兴规划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十九大精神与*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导以及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引领,从乡村产业、生态、生活、乡风以及治理等层面进行规划发展。将重大工程、重大计划以及重大行动等充分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从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等五个层面进行乡村振兴发展。在乡村振兴体系中从生产、生态、生活的三生以及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等角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并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构建新动能、新格局、新气象、新体系以及新风貌。为此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指导。马尾区战略规划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这一发展战略指导进行[1]。
2 马尾区规划项目概况
马尾区发展中规划中重点建设龙台村。龙台村依山畔水,农田肥沃,山地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周边无工业废水、废气污染。全村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0多亩,蟳池200多亩,山地1000多亩。龙台村域规划范围即为村域行政边界范围。总村域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全村民居多为砖混结构,少量存在土木建筑,住房布局集中,建筑风貌参差不齐。根据马尾区琅岐镇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结合龙台村的发展实际,本规划的期限为:2019年-2021年近期建设,2022年-2027年中期建设,2028年-2035年远期建设。依照2018中央一号文件、《福州新区.琅岐岛控制性详细规划(2019.03)》等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规划原则为:以人为本、村民参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为了解龙台村发展现状、深入挖掘潜在资源,对龙台村进行了数轮面访,以及多次会议深入调研。采用现场考察、现场会议沟通等方式了解龙台村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2]。
2019年龙台村进行杆线整治、龙江路了裸房示范户整治、重要节点建筑立面整治、主干道两侧荷花池及休息亭建设、闲置地微田园绿化、石鼓山公园上山道路硬化、驸马墓周边景观提升、老年活动中心改造、村口标识建设。进行景观改造提升,提供游客休息平台 。文体服务中心立面进行立面改造,聚福楼改造成龙台 乡村美术馆,完善乡村教育培训体系。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互动项目,引入人流,带动产业发展。进行景观改造提升,适度发展业态。全村主要产业有近海捕捞、海淡水养殖、水果种植、农业生产、苗木种植等。传统农业发展单一,水产养殖不成规模不成体系,难以支撑村域经济发展,特色农产品不突出,劳动力缺失。
3 马尾区振兴战略
马尾区乡村振兴战略中响应区委号召乡村振兴战略,以驸马文化为依托,打造历史文化名村、世外桃源式原生村,实现原乡村文化生态旅游明珠。 3.1明确发展方向,提升产业效益
充分利用驸马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村,村庄农地和一般林地,引进台湾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方式、理念和企业,进行土地流转统筹运营,并推广“村企”生产合作模式,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建设特色农产品、寻求差异化发展,拓展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门路和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3]。
北部结合龙台渔民避风港,适度发展生态餐厅、 海鲜集市、发展红蟳养殖区等业态。西部依托驸马文化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传统民居、民俗风情等;南部结合闲置山地、池塘,发展桃花谷、山地拓展运动、农家乐、鱼塘垂钓、玻璃栈桥等;东部结合原有登龙山公园提升旅游项目,优质连片的生产空间资源,发展观光农业,四季花海、花心迷宫等。
可以发展特色旅游,构筑良性产业基础,以驸马文化为起点,对龙台村各个节点进行整治和优化,利用现有条件建设以龙台村内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础,以驸马林存故里的遗址遗迹和地脉文化为特色,以农业观光、历史文化和乡村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龙台村来打造历史文化名村、世外桃源式原生村。
3.2构筑三产融合的新型农村产业结构
对现有产业进行整合,以“农业观光” +“历史文化旅游” +“山地拓展运动”产业为核心,带动龙台村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聚集形成人流聚集、消费聚集,通过产业聚集带动经济发展,带动龙台村的聚集发展,从而实现龙台村的产业振兴之路。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及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完善承包合同,健全登记簿,颁发权属证书,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保护,为开展土地流转、调处土地纠纷、完善补贴政策、进行征地补偿和抵押担保提供重要依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原则上确权到户到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方便群
众查询,利于服务管理[4]。 3.3生态振兴发展路径
优化布局,净化环境,绿化村庄,完善配套。保持村庄固有的“山环水抱、田园衬底”生态格局,践行青山绿水理念。详细优化布局居民点,明确道路交通、村宅布局、公共配套、公园建设等内容。净化居民周边环境,尽可能拆除破旧房屋,绿化美化村庄环境。对村庄内生活饮水安全进行调查。现龙台村内部生活饮水已全部由区农林水局协调自来水公司整改到位,保障饮水安全。 3.4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
龙台村村域现有两座冲水式厕所,2008 年和2018 年已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达到福州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要求。拆除房前屋后的临时搭盖以及破损的禽舍畜圈等;拆除占用道路、严重影响景观的违章建筑。整理村容乱象,保持村貌整洁有序。农具、农用机械、车辆等停放整齐有序。晾晒的农产品摆放清楚。由区、镇统一协调电力、通讯、广电等部门,规整村庄杆线,组织全面排查,拔除、清理村庄废旧杆塔、路线,以乡镇政府为主要实施拆除;规范户外缆线架设。龙台村村庄内两违建筑较少,但存在生活垃圾堆放未及时清理现象。 3.5稳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
结合龙台村历史文化旅游需要打造 生态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后基本满足美丽乡村要求,但空间品质未达到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要求,有待进一步提升。龙台村依托驸马文化未来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目前龙台村拥有寺庙 3 处、宗祠4处、古遗址1处、古井等。但周边环境缺乏空间品质,村道为混凝土道路缺乏韵味,对未来打造历史文化旅游,仍然不足。民居空间运用质朴的材料进行还原与修复。
3.6加强农村文化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投入
加强文明宣传,完善村规民约。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制度,加强整合国土、规划、建设、发改、环保、农业、交通、水利、卫生、林业的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在村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加强本次乡村振兴中对村庄提升项目宣传,与村民深入沟通,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发动老党员、老干部带动周围群众自觉的加入本次乡村振兴提升建设中。充分挖掘龙台村本土驸马文化、非物质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精髓,加强驸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宣传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融合传承基础上进行推广、将产业发展与文化挖掘相结合,构建多元化业态[5]。
完善长效管理理事会规章制度,加强乡村振兴建设的监督管理。加大奖惩力度,带动村民优化村庄改造建设与文化建设,定期开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卫生健康、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加强村民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定期巡查乡村振兴的各建设项目,保证改造成果的长期性。 3.7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以农业为职业,不同于传统的农民,不但是字面上的差异,更是内涵和要求上的差异。传统的农民更多体现在懂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则强调了善经营,并且是融合发展。之所以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因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者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进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计划,围绕提高龙台村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开展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围绕提高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开展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生产、产品安全、标准化示范。围绕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开展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与技术。围绕提高农业职业道德、法律和政策水平,开展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和农业农村政策等的培训。
4 结束语
在编制、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时,应当将当地发展实际与国家整体振兴发展战略有效结合,明确发展方向,提升产业效益,构筑三产融合的新型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及土地承包关系,生态振兴发展路径,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稳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培育新型农民,从更高的层次与多元化的视角探索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丁成呈.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乡镇总体规划的思考与探索——以肥西县铭传乡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 2018.
[2]王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思考——以宁国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例[J]. 安徽建筑, 2018, v.24;No.221(3):46-47.
[3]姜长云. 关于编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思考[J].中州学刊, 2018, No.259(7):26-32.
[4]刘瑞刚. 由“三农”到“四乡”——新时期乡村振兴规划关注要点的若干思考[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 2018.
[5]刘积余. 城市需求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基于城市化的乡村振兴问题研究[J].征信,2018,36(12):26-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