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历史:5.1《“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历史:5.1《“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

时间:2024-07-09 来源:乌哈旅游
word

第五单元 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 第1课 “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

素材

震惊世界的两个“祭祀坑〞

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由沉寂到蜚声海内外,最主要的还应归功于1986年夏天两个震惊世界的“祭祀坑〞的发现。坑中文化含量极高的出土物,仿佛是经过高度浓缩的古蜀文化信息库,一经发现和揭示,立即引起轰动。

……

1986年夏天对于某某乃至中国考古学界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7月18日上午8时许,砖厂工人杨远洪、X光才发现了著名的“一号祭祀坑〞。

……

发掘工作从7月18日持续到8月14日,这是27个怎样令人难忘的日日夜夜啊!考古发掘工作者仿佛是在梦中游历了古蜀王国最华美精致的殿堂。考古学家们都很清楚,一个人一生能够遇到一次这样的发掘即算荣幸,因为它在顷刻间推开了一扇通向古蜀文明的大门,那些琳琅满目的古蜀器物喷涌着出现在考古现场:闻所未闻的、精美到极点的青铜器、玉器、金器,造型奇特的风格,难以理喻的埋藏方式……这一切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震住了。我曾经仔细观察过一X“一号祭祀坑〞被揭露以后拍摄的照片,那是一X从长方形坑的坑口方向拍摄的全景,照片中那些散布于褐黄色泥土或灰白色(少许显蓝黑色)动物骨渣中的器物数不胜数,弯曲发白的是象牙,光滑斑斓的是玉璋、玉戈,铜人头像和铜面具那么显示出金属特有的沉重质地。它们的分布又非想象中的杂乱无章,看得出是经过事先分类,然后才倾倒入坑的。一号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根长达1

42米的金杖。从照片上看,它就像一条金黄色的蛇所

褪下的皮,因为被包裹在中间的木棍已因碳化而消失,只留下一具闪闪发亮的外壳,像是努力地在向我们证明着什么。

整个发掘过程几乎是在极度亢奋的状态下完成的,虽然当时正值盛夏,酷热难当,白天有烈日,晚上有蚊虫,但考古学家们好像把这一切都忘了,只是感觉到从未体验过的兴奋和

- 1 - / 6

word 过瘾。就在“一号坑〞发掘清理工作结束的当天,另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传来:砖厂工人又在距“一号坑〞东南仅30米处发现了“二号坑〞!

这真是一次锦上添花、漆上描彩的大惊喜、大发现,仿佛是上苍的格外恩赐。二号坑不光比一号坑出土器物多二倍(一号坑出土420件,二号坑出土1 300件),而且器物以罕见的大中型青铜礼器为主,反映出古蜀国强大的国家力量和高超的铸造工艺。当二号坑表面的夯土被揭示和清理以后,67根完整的象牙像钢琴的琴键一样清晰地映入发掘人员的眼帘。象牙以下,那么是沙丁鱼罐头一般的满满一坑青铜器、玉器、金器和石器。那尊著名的“青铜大立人像〞出土时,在不算太宽的坑沿上,三四个人并排站在一起,连同坑下的三个人,一共是六七双手把这个庞然大物轻轻地托了起来。尽管这尊青铜大立人像出土时已从腰部残断并分置两处,但它沉甸甸的分量我们依然能够感知。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为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加上基座通高262厘米,重180公斤,可谓是举世无双。

二号坑的发掘清理工作从8月20日持续到9月17日,一共花了28天的时间。自此以后,三星堆古蜀文明从这两个小小的土坑中(一号坑底部长4.01米,宽2.8米,深1.46~1.64米;二号坑底部长5米,宽2~2.21米,深1.4~1.68米)复苏,并以极快的速度名扬天下,无数的专家学者为研究它废寝忘食,无数的观众为之留连忘返。

一号坑内埋藏的器物有铜器、金器、玉器、琥珀、石器、陶器等共420件,另有骨器残片10件,象牙13根,海贝62枚以及约3立方米左右的烧骨碎渣。这些遗物大部分堆放在坑的西南、东南面及南角靠近坑壁一线,北角和西北、东北面较少。玉戈、玉璋等形制较大的玉石器主要集中分布在坑的东角和东南坑壁一侧,相互重叠放置。玉凿、玉锛、石斧、玉斧等形体较小的玉石器多分布在坑的西角,坑中部亦散见少量的玉石器。铜瑗、铜戈、尖底盏、器座等,与烧骨渣混杂在一起,在坑的南角及东南靠近坑壁一线呈斜坡状堆积。铜器中的人头像、人面具、人面像、瓿、尊、盘、器盖等形体较大的器物主要分布在坑中部至西北一线。金杖出于坑的中部以西。象牙主要在坑中部,略呈一线分布。象的臼齿混杂于烧骨渣中,较为集中地分布于坑的南角。骨渣由坑南、东南向北、西北呈斜坡状堆积,东南面及南角堆积厚达0.6~0.8米,而西北和北面靠近坑边一线仅0.05米厚。

从坑内遗物的分布情况分析,各类器物均是从坑的西南角和南部向下倾倒,这样便使形体较大且易于滚动的器物,如铜人头像、铜面具、瓿、尊、盘等,滚落至坑的中部至西北一线,小件器物和不易滚动之器物那么堆积在西南角和南部。根据坑中遗物的堆积情况,遗物倾倒亦有先后顺序:首先倒入的是玉石器和金器,接着是铜人头像、铜人面像、铜人面具、神像和瓿、尊等,然后是混杂有玉石器和铜戈、铜瑗、陶尖底盏、陶器座在内的骨渣,最后

- 2 - / 6

word 放入了玉璋、玉戈等大型玉石器以及部分陶尖底盏、陶器座等,象牙可能是与骨渣混在一起倒入坑中的。

大多数器物有明显的火烧痕迹,如完整的象牙一端或一侧被火烧焦发黑,铜容器全部被火烧残,如瓿、尊、盘、器盖等,大多一侧或一端被烧成半熔化状,有的器物甚至熔化成团。铜头像颈部熔化并向上翻卷,有的仅存头顶局部。铜戈、铜瑗等甚至有数件器物熔粘一起。有的烧成饼状或团状,已不能辨识其器形。玉石器也多有火烧的痕迹,许多残断的玉石,散落坑中。

二号坑出土遗物1 300件,其中青铜器735件,金器61件,玉器486件,绿松石3件,石器15件。另外还有象牙器残片4件,象牙珠120颗,虎牙3枚,象牙67根,海贝约4 600枚。该坑遗物分上、中、下三层。最下一层主要是小型青铜器和饰件,还有玉戈、玉璋、石戈等。小型青铜器和饰件有神坛、神殿、小神树、小人像、眼形器、兽面、铜瑗、铜戚、铜铃、铃架及挂饰、蛇形饰、龙形饰、鸟形饰、铜箔、金箔鱼形饰等。坑底东南还有一些草木灰和经火烧过的海贝。铜挂饰较集中地放置于坑的东北边。兽面、玉戈、玉璋、石戈等较集中地放置于坑的西面,其中兽面具、玉戈和玉璋整齐叠放在一起。中层全部为青铜器,主要有青铜立人像、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兽面具、尊、车轮形器、大型神树等。这些器物出土时,没有一定的规律,仰覆均有。上层是60余根象牙散乱地堆置在青铜器上。以上三层遗物代表了当初投放的先后次序。

青铜立人像由腰部折断,上半段在坑的中部、下半段在坑的西北部,压在青铜树下。尊等青铜容器主要在坑的东南角和东北角,大部分容器外涂有朱色颜料,器内装有海贝和玉石器等。青铜兽面分布于坑的西北角,与大量海贝放在一起。青铜人头像和人面具主要分布于坑的四周,坑的中部也有少量人头像,有的人头像内装海贝。部分人头像和人面具毁损或经过火烧,人面具被毁更甚,有的器物碎成数块散落在坑的不同位置。多数器物在入坑前估计已经被故意砸碎,也有一些是在夯填时被砸碎的。

──肖平著《古蜀文明与三星堆文化》第43—51页 青铜器

三星堆两个“祭祀坑〞所出青铜制品达400多件,总重量超过1吨。类型有大型青铜雕像群,包括大型立人像、人头像、人面像、兽面具、神树、动物雕像、海洋生物雕像;青铜礼器,如尊、罍〔léi,古时一种盛酒的器具,形状像壶〕、盘;青铜兵器,如三角形援无刃锯齿无胡戈;青铜杂器,如轮形器、鸟形饰件等。

- 3 - / 6

word 青铜文化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古代东方文明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而三星堆古蜀社会的青铜文化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于东方都是极富特色、令人叹奇的。它的某某意义、审美个性和铸造工艺,在以后的篇章里会不断提到。这里只就其政治上的象征意义说明两点。

第一,三星堆青铜文化里的尊、罍、盘等,在中原商代青铜文化里属于重器,是用以表示王朝权威与尊严的系列礼器的部分。当然,这同时也是等级森严的奴隶制度的外在象征。1939年在某某某某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表现出商王室宏大雄浑的统治气象。三星堆青铜礼器的造型也很威严,如二号坑的八鸟四牛尊,尖唇,喇叭状侈口,束颈,斜折肩,肩折处立雕有4个突出的牛头和八只鸟,颈部饰有3周凸弦纹,肩部饰夔纹,腹上饰有饕餮〔tāo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纹,以云雷纹衬底雕出扉棱。圈足上亦饰有镂孔、弦纹、夔纹及饕餮纹等。而这些造型,包括所加工的装饰纹饰(也表现在大型青铜立人像的衣著饰纹上),在中原那么是常见的。它们说明了三星堆青铜文化受着中原青铜文化的深刻影响。

第二,三星堆青铜文化的大型神树、大型青铜立人像等,在国内乃属独家所有,带有鲜明的古蜀特色。但是在古埃及、古西亚、古爱琴海、古印度文明中,青铜雕像、青铜或黄金神树、黄金面罩并不鲜见。比如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乌尔地区,就发现有公元前30世纪初的青铜人头像。在尼尼微发现了公元前28世纪的阿卡德·萨尔贡一世的大型青铜人头雕像、小型人物全身雕像,还出土各种青铜人物和动物雕像。至于青铜神树,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乌尔王陵出土过黄金神树,上有带翅的山羊。安那托比亚也出土有公元前22世纪的神树,上面也有各种人物和动物雕像……它们的时代都比三星堆青铜文化早。它们除了神权与神祀的意义外,也兼着王权与礼祀的意义。就这点来看,三星堆文明里亦含有外域文化的因素。此外,在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中,我们还发现一类“高鼻、深目、颌下留一周胡须〞的面孔。它们是谁?是不是古爱琴海人?古埃及人?是否就是他们携带来外域文化的因子?……这些尽管难以准确回答,但大方向却似乎可以定下来。

──屈小强《三星伴明月──古蜀文明探源》第45—47页。 古城墙

三星堆遗址的北面有鸭子河由西北向东流过,遗址的西南有马牧河向东南折流。在两条河流之间,有人工修筑的土埂──“城墙〞。东城墙长1 800多米,西城墙建筑被鸭子河冲刷毁坏,残长800多米,南城墙建筑在马牧河几字形弯道上,长210米。城墙基宽40余米,顶部宽20余米,南城墙外还有深2.8米的壕沟,整个城址东、南、西三面夯筑城墙,北面是鸭子河。城外又有壕沟围绕,城内面积约2.6平方公里。城内外遗址群密布,出土青铜器、

- 4 - / 6

word 玉石器、陶器、漆器等数万件珍贵文物标本。其生活区既有平民居住的面积仅仅10平方米左右的木骨泥墙小房舍,又有权贵们居住的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穿斗结构大房舍和抬梁式厅堂。此外,还发现了面积达200平方米的超大型房屋。几种房舍的区别,揭示出其间深刻的阶级对立事实。在生活区内,还发现了纵横交错的排水通道。

三星堆古城始筑于第二期文化。经分析,其系用土建筑,经夯打锤拍而成;下层还采用了斜面夯筑方法。这完全说明蜀先民已熟练地掌握了筑城的夯土技术,所以能在某某平原营造如此宏大的城址,并与某某商城的规模相当;与中原地区其他城址相比,它也不逊色。

三星堆城墙至第四期文化末而毀弃,整个使用期长达600~1 000年,证明这一重要都邑曾经历了一个很长的稳定繁荣时期。

──屈小强《三星伴明月──古蜀文明探源》第47—48页。

3.学术观点

关于“两坑〞的性质

有关两坑的性质,学术界有各种说法。

墓葬说──此说可分两说。一为陪葬坑说,此说认为两坑周围可能有某代或某几代蜀王的大墓尚未发现,两坑只是其器物陪葬坑。二为火葬墓说,此说特别重视一号坑中出现的大量烧骨和权威人士所使用的金杖等物品,认为两坑埋葬有死于非命的蜀王。

厌胜掩埋说──此说从萨满教某某文化的研究角度入手,认为两坑器物曾被视作“灵物〞,当其“失灵〞后,人们将其毀弃焚烧,以刺激灵物。同时,此说很重视两坑中大量象牙作为巫术工具的厌胜驱邪作用。

器物坑说──此说又可分为两种说法。一为“灭国宝物掩埋坑〞说,认为两坑是后朝推翻前朝之后,将其神庙中物捣毁掩埋,即所谓“灭国〞“覆社〞之结果。二为“不祥宝物掩埋坑〞说,认为两坑的掩埋物是已故蜀王或旧时代的神庙之器,新王视其为不祥之物,存之对己不利,故而加以毀埋。

窖藏说──此说联系到三星堆遗址曾发现几处玉石器的埋藏坑,并结合附近彭县竹瓦街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均出土有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窖藏这种情况,推测两坑亦属窖藏。

- 5 - / 6

word 祭祀坑说──这种观点首先为发掘者所提出,在目前最具有代表性,认为两坑是某种大型祭祀活动之遗存,坑内之物皆为祭品,在经过“燔燎〞等各种祭祀活动后,再加以“瘗埋〞。

造成两坑掩埋的原因恐怕也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在学术界也有各种说法,最有代表性的是“敌国入侵说〞和“改朝换代说〞。

──樊一著《三星堆寻梦》第66—68页。

- 6 -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