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摭探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摭探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时间:2021-03-28 来源:乌哈旅游
堕 墼宣 No.8 TIME EDUCAT10N Au垡ust 摭探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 负面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赵兰郭峰 摘要: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包括:模糊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混淆 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的应对策略包括: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引领;发挥校园流行文化的积极影响;树 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等。 关键词:大学校园流行文化负面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5.213 1浅议当代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从自我感受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标新立异,淡化对理想的追求, 1.1模糊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诱发自我价值认同危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追捧西 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利益,一切以利益为主,而大学校园流行 方文化、西方价值观提供了平台,大学生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传 文化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作为一种 统和社会主义价值的认同,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 社会意识,其主要目的亦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其休闲娱乐功能仅 择。由于校园流行文化产品的商业盈利性,商家大肆宣传的“洋 仅是其盈利的手段之一。为了促进流行文化产品的消费,一些商 文化”在给商家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满足了大学生对多元文 家对流行文化产品进行无下限的炒作,不断地侵蚀着大学生传统 化的追求,过“洋节”,买“洋产品”导致大学生盲目消费,加剧了自 的思想意识,暗示大学生追求世俗化、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 身的经济负担,这些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弱化了对民族传 观。大学生在追求炫彩夺目的流行文化产品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统节日的认同,忽视了民族层面的传统价值规范。 模糊了自身的思想意识。校园流行文化产品在某些商家的炒作 2探析当代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产生负面影响的应对策略 中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其使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 2.1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引领 松娱乐的功能,其唯利主义不断侵蚀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 价值观,“有用、有利、实用、实惠”成为他们的处世哲学。严重影 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坚 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对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引领,即坚持社会主 1.2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观念 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引领。坚持社会主义核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 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是应对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产生负面影响的重 建设的主力军,其政治观念关乎国家发展大计。目前大学生社会 要举措,而大学校园流行文化是使认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主义政治观念的强化主要来自高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 体系的重要载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高校通过 育、道德教育,这些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往往主题严肃、形式死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板、内容枯燥,加上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高校的德育功能得 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不到发挥。而流行文化注重向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回归,使现代人 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流文化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一反那种过分沉重的政治中心和伦理本位的生存状态,并由自在 思想意识、政治观念、价值观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自发的或异化受动的生存方式向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方式提升。 使命感。在主流文化的引领下,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 校园流行文化主题的随意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多元化满足 想,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把个人理 了大学生追求娱乐消遣的需要,潜移默化中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 想追求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践行社 观念。 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在主流文化的熏陶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 1.3弱化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断和价值选择,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文化渗透和封建不良习惯 流行文化是一种崇尚快乐的娱乐文化,是对感官刺激的追 的影响,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 求。它要游戏,不要严肃;追求感官刺激,忽视道德原则;强调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 人的随心所欲,很少考虑其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校园流行文化 先进文化的根本,是引领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所 作为流行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在具备自身特性的同时也具备流行 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引领,使 文化的共性,过度追求自我的享乐主义,严重影响大学生良好道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弘 德品质的养成,极易导致大学生忽视社会道德,忽视其应承担的 扬主旋律,尊重差异,实现统一性与多元性的有机结合。在社会 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造成道德滑坡。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新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产品的产生应该 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善,而流行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一些崇高 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断孕 的道德信念和理想,忽视了应有的道德准则。大学校园流行文化 育体现民族特色的流行文化产品,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 的传播忽视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导致大学生对社 民族文化的熏陶。将民族文化的特色融人到流行文化中,为校园 会道德问题持冷漠观望态度。流行文化的强烈娱乐性还将大学 流行文化的传播增加新元素,与此同时,以一种大学生喜闻乐见 生带人虚拟社会交往中,混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使他们的道德 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认知与判断能力弱化,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 系的引领,不断增强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实现 1.4混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良性发展的基础。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商业性、娱乐消遣性、世俗性使大学生 2.2发挥校园流行文化的积极影响 —.294—— 塾查 N0.8 TIME EDUCAT10N A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具有两面性,高校在应对校园流行文化负 面影响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充分挖掘大学校园流行 文化受大学生欢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将其运用到高校教育。高 校将校园流行文化的内容适当引入高校教育,以大学生喜闻乐见 的方式开展与校同流行文化相关的主题讲座,并对其折射的社会 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辩证看 待大学校园流行文化;高校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加强对校园流 行文化的理论研究,深刻把握其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及发展趋 势,找到与高校教育的契合点,选择优秀的流行文化纳人到选修 课程,不断满足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需求,使大学生的压力得到 正确的释放,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自觉抵制不良流行文化的影 响。 2.3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既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应 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大学生为主体,不断满足大学生 的学习生活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高校树立以人 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开展心理教育,不断解 决其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高校根 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课程教育,尊重个体的差别性,建立和 谐的师生关系,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充分考虑大 学生的需要,为大学生提供喜闻乐见的释放压力的方式,可以避 免大学生沉迷校园流行文化,将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 响降到最低,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不良因 素的影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 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校园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都离不 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4强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正确引导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 (上接第293页) 内容,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 发展,校园流行文化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大学生提供 多样化的娱乐消遣模式。校园文化通过对大学生德、智、体、美、 劳诸方面进行培养,使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思想 意识、政治观念、价值观念,自觉抵制校园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大学 生的实际需要;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斗志,在潜 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 离不开优秀文化活动的开展,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打造网络文 化精品,并且拓展传播渠道,使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先进 文化的熏陶。大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作品中感受中国主流文化的 滋养,了解我国文化的精髓,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 族归属感,自觉抵制异化的政治言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 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通过多种渠道向大学生传授社会 主流文化,不断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韩柏光.社会时尚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卟广东技术师范学 院学报,2003,(3):86. [2】李西建.重塑人性:大众审美中的人性嬗变【M】_湖北人民出版 社.1998:42. [3】胡珏.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M】_新华出版社,2000:157. [4]lf¥-军华.论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中国外资,2013, (4):277-278. 作者简介:赵兰,山东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 郭峰,临沂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山东临沂276005 的社会和历史背景,而是单纯地就教育本身而进行的分类。所 前高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仍然具有不可违抗的人格权威,只有少 以,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这种分类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雅斯贝尔斯对这三种教育类型的独到剖析仍然具 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数“特立独行”的学生敢于挑战师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既 具有经院式教育的一些特点,同时也具备师徒式教育的部分特 点,而离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模式还具有一定的距离。雅斯贝尔斯 认为,大学的教育在本质上应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少一些规章 制度和功利态度,多一些自由精神和求实唯真的追求,是大学的 应有之道。 3小结 经院式教育是一种单直向线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模式雅 斯贝尔斯认为存在于中古时期。学校教师的任务就是把书本上 固定的知识教给学生,使其记住即可,毫无创新可言。而且,教材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教学内容应具有固定的模型,教师的地位无 足轻重,仅仅作为一种知识的传输工具。“这种经院式教育的根深 蒂固的基础就是理性传统。” 师徒式教育是一种含权威性的教育模式。教师是整个教育 雅斯贝尔斯用一个哲学家的视角向我们回答了“什么是教 育”这个深刻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很多具有真知灼见的见解,至今 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我们 也必须得认识到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的理想化性,有些论点明显 活动的轴心,具有天然的权威。学生对教师是无条件的服从的,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严格的等级关系,不可逾越。这种教育模式 比较容易满足人类依附别人的心理需要,而逃避自己的责任。 具有神秘的神话色彩。毕竟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这也是雅斯贝 尔斯有关教育的论点。 参考文献: 苏格拉底式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从师生关系上来讲,双 方是平等的,没有上下等级之分,双方可以自由地交流沟通,互相 启迪,并且没有固定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只存在善意的论战关 [1]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1991. [2]Karl Jaspers.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M】.Translated by H.A T.Reiche and H.F.Vanderschmidt.Beacon Press,1959. 系,而没有屈从依赖关系。”从教育方式上来说奉行的是“催产式” 的教育原则,“也就是说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 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教师只是做适时引 [314 ̄iN.存在主义哲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朱文芳(1990一),女,汉族,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学哲学 导,而不是知识的供求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探索真理,体 会真理。 我国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视传统的国家,具有尊师重教的文 化传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父法权威至今仍然尚存,导致目 —.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河南开封 475000 2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