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者: 新闻来源: 日期:2011-4-2 9:13:49 浏览次数:2843
2010年,鄂州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变后危机时期为发展机遇期,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强力推进“两个率先”,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加速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以及2010年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一五”圆满收官,为“十二五”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总量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5.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增幅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全市经济连续4年以15%以上的增长率快速、稳健运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1.45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31.35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112.49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为13.0:58.5:28.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792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5603美元,增长28.2%。 劳动和就业
201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475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17人。新增个体工商户5357户,带动就业11407人。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889万元,扶持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311家。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总量达到63.1万人,比上年增长0.64%,其中从事第一产业20.92万人,第二产业20.24万人,第三产业21.94万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低于全省目标控制数。 农业和城乡一体化
2010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8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29.67亿元,增长0.9%;林业产值1.18亿元,增长65.3%;畜牧业产值20.86亿元,增长8.4%;渔业产值37.37亿元,增长8.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5亿元,增长6.0%。 全年粮食总产量34.56万吨,比上年增长1.5%,棉花5490吨,下降2.2%,油料5.76万吨,下降0.7%,蔬菜88.81万吨,增长4.4%,水产品产量33.29万吨,增长10.9%,生猪出栏100.12万头,增长11.2%,家禽出笼1327.56万只,增长9.2%。粮食产量连续7年实现增长,水产品产量增幅创新高。
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全年开工建设43个新社区,28个新社区初具规模,社区服务中心“1+8”管理服务模式基本形成,30个方面的城乡公共服务稳步均衡推进。成功承办了全省城乡一体化工作会议,提升了鄂州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和形象。
2010年,我市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4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个,形成了水产加工、畜禽加工、花卉苗木等7条产业链。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597个,农业专业合作社达183个,新办农业综合服务社92家。全年完成12万亩国土整理和3.7万亩造林
工程。实施了洋澜湖水域环境全面整治。完成224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和8座区、乡、村公路旧桥整险加固工程。自来水主管网实现乡镇全覆盖,农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以上,农村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0%。集镇管道燃气使用率达到50%,家用沼气池达到2.2万口。农村面貌显着改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8%,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5.44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增幅比上年提高2.16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0.51亿元,增长23.3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74.93亿元,增长26.61%。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41.96亿元,比上年增长53.32%;利润总额19.0亿元,增长21.74%;利税总额40.1亿元,增长29.5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84.12,比上年提高49.38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生产粗钢468.42万吨,比上年增长50.7%;生铁388.44万吨,增长40.8%;水泥568.27万吨,增长4.4%;铸钢件10.74万吨,增长10.3%;民用钢质船舶13.98万吨,增长2.1%;服装3889万件,增长39.4%。工业用电量高位增长,全年全市工业用电48.53亿度,比上年增长46.3%,增幅比上年提高38.04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3亿元,比上年增长9.2%。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06亿元,比上年下降26.76%;上交税金2.48 亿元,比上年增长14.97%;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84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7.8%;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0.94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75.46万平方米,下降12.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89.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8.49万平方米,增长14.2%。 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98.64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284.61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在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额4.43亿元,下降8.5%;第二产业投资额143.29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投资额136.89亿元,增长103.5%。
在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97.74亿元,比上下降1.9%,占全市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额的34.3%,比上年下降11.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33.7亿元,比上年增长81.2%,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2.4亿元,比上年增长51.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年初确定的115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鄂州电厂二期、武大有机硅、银龙管业等35个项目试生产或投产;航宇国际商贸城、磨石山铁矿、金刚石科技园等15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华顶机电工业园、华工科技等58个项目开工建设,比上年增加11个。全年共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投资项目370个,争取到位资金7.13亿元,带动项目投资近40亿元。 贸易和旅游
2010年,全市积极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一系列鼓励消费政策,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城乡市场进一步繁荣,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贸
易业完成增加值2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11%。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9.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2%,乡村市场增幅高于城镇4.07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9.36亿元,增长21.1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6.23亿元,增长12.79%。从商品分类销售看,金银珠宝、服装、汽车和家电类商品销售增幅较高,实现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47.0%、106.0%、73.0%和49.8%。
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99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海关出口12952万美元,增长75.8%;进口6966万美元,下降27.0%。
全年新签约项目15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6个,创历史最好水平。完成招商引资总额131.98亿元,比上年增长51.87%。实际利用外资12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0%。 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85.0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71.97 万人次,增长33.8%,实现旅游总收入18.03亿元,比上年增长37.3 %,其中,接待海外游客4776人次,比上年下降22.5%,实现旅游创汇103.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5.8%。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 14家,比上年增加2家;国际、国内旅行社达17家。全市“4A”级景区2家,比上年增加1家,“3A”和“2A”级景区各1家。 交通和邮电
2010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2.13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全年共完成货物周转量24133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5%;旅客周转量97728万人公里,增长8.1%;港口货物吞吐量1122万吨,比上年增长38.5%。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5830辆,比上年增长31.1%,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19040辆,比上年增加5900辆,增长44.9%。全市公交运营车辆达到248辆,市内公交线路22 条。全年公交客运量45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6%。年末全市运营出租车400辆。 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总量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45亿元,增长20.3%,邮政业务总量0.95亿元,增长14.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0.95万户,比上年下降2.2%,移动电话用户67.04万户,比上年增长21.8%。全年发送邮政函件283万件,比上年下降39.8%,发送特快专递19万件,下降5.0%。年末互联网用户达到20.33万户,比上年增长3.2%。 财政、金融与保险
2010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五区三街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9.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其中,鄂州经济开发区比上年增长110.0%,葛店开发区增长36.3%,梁子湖区增长34.7%,华容区增长31.6%,古楼街办增长25.6%,鄂城区增长21.3%,分别高出全市平均增幅91.5、17.8、16.2、13.1、7.1和2.8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财政支出4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环境保护支出2.81亿元,增长
82.8%;医疗卫生支出2.8亿元,增长41.5%;农林水事务支出4.7亿元,增长33.2%。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56.64亿元,比年初增加54.1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9.43亿元,比年初增加28.34亿元。年末贷款余额达到141.71亿元,比年初增加42.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4.13亿元,比年初增加21.77亿元。
全年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62224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800万元,增长37.12%;人身险保费收入46424万元,增长25.99%。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25048万元,比上年增长91.2%,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22938万元,增长141.5%;人身险业务赔款与给付2110万元,下降41.4%。 科学技术和教育
2010年,全市74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完成总产值1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实现增加值47.89亿元,增长29.6%,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21.4%提升到23.3%。全市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家,获省级科技奖9项,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0项,有3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了技术研发中心,2项产品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全市共实施省级重大专项、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试点项目47项,向上申报项目37项,争取落实项目30项。
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741件,其中发明专利达到162件,占申请总量的21.9%,企业专利申请量达381件,占申请总量的51%。
2010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491人,在校生10078人,毕业生2581人。全年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180人,在校生13739人,毕业生5617人。普通中学招生21929,在校生70523人,毕业生24517人。普通小学招生14419人,在校生78969人,毕业生13521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31人,在园幼儿数9700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共举办“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50场,演出小品、歌舞、等各类节目400多个,观众达10万人次。开展“周周演”活动20场,观众人数达1.6万人次。送戏下乡20多场,送书下乡1万余册。市图书馆首次荣升国家一级馆,馆藏图书已达到36.8万册 ,年接待到馆读者27万余人次。我市雕花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申报“牌子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向省文化厅申报了2项(旱龙舟、穿花龙舟)、共5人为第二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我市穿花龙舟在全国第二届龙舟文化节上喜获金奖。大型新编历史剧《彭楚藩》、大型话剧《山歌呜咽》,双双荣获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剧作奖。歌曲《采莲船歌》荣获“屈原文艺奖”优秀奖。广播及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28%和98.42%,分别比上年提高0.02个和0.06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卫生机构 457个,其中,医院17家,乡镇卫生院26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人员数5467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780人。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1878人,注册护士1784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3580张。年末全市村卫生室325个,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6.4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增长0.5%。2010年,全市免费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38267针次。
2010年,我市成功举办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第二个全民健身日启动式活动。在广州亚运会上,由鄂州籍小将梁子宇领桨的中国女子龙舟队包揽了本届亚运会女子龙舟比赛的3枚金牌,成功实现“三大赛事”零的突破。在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夺得金牌28枚、银牌23枚、铜牌27枚,其中,青少年类获得金牌24枚、银牌17枚、铜牌17枚,取得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在全省均居第七位、团体总分、人才输送居全省第六位。 节能减排、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明显,2010年我市关停了高耗能、高污染的市荣利棉制品公司,淘汰落后产能达到1183万米,重点实施了鄂钢TRT发电、电厂发电余热利用、吴城电炉节能改造、城市道路照明等节能降耗工程,据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592.53万吨标煤,比上年增长8.5%。其中,电力消费量55.39亿千瓦时,增长42.87%;煤炭消费量757.5万吨,增长44.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2.73吨标煤,比上年下降3.71%,单位GDP能耗1.92吨标煤,比上年下降5.93%,“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圆满完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0.5%和2.5%,均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全市年末耕地总资源62.03万亩,年末常用耕地面积61.41万亩,其中国家基建占地0.42万亩。
全年水资源总量18.2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687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575.5毫米,比上年增长24.8%。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7.81亿立方米。总用水量16.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9%。
2010年末,全市森林面积达到4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9.8%,比上年提高 1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69万立方米。
年末城市污水处理率为71.52%,比上年末提高1.52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0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52%,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
2010年,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 340天,优良率为93.2%。二氧化硫0.033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8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22毫克/立方米。全年空气污染指数为67(属于良好)。
201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01起,比上年减少195起,死亡45人,比上年减少4人,直接经济损失566.6万元,比上年增长42.4%。全年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1人,比上年下降26.7%。 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4.95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全年出生人口11729人,出生率为11.25‰;死亡人口5497人,死亡率为5.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8‰(2010年人口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数据为准)。
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88元,比上年增长10.28 %,人均消费性支出10349元,增长2.92%,人均居住面积32.13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45元,比上年增长16.2%,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4959元,增长77.6%,人均住房面积40.0平方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34︰1缩小为2.23︰1。
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涨幅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占CPI重要份额的食品类价格上涨6.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8.9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9.85%。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2010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7万人。其中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91万人,增加1.06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83.33万人,增加19.1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59万人,增加0.58万人。全年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到1.76万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79万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6000万元,城乡低保标准比上年提高20%以上。全市社会福利性床位数达到1898张,比上年增长13.6%。建设廉租住房1154套,全年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20万元。
注: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