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深究字词读茅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对话

深究字词读茅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对话

时间:2023-06-24 来源:乌哈旅游


深究字词读茅屋——《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课堂对话

1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挖掘行动,挖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精彩词句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的情感,把课堂教学一步步引向深入。

师:老师先抛砖引玉,先挖一个试试。如“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字,开始我感觉这个字用的不好,想换“吹”字的,但又想“吹”字不能写出风的力度;换“掀”吧,似乎又表现不出茅草的动态。要想写出风的迅猛,还表现了茅草的动态的字,我看还是非“卷”字莫属了。

生:老师我挖的是“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叹”一词,我感觉“叹”包含的内容应该很多。可理解为既哀叹天公无情毁屋,也叹息儿童幼稚,不明作者苦衷。

师:分析的不错。不过杜甫在经历了十年悲辛潦倒的长安生活后,又经历了五六年“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生活,我想他内心的“叹”还不止这两点吧。 生:还包括感叹黎民生活的困苦!

师:对,他自己此时虽然贫病交加,但却时时关怀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这样的诗人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学习。这也正是本诗的用词的第一个特点:动词传神。

生:我挖的是“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三”字,“三”是虚数,“几”的意思,有时形容多,有时形容少,在这里我想应该是形容少,表示茅屋盖得很薄,经不起风吹。

2

师:这个字挖的很好,这个字的句中的含义的确应该是少,那我们是否可以透过这个字试着再深“挖”一下呢? 生:我想这个“三”字可以含蓄的说明,当时人民生活贫苦到了无可附加的程度了,连茅草都没有太多。

生:也含蓄的再现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边的灾难。 师:这个数词用的真是“妙”!这是本诗用词的第二个特点:数词含蓄。

生:我挖的是“布衾多年冷似铁”中的“铁”字。从这一个字可以看出,棉被很凉、很硬。 生:也可以读出天气的寒冷。

生:我补充一点,从铁的色泽上分析,“铁”字也表示棉被很旧、很脏,因为只有一床棉被,无法进行拆洗。 师:分析的有道理,那从只有一床无法换洗的棉被,还能看出什么呢?

生:还可以看出诗人家境的贫寒,一贫如洗。 师:这恰是本诗词的第三个特点:名词鲜活。 生:我挖的是“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长夜”一词,在这个风雨交加的黑夜,又逢屋漏,诗人感到长夜漫漫,何时才能挨到天明啊?

生:我感觉“长夜”不仅指眼前难捱的雨夜,还应包含战乱造成的长时间的不安定、民不聊生的时局。

师:不错,透过“长夜”两个字,我们可以感悟到诗人忧

3

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这就是本诗用词的第四个特点:一语双关。

【说明】:挖掘的过程其实既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挥主动性的过程,更是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的过程。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力。所以“鱼”和“渔”的问题我们还是要注意。一节成功的课不仅要看老师的表现和课堂的含金量,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所学到的东西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将起多大的作用。这是我们所有一线教师该思考的问题。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