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志愿服务绽放科技之光

志愿服务绽放科技之光

时间:2022-08-17 来源:乌哈旅游
为科技工作者“赞而歌”【聚焦】志愿服务绽放科技之光本刊记者 李 莉5月30日,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9100万科技工作者把自己的节日过成了“科学节”。各级科技志愿服务队走进工厂、社区、田间、山沟为百姓们提供切实有效的科技服务和帮助,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科技的力量和贴心的温暖。近年,科技志愿者的数量直线上升,就今年来说仅科技工作者日当天的注册量就高达万人。许多地方还举行了庄严的入队仪式,并宣读了“科技志愿服务”倡议书。“研必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反哺人民为担当”。秉持这种精神,一代代中国科技工作者从服务奉献中体现自身价值,在互助进步中砥砺前行。科技志愿服务在农业技术推广、防灾减灾培训、卫生健康服务、反伪科学宣传以及科技扶贫等方面不可或缺。从航空航天发展,到乡村科普行动,从东西部能源开发,到生命科学领域突破,到处都有科技志愿服务者的身影。5月30日活动当天,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科技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志愿者成果分享主题活动。活动围绕“礼赞共和国、追梦新时代”主题,郭素萍、雷振民、陈耀等十几名来自祖国各地的科技志愿者集聚一堂,用他们感人质朴的真实故事为全国科技工作者们讲述了科学志愿者爱国、进取、协作、包容、郭素萍是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对她来说,丈夫李保国既是生活的伴侣,也是工作上最好的搭档。这两位河北农业大学的老师,30多年来把他们所学全部倾注在了太行山间。20世纪80年代,郭素萍和爱人李保国离开大学办公室,一心扎根农村搞科研,俩人走遍了太行山区的大小山村。“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曾经的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如今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曾经贫困的村庄和村民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李保国也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不幸的是,2016年李保国因病离世了。“保国手机里有400多位农民朋友的电话,以前他们经常打来咨询问题。他去世后,我没把手机停掉,接到300多个电话,帮他们一一解答。”在郭素萍看来,这是一份信任,绝不能断。当果农们陆续听说李保国去世的消息后,电话越来越少了,郭素萍索性把自己的手机号登在了当地的大小媒体上,继续为果农们服务。已届花甲之年的郭素萍如今每年有300多天在下乡。把先进的果树栽培几乎每个周末,都有一个骑着摩托车在陕西省渭南市秦岭北麓穿行的身影。这个人是49岁的雷振民,他生民主、求实、奉献、开放的精神实质。技术带给了广大农民,让乡亲们脱贫致富,始终是她人生最大的心愿。“把我的手机号给乡亲们”郭素萍以女性特有的温婉与细致,在燕赵大地的沟沟坎坎里继续播撒科技的“火种”,践行着“太行新愚公”的精神。在她的心里,“保国虽然走了,但是我们的团队还在,他没有完成的事业,我们继续完成”。现在郭素萍好像更忙了,河北曲阳张家庄、内丘岗底、临城绿岭,还有江苏徐州、新疆若羌……她一年中90%以上的时间都行走在乡亲们最需要的地方,“把我的手机号给乡亲们”也成为郭素萍的口头禅。作为林业科技工作者,郭素萍先后主持(参加)完成了国家、省级科研课题18项。同时,她把更多的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曾经有人和她说:“你运气真好,每次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有变化。”她笑着回应:“不仅仅是运气,我在每个地方都走过每一片田、看过每一棵树,农民朋友们喜欢我、和我有感情,我自然就能带着他们一起致富。”温暖别人的“快乐哥”2019.06 总第240期 37关注│Focus于陕西省合阳县,现为渭南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但人们更愿意称他为“暖男”。他总是乐呵呵的,脸上始终洋溢着青春的笑容,久而久之朋友便叫他“快乐哥”。多年来,雷振民一直活跃在公益活动中。他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坚持4年带领志愿者帮助干燥综合征患者张莎莎,使原本卧床不起的张莎莎能够站立并借助拐杖行走。他还策划了爱心接力援助马欢的行动,坚持5年给这名孤儿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使她顺利完成初中、高中学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外国语大学。雷振民定期为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留守儿童之家”“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开展志愿服务,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为了解山区孤儿的生存状况,他经常深入山村走访。仅7年就跑遍了临渭区东西两塬的大部分村庄和学校,行程达9万余公里,拍摄数千张照片,并利用网站、论坛和QQ群撰文呼吁社会传递爱心,被他帮助过的孩子称他为“雷爸爸”。在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坚持志愿服务的雷振民呼吁更多人要一起播撒爱心的种子。在他看来,志愿服务是一种精神、文化,也是一种事业。三毛说,其实活着还真是件美好的事,不在于风景多美多壮观,而是在于遇见了谁,被温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太阳,去温暖别人。雷振民颇有感触地说:“志愿服务就是我理解的最好的温暖方式。只要生命不止,我为公益奔走的脚步就永远不会停歇。”孩子们心中的男神全国特级教师、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的科学课老师陈耀以前有台破旧的桑塔纳,这台他和学生们一起修理装配的旧车在孩子们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它不光能在周末拉着他们去田野山间考察,更能变成无所不能的“科学实验室”。“蟑螂在陈老师车上会不会饿死?”“绿豆浇水后倒进后备厢的角落会怎样?”……陈耀就这样在孩子们心间种下了一颗颗科学的种子。20多年来,陈耀唤醒了无数孩子科学探索的欲望与好奇心,让无数孩子亲身领略了科学的魅力。而这背后,是他的艰辛探索和执着追求。1994年,刚刚20岁的陈耀来到一个乡村学校任教,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每当同学和家长们从他身边路过,他都被视而不见,他会想原因何在?因为那时的自然课,老师大多是照本宣科,孩子们自然不会喜欢。他决定改变这种状况。陈耀争取让孩子们每一节课都做科学实验。比如书上介绍了光合作用,他就问孩子们:“这个实验你们能做吗?”然后启发孩子用各种办法试验。慢慢地,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科学课。陈耀笑着说:“我也因此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男神。”2003年,科学实验的“战场”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陈耀来到了温州市籀园小学。但现实再次给他当头一棒,他成立少年科学院,10天只来了9个人。陈耀使出了拿手绝活——科学考察。他对孩子们说,学校附近有一座山,有很多的传说。孩子们一听立刻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跟着陈耀对大罗山进行了“科考”。陈耀在带领孩子们学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发起建设的“家庭科学实验室”从一个班扩散到300多所学校;他开发的“田园科学课”改变了一所山村学校的生存状态;他发起成立“苹果树之友”公益科普组织,自费到条件落后的乡村学校支教。当看到一个又一个孩子走上各类科技奖项的领奖台时,陈耀感到格外激动与光荣。他说:“也许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科学家,但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科学探索的无穷快乐,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成为科学家的伟大梦想。”“钟大厨”在江湖《餐桌上的小秘密》《网购自制食品安全吗?》《最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可能在你家里》……这些广受欢迎的科普作品都是钟凯的得意之作。钟凯是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之一,现任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委会副主委等职。他毕业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食品安全工作近20年,业余时间在果壳网等多个知名平台发表大量食品科普作品,同时运营着食品营养大号——“钟大厨在江湖”。由于自称“钟大厨”,不少人误以为钟凯是厨师,并对他说:“好好做你的菜,别瞎说。”但钟凯喜欢科普,根本停不下来。他的科普文章内容广泛,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从碘盐到添加剂的常识,从中国人的反式脂肪酸摄入38 中国科技奖励 CHINA AWARD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为科技工作者“赞而歌”量到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品中毒事件,从小龙虾是否有毒到阿斯巴甜安不安全,对于很多问题他都会及时发声,在辨明是非、粉碎谣言的道路上从未有过懈怠。“我曾经在实验室,每天和小白鼠、瓶瓶罐罐为伍,现在身处食品安全的江湖,每天与谣言作战。”钟凯说,“科普和科研一样很重要,而且并不简单。专业人士说我写得不严谨,公众说我写得太复杂,说食品好会被认为收到广告费,说食品不好会被指责给竞争对手代言。尽管质疑不断,但食品科普这项工作不能按下‘暂停键’。谣言层出不穷,希望公众能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学会科学思考,从而提高自觉抵抗谣言的能力。”如把健康传播的工作比作一座长城,钟凯则把自己比作长城上的一块砖。“我的初心是让科学技术造福中国人的餐桌。”他说。的健康放在首位,工作十余年救治病人不计其数,在广大患者中赢得了好口碑。他热忱为各族患者服务,凭着自己精湛的医术,治愈了一批又一批心血管疾病患者,连国外病人也慕名而来。木胡牙提出生于新疆托里县。据说,“托里”一词源自蒙语,意为“镜泉”,因城中有一汪清冽甘美的泉水,远望犹如明镜,所以得名。木胡牙提的正直、善良就像这汪清泉。人们评价说,木胡牙提不仅救人于伤痛,更解人于困惑、启人于愚昧。他用多民族语言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传递到新疆南北,他像个勤恳的布道者,传播健康知识,倡导人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主张预防为先。“不仅要治病,更要防病”。身为一名教师,木胡牙提善于把枯燥的书本知识和临床案例结合起来,其深入浅出的授课,深受学生喜爱。木胡牙提曾先后荣获“第三届新疆青年科技奖”、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以及“感动新疆十佳青年”等多个荣誉陈宜林说,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科普方法。“我们对社区老人说,阳春三月不吃鱼。对小学生说,阳春三月不打鸟。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讲什么呢?让他们回家拽着爸爸,让爸爸少开私家车,让爷爷少抽一支烟。”在陈宜林看来,野生动物保护,要着眼大众,精于微末。在他的努力下,一系列保护江豚生态环境的文创产品应运而生,其中最有名的是环保款的扬州剪纸。他还发起成立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加入扬州市科普讲师团,每年举办“长江江豚讲坛”等公益讲座近30场,为重建江豚美丽家园呐喊。他培养了不少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骨干,扬州的江豚保护活动在长江沿线城市中知名度越来越高,引得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专家数度前往考察。陈宜林和志愿者就江豚现状及保护可持续性提出的建议,曾得到李克强总理“点赞”。他也多次获得扬州市十大新闻人物、十大温暖人物、十佳科普志愿者等荣誉,领衔项目入选江苏十大环保案例。“保护江豚,不仅仅是保护动物,而是为了唤醒人们内心的道德和信仰。宣传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为了追求一份可传续的情怀。这份情怀会天山南北布道健康在全国范围内,由于新疆独特的饮食生活习惯,使得该地心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木胡牙提是哈萨克族人,作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少数民族青年专家和业务骨干,木胡牙提以老一辈专家为榜样,扎根边疆、无私奉献,一心致力于减轻心血管疾病患者痛苦的工作中。在天山南北,处处留下了木胡牙提的身影。他每年主持的心血管介入手术多达200余台,并在全疆积极推广心血管疾病防治新观点、新技术。他将病人和称号。“科技无边,志愿无界,大爱无疆”,作为一名科技志愿服务工作者,木胡牙提依然行走在路上。为江豚奔走的“豚爷”江豚是全球鼠海豚科唯一的淡水亚种,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和长江生态的“活化石”。但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江豚数量急剧下降。为此,一批批志愿者加入保护江豚的行动中来,其中有一位银发的七旬老人,被人们亲切地唤作“豚爷”。他叫陈宜林,从2010年开始,一直为保护江豚奔走呼号。成为一个人成长的原动力。我们希望播下种子,点亮心灯。”陈宜林说。爱国奋斗,服务基层;科学普及,造福人民。大批科技志愿服务工作者正走进社区和乡村,普及科技新知,助力精准脱贫,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奋战在科技普惠公众的大道上。以高效服务和务实成果,他们让志愿服务绽放出了耀眼的科技之光。2019.06 总第240期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