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登幽州台歌》不同译本赏析

《登幽州台歌》不同译本赏析

时间:2020-02-06 来源:乌哈旅游
第9卷第6期 Vo1.9 No.6 读与写杂志 Read and、Ⅳrite Periodical 2012年6月 June 2012 《登幽州台歌》不同译本赏析 马玉洁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摘要: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661-702)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英译本颇多。本文从许渊冲教授对中国古典格律诗词翻译提出 的“三美论”出发,对《登幽州台歌》的五个英译本进行赏析比较,试图探讨“三美论”在古典诗词英译q-的积极指导意义:同时指出.由 于“三美”理论要求过于理想化,实现难度较高,有时甚至难免“以韵害意”。故在实践中,必须要妥善协调好“三美”的关系。 关键词:汉诗英译《登幽州台歌》“三美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16一O2 1 引言 本: On the Tower at Yon Zhou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著作《登幽州台歌》虽篇幅短小,却意境 深远,气势磅礴,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 篇。此诗通过描写作者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抒发了作者的孤独与悲愤之情,营造出一种辽阔幽远、空旷苍茫 的意境。 Where are the great men of the past And where are those of future years? The sky and earth forever last; Here and now I alone shed tears. 在这一译本中,许先生将“great men”替代了“sage”,在意义 上更贴合原诗。为凑音节,第二句及三四句也做了相应改动。形 式与原诗相近,旬式整齐,符合“形美”的要求;与第一个译本相 同,第二译本也将原诗的头两句处理为疑问语气,虽然语气变 此诗的英译本众多,许渊冲、翁显良、包括西方汉学大家 Herbert A.Giles等都曾将此诗译人英文。本文列举了四位译者 的五首译作,以许渊冲教授的“三美论”为衡量手段,对其进行赏 析比较。五首译作的立意角度和见解各有独到之处,试图传达 出原著中萧瑟孤独的意境。通过对这些译作的比较,定能给我 们很多启示。 2 “三美论” 了,意思传达却很到位。可是许教授对于“天地”的翻译值得探 究。深究其意,不难发现,“天地”不仅仅是指空间中的“天”和 “地”,而应理解为无穷无尽的时间和空间更为恰当。故以“sky and earth”来代表“天地”抑制了广阔的意境;而“forever last”虽 鲁迅先生曾在《自文字至文章》中说到:“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先生在此谈论的是 品鉴文章的标准。受到启发,许渊冲教授将之迁移到翻译、尤其 然与首句“past”押韵,却显得过于平直,诗的美感略有损失,情 感表达也逊色不少。 黄俊雄曾提出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的“体”“神”“表”平衡模 是古诗词翻译中.提出了“三美论”。在袁行霈主编的《新编千家 诗》中,许渊冲就诗歌翻译提出过“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 美。 所谓意美,是指译文要传达原始文本的意境之美;所谓音 式。所谓“体”“神”“表”,分别指原作的真意实义和思想内容,神 韵或“内在美”,以及“语言的艺术美(丑)感”。他将许教授的译作 放在“体”“神”“表”平衡模式里分析时,指出许的译本未免“重 ‘表’轻‘神”’,“最终伤其‘体”’。(黄俊雄,2004:36—37)。这一点 值得我们深思。过分注重音形之美,有时难免有损于原作的意思 和境界的传达。 许渊冲教授曾说: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第一 位的;“音美”次之,是第二位的;“形美”再次之,是第三位的(许 渊冲,1993:12)。在这一点上,许先生的观点与早期严复的“信达 美,是指译文可借助双声、叠韵等方法来表达原文的韵律之美; 所谓形美,许渊冲说:“关于诗词的形美,还有长短和对称两个方 面.最好也能做到形似。至少要大体整齐”。如何在汉诗英译时 将音、形、意三者有机融合,是对翻译家提出的一大课题。 3 译本赏析 3.1许渊冲译本1 首先.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许教授是如何在他的译作中贯 彻其“三美”原则的: On Climbing Youzhou Tower 雅”准则不谋而合.都将忠实传达文本的意思为首。因为“诗为音 中之言”(寇加,2002:42),许渊冲先生在翻译《登幽州台歌》时 基本达到“三美”准则.但是某些细微之处仍难免顾形失意。 3-3无名氏译本 Where are the sages of the past And those of future years? Sky and earth for’ver last, 古往今来.也有许多外国翻译家试图翻译中国的诗歌。伊丽 莎白时期,在“自由翻译”思潮的影响下,曾出现过散文体的《登 幽州台歌》的译本: On a Gate——Town at Yu—-Chou Where,before me,are the ages that have gone And where,behind me,aYe the coming generations? I think of heaven and earth.without limit,without end, And I am all-alone and my tears down. Lonely.I shed sad tears. 此译本采用ABAB韵,读来琅琅上口,符合“音美”的原则; 格律整齐,形式工整,符合“形美”原则;但此诗中的“sage”一般 意指圣贤.与原诗中的“古人”和“来者”意义有所差别,“意美”原 则稍欠缺。 3-2许渊冲译本2 颇为遗憾的是,该诗的译者如今已经无从考证。值得肯定的 在这一版本的基础上,许教授再做修改,于是有了以下版 一是.该译文基本忠实于原诗的意思,符合“意美”的要求。只是诗 16— 第9卷第6期 读与写杂志 2012年6月 Vo1.9 No.6 Rcad andⅥ te Periodical June 2012 歌的韵味和美感已无迹可寻,译作与其说是诗歌不如说是散文。 原诗的节奏带入译作中,前两句整齐短促,后两句流畅舒徐;在 若以许渊冲教授“三美”原则来衡量的话,该译文距“音美”和“形 意思的传达上,两个“I see them not”对应“不见”,“world”对应 美”的标准差之远矣。 “天地”.“alone”对应“独”.“in tears”对应“怆然”“涕下”,正像翁 3.4 Herbeft A.Giles译本 教授自己讲的那样,做到了“一字不漏”。细细品味,诗人因才华 另一位代表性的外国翻译家就是英国汉学家Herbert A. 与抱负不得施展而产生的激昂、悲壮与迷惘等种种复杂心理跃 Giles,翟里斯(1845—1933)。他对中国文化尤其是诗文化十分酷 然纸上。此译作可说是将内容、形式和技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爱,一生翻译了大量唐诗,在世界文学史上有极大的影响力。下 做到形美、音美和意美三者的和谐平衡。 面是Giles的译作: 4 结语 Regrets 译诗之难,甚至不下于原诗的创作。译诗,“就像要把玫瑰花 My eyes saw not the men of old; 瓣染色一样难”(John Turner,1986:146),因为“一首真正的好 And now their age away had rolled. 诗.多出一个字则成病瘤,减去一个字如断一指。译诗又何尝不 1 weep—to think I shall not see 是如此呢?”(张传彪,2005:60)向国外译介古典诗歌作品就是 The heroes of posterity! 从多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汉文化精髓。好的翻译,能让读者体会 相较于之前散文体的翻译,Giles的译作诗意浓郁,意境,情 到华夏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领略东方诗词的独特魅力。“三美 感传达都颇为到位。全诗采取AABB韵,韵律优美,诗歌的形式 论”对古诗词英译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译者应尽量将意 也得以保留。可以说此译作是音形结合的成功典范。在意义的表 美、音美和形美三者有机的自然融合,避免顾此失彼,在融合中 达上,Giles不拘一格。最后两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展现出的汉语所特有的东方神韵。但是诗歌的翻译标准不尽相 下”,Giles并未顺译,而是将这两句的意思颠倒了顺序。事实上, 同,“三美”原则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指导方针之一。在翻译过程 在翻译时,译者不该生搬硬套,确有必要发挥一定的主动性和灵 中,译者必须在充分尊重和仔细研读原作的特点的基础上.发挥 活性。但是,我们仔细审阅Giles的译作,会发现译作与原诗意思 主动性和灵活性.不断追求达到完美的境界,使我国翻译事业的 有所出入,最后两句尤为明显:原诗表达了诗人俯仰古今,深感 百花坛新秀辈出,推动世界文化精品交流与传播事业不断繁荣 宇宙无限,人生短暂,个人渺小,不觉中流下热泪;而译作却译为 兴旺 作者感叹生命短暂,见不到“heroes of posterity”而垂泪。这其中 的误译漏译不得不说是Giles译作的一大遗憾。 参考文献: 3.5翁显良译本 [1】黄俊雄.“忠、优、美”翻译原则和“体”“神”“表”平衡模式暨汉 I See Them Not 诗英译实例分析与评估Ⅱ].中国翻译,2004,24卷(4):36—37. Men there have been.一一I see them not 【2】寇加.体悟原作,认知诗意U].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2):42. Men there will be.一一I see them not. p】宋颉.从音乐性的处理看中国古诗词英译[EB/OL1.http:// The world goes on,world without end. www1.open.edu.cn/elt/13/2.htm,2006,(2). But here and now.alone I stand—in tears. 【41唐安石(Rev John Turner,S.J).我怎样译中国诗[A】.诗词翻 这是翁显良教授的译本。该译本的独到之处在于巧妙运用 译的艺术[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146. 了重复(repetition)的修辞手法。“除对节奏的优先考虑外,表意 【5】许渊冲.汉英对照毛泽东诗词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派译者还常常辅以必要的重复修辞手段,由重复而产生的更强 公司.1993:12. 的节奏更达到琅琅上口的效果”(宋颉。2006)。在这个译本中, 【6】张传彪.从诗歌Slowly的汉译谈起卟q-国翻译,2005,26卷(5): “I see them not”三次出现,增添了音律的美感,营造出声音在 60 空旷处回响不绝的效果,十分到位地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 不平的心境;在形式上,译作也与原诗的形式巧妙对应:原诗前 作者简介:马玉洁(1985-),女,江苏常州人,现为江苏技术师范 两句较短促,后两句较舒缓,一弛一张,译者在翻译时,巧妙地将 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翻译理论及实践研究。 (上接10页) guag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5]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曹路漫.语篇教学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叫.教育探索,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一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 2009.6.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g-小林.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误区分析思考U】_外语研究, 2012.3. 作者简介:李明(1974一),祖籍山东省临清市,1997年毕业于河 [314 ̄.鑫,段佳燕.任务型语言教学指导下的英语专业大班英语阅 北师范大学,学历:本科,邢台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 读教学U1.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教学。 [4]Christine Nuttal1.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一 一】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