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时间:2022-02-13 来源:乌哈旅游


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 DH 4601转动惯量测试仪

杭 州 实 验 讲 义

大 华 仪 器 制 有

限司三线摆法测试物体的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表征刚体特性的一个物理量。转动惯量的大小除与物体质量有关外,还与转轴的位置和质量分布(即形状、大小和密度)有关。如果刚体形状简单,且质量分布均匀,可直接计算出它绕特定轴的转动惯量。但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常碰到大量形状复杂,且质量分布不均匀刚体,理论计算将极为复杂,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一定的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有多种,三线摆法是具有较好物理思想的实验方法,它具有设备简单、直观、测试方便等优点。

【实验目的】

1.学会用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2.学会用累积放大法测量周期运动的周期。 3.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实验器具】

1. DH 4601转动惯量测试仪 1台 2. 实验机架 1套 3. 圆环 1块 4. 圆柱体 2个

【实验原理】

图1是三线摆实验装置的示意图。上、下圆盘均处于水平,悬挂在横梁上。三个对称分布的等长悬线将两圆盘相连。上圆盘固定,下圆盘可绕中心轴OO作扭摆运动。当下盘转动角度很小,且略去空气阻力时,扭摆的运动可近似看作简谐运动。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刚体转动定律均可以导出物体绕中心轴OO的转动惯量(推导过程见本实验附录)。

rO'HRO图1 三线摆实验装置图 m0gRr2T0 (4-1) 24H0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如下:m0为下盘的质量;r、R分

I0别为上下悬点离各自圆盘中心的距离;H0为平衡时上下盘间的垂直距离;T0为下盘作简谐运动的周期,g为重力加速度(在杭州地区g9.793。 m/s)

2将质量为m的待测物体放在下盘上,并使待测刚体的转轴与OO轴重合。测出此时摆运动周期T1和上下圆盘间的垂直距离H。同理可求得待测刚体和下圆盘对中心转轴

OO轴的总转动惯量为:

(m0m)gRr2T1 (4-2) I142H如不计因重量变化而引起悬线伸长, 则有HH0。那么,待测物体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

为:

2

gRr22[(mm)TmT] (4-3) 010024H因此,通过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便可求出刚体绕某轴的转动惯量。

用三线摆法还可以验证平行轴定理。若质量为m的物体绕通过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

,则此物体对新轴OO的转动惯量为Ic,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时(如图2所示)

II1I0IooIcmx2。这一结论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实验时将质量均为m',形状和质量分布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

体对称地放置在下圆盘上(下盘有对称的两个小孔)。按同样的方法,测出两小圆柱体和下盘绕中心轴OO的转动周期Tx,则可求出每个柱体对中心转轴OO的转动惯量:

(m2m')gRr2 Ix0TxI0 (4-4) 24H如果测出小圆柱中心与下圆盘中心之间的距离x以及小圆柱体的半径Rx,则由平行轴定理可求得

C m xO' 122 I'xm'xm'Rx (4-5)

2比较Ix与I'x的大小,可验证平行轴定理.

O 图2平行轴定理 【实验仪器】

三线摆、水准仪、停表、米尺、游标卡尺、物理天平以及待测物体等。

【仪器操作】

1. 打开电源,程序预置周期为T=30(数显),即:小球来回经过光电门的次数为T=2n+1

次。

2. 据具体要求,若要设置50次,先按“置数”开锁,再按上调(或下调)改变周期T,

再按“置数”锁定,此时,即可按执行键开始计时,信号灯不停闪烁,即为计时状态,当物体经过光电门的周期次数达到设定值,数显将显示具体时间,单位“秒”。须再执行“50”周期时,无须重设置,只要按“返回”即可回到上次刚执行的周期数“50”,再按“执行”键,便可以第二次计时。

(当断电再开机时,程序从头预置30次周期,须重复上述步骤)

【实验内容】

1.用三线摆测定圆环对通过其质心且垂直于环面轴的转动惯量。 2.用三线摆验证平行轴定理。实验步骤要点如下:

(1) 调整下盘水平:将水准仪置于下盘任意两悬线之间,调整小圆盘上的三个旋扭,改变三悬线的长度,直至下盘水平。

(2) 测量空盘绕中心轴OO转动的运动周期T0:轻轻转动上盘,带动下盘转动,这样可以避免三线摆在作扭摆运动时发生晃动。注意扭摆的转角控制在5以内。用累积放大法测出扭摆运动的周期(用秒表测量累积30至50次的时间,然后求出其运动周期,为什么不直接测量一个周期?)。测量时间时,应在下盘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数,并默读5、4、3、2、1、0,当数到“0”时启动停表,这样既有一个计数的准备过程,又不致于少数一个周期。

(3) 测出待测圆环与下盘共同转动的周期T1:将待测圆环置于下盘上,注意使两者中

3

心重合,按同样的方法测出它们一起运动的周期T1。

(4) 测出二小圆柱体(对称放置)与下盘共同转动的周期T x。

(5) 测出上下圆盘三悬点之间的距离a和b,然后算出悬点到中心的距离r和R(等边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6) 其它物理量的测量:用米尺测出两圆盘之间的垂直距离H0和放置两小圆柱体小孔间距2x;用游标卡尺测出待测圆环的内、外直径2R1、2R2和小圆柱体的直径2Rx。

(7) 记录各刚体的质量。

【数据与结果】

1. 实验数据记录

33b H0 a R33下盘质量m0 待测圆环质量m 圆柱体质量m' r注:本实验的上摆悬线孔的半径r=44.0mm,下摆悬线孔的半径R=90.0mm

表4-1:累积法测周期数据记录参考表格 下盘 摆动 50次 所需 时间 单位 (秒) 周 期 1 2 3 4 5 平均 1 2 3 4 5 平均 下盘加圆环 1 2 3 4 5 平均 下盘加两圆柱 T0 S T1 S Tx S 表4-2:有关长度多次测量数据记录参考表 项目 上盘悬孔 间 距 a(cm) 次数 1 2 3 4 5 上盘悬孔间 距b(cm) 待测圆环 外直径内直径2R1(cm) 2R2(cm) 放置小圆柱小圆柱体直 体两小孔间径2Rx(cm) 距2x(cm) 平均

2.待测圆环测量结果的计算,并与理论值计算值比较,求相对误差并进行讨论。已知理想

4

m22(R1R2)。 2m'2R'x}比较,验证平行轴定3.求出圆柱体绕自身轴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计算值{I理2圆环绕中心轴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为I理论理。

【思考题】

1.用三线摆测刚体转动惯量时,为什么必须保持下盘水平?

2.在测量过程中,如下盘出现晃动,对周期有测量有影响吗?如有影响,应如何避免之? 3.三线摆放上待测物后,其摆动周期是否一定比空盘的转动周期大?为什么?

4.测量圆环的转动惯量时,若圆环的转轴与下盘转轴不重合,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5.如何利用三线摆测定任意形状的物体绕某轴的转动惯量?

6.三线摆在摆动中受空气阻尼,振幅越来越小,它的周期是否会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吗?为什么?

5

【附录】

转动惯量测量式的推导

当下盘扭转振动,其转角很小时,其扭动是一个简谐振动,其运动方程为:

2 t (4-6)

T0当摆离开平衡位置最远时,其重心升高h,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2 I0mgh (4-7)

0sin2即 I2mgh2 0而 d202dtTcosTt 200T 0将(4-10)式代入(4-7)式得

ImghT2222 0从图3中的几何关系中可得

(Hh)2R22Rrcos0l2H2(Rr)2

简化得

Hhh22Rr(1cos0) h2略去2,

且取1cos20/2,则有 hRr2002H

代入(4-11)式得

ImgRr242HT (4-12) 即得公式(4-1)

6

(4-8)

(4-9)

(4-10)

(4-11) rlHC'hACA'R图3 公式(1)推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