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第15卷第1期 社会观察 2015年3月 了它与一般的社会舆情有着不同之处。网络舆情是社 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具有突发性、互动性、匿名 性、及时性、非理性、片面性和自由性等特点。表面上看 网络舆情是网民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对某一事物的 观点和建议,实质上,网络舆情与我们的现实社会密切 信息通道上唱响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2.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的关联性 地方政府是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的,是代理中央政 府来应对一些地域性事务。从狭义上讲,地方政府是指 地方行政机关。从广义上说,地方政府是由地方行政机 相关,它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和延伸, 是现实社会的“晴 关和地方代议机关组成的整体。目前,很多学者都是从 雨表”。当前,我国正进人大变革大转型时期,改革进入 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使各利益结构和 社会组织都发生了鲜明的变化,利益多元化格局非常突 出,社会收入分配不均,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贫富差距悬殊严重,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等,导致仇官仇 富现象严重。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严重,房价、教育、就 业、医疗、环境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到每个社会成员切身 利益。但是,公众对现实的不满和抱怨往往无法发泄出 来,网络就成为了大家宣泄的场域。网络舆情是社会舆 情在联网空间的映射,它往往和一些突发事件、群体性 事件和危机事件密切关联,大多都对准政府部门及官 员。透过网络舆情,反映出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网络舆情信息本质上应当归属于意识形态领域, 是社会生活的意识系统和观念形态。 我国党和政府 历来都十分重视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 全会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对社会舆论 的影响。 这时期,党认识到新媒体对执政的重要性, 不断加快建设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十六届六中全会 强调,要加强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使各类新兴媒体 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n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 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 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u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 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 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加 强网络法治建设和舆论引导。n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 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 行为。㈣可见,党和国家始终把网络舆情治理作为国家 一项长期工作来落实。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控制的制高 点,我们要用好马克思主义这块思想文化阵地,在网络 54 广义上来理解地方政府这一概念的。徐勇等考察我国 政治结构,结合我国实际来界定地方政府,把地方政府 定义为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 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I141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中央政府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的 领导和监督,但地方政府也拥有很多相应的自治权利。 地方政府在自己的行政区域内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 各项管辖权,是该行政区域内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长 期以来,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行使权力受其他因素的制 约,各部门的职能和职责划分欠清晰,各种内外因素交 织在一起,使得地方政府常常成为责任和矛盾的集合 体,成为网络舆情的舆论对象。 首先,网络舆情的爆发很多时候是由于政府部门 的失职。现实生活中,有些地方领导干部队伍不作为 或者胡作非为,存在严重的官本位思想,没有树立好人 民公仆的形象,没有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职责。当前,我 国社会发展处在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突出,各种社 会问题也比较严重。一些民意往往遭到地方政府的层 层封杀而无法表达出来,于是就通过网络来传达。人 民群众普遍认为“信法不如信访,信访不如信网”,遇到 事情时,首先想到的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蝴蝶效应来把 事情闹大。 其次,网络舆情的矛头多指向地方政府。很多事情 本来与地方政府没有什么牵连,但矛头往往指向政府, 特别是地方政府,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这就是 网络舆情的“罗宾汉情结”。罗宾汉是英国民间传说中 的一位侠盗式人物,他武艺出众,机智勇敢,是一位劫富 济贫、行侠仗义的绿林英雄。㈣在中国,所谓网络舆情 的罗宾汉情结是指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心态,只要涉及 官民和贫富之间的冲突,即强势与弱势群体发生冲突 杨林刚: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会观察 2015年3月 时,网络舆情往往不辨案情的是非曲直,凭借自己头脑 中形成的刻板效应来对善恶做出判断,一边倒偏向弱势 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政治、经济、文化 等产生极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党和国家就对 应对网络舆情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相应的成 绩。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也还存在很多问题。 1.对网络舆情认识不够,危机意识不强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的认识不 群体一方,如药家鑫案和邓玉娇案等。当前,网络阵地 往往成为草根之怒的发布场,成为“仇官”、“仇富”、“仇 警”、“仇城管”等情绪的宣泄口,网民自然而然地倾向保 护弱者,形成自觉的组织系统来支持弱者,反对强者。 因此,地方政府经常遭到各种不公正的批判、指责。另 外,网络舆情具有放大效应,对政府的过错进行人肉搜 索,小小的一个失误很容易被无限放大。 再次,地方政府是应对网络舆情的核心主体。应对 网络舆情,成为地方政府的一门必修课,网络舆情是地 方政府执政的一个新领域。地方政府的职能和扮演的 角色必然成为应对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应对网络舆情的 主要执行者。当前,网络舆情的多少成为检验一个地方 政府是否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标尺。 最后,网络舆情成为地方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网 络舆情正成为地方政府执政的重要依托资源,它有利于 民意的表达和传达,有利于及时了解公众的需求,有利 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政府理念的创新,有利于提 高政府的决策效率,有利于加快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源泉。同时,网络舆情是政府 决策的出发点,是政府决策的重要推动力。当前,网络 舆情已成为影响地方政府决策和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 因素,对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政府管理理念与 思维方式都会产生影响。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来表 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地方政府只有正确应对好以网络 舆情为代表的民意,才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和 地方政府的形象,从而推动我国社会健康、稳定、有序、 和谐发展。 二、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 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意、民情。春秋战国时 期,孔子提出“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的思想。唐太 宗李世民总结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道理。顺 民意者昌,逆民意者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民民意、 民情的表达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互联 够,没有把网络舆情当作一个新的执政领域来看待。危 机公关意识淡薄,对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反应迟缓,被 动应对。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及部门对互联网监管仍处 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对涉及本单位和当地党委政府形象 的舆情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仅仅停留在互联网监管层 面,并没有将危机管理纳入其中。管理者缺乏危机意 识,不能及时察觉到潜在的风险和危机,对网络舆情发 展经常是听之任之,面对突发事件和网络舆论,不能预 判到即将爆发的网络舆情。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和转型 时期,各种问题和矛盾比较容易集中爆发,地方政府面 对一些敏感性事件、负面报道,舆情敏感性不够。如云 南巧家县发生爆炸案时,当地地方政府就没有积极应 对,许多网民对案件真相进行猜测,政府部门对此也没 有做出及时的正面的回应,最后导致网络舆情的升级, 从而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2.应对网络舆情的手段单一 一个畅通良好的信息互动渠道可以起到安抚公众 情绪、澄清事实真相的作用。当前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干 部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认识不清,对网民们的观点和 建议不够重视,面对网络舆情危机,一些政府官员和机 构一味回避、封锁消息,隐瞒事实真相,仍象过去应对传 统媒体那样,采取“封、堵、删”等简单被动的方式来应 对。更有甚者把网络舆情认为是被其他不怀好意的人 刻意操纵以为难政府,因而一味地打压网络舆情。随着 社会的发展,网络舆情存在不同的声音是一种“新常 态”,网民们在网上对同一个问题只存在一种声音才是 不正常的现象。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铺天盖地,封堵 信息的做法不但会错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还会造成 很多虚假信息和谣言。 55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第15卷第1期 社会观察 2015年3月 3.缺乏专业的网络舆情应对人才队伍 网络舆情的管理是一项复杂工程,越来越成为地 方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时代的发展要求政府部 门应设置专门的机构,并配备高素质专业人才,在处 理网络舆情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的应对策略,对网络 舆论进行有效引导与控制。当前很多地方政府网络舆 情队伍中真正的网络舆情分析师很少,既懂计算机技 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不多,情报分析人员基 本没有。u 面对海量的信息和庞大的舆论领域,拥有一 支专业的网络舆情人才队伍非常必要。 4.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不健全 网络舆情的正确应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 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没有健全的工作机制,难以开展有 效的舆情工作。 目前,我国网络舆情应对机制还不健 全,缺少一套系统的网络舆情收集、监测、研判、引导、 保障、应对、责任追究机制等。因此,还不能及时地分析 整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很好地做到有理、有节、有 据、有利地积极释疑解惑,澄清不实谣言,批驳别有用心 之人的恶意攻击,也未能根据监测和分析到的信息进行 迅速预警,以便及时把握舆情导向。特别是在面对网络 舆情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部门往往显得手忙脚乱,甚 至束手无策。 5.应对网络舆情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在治国理政中 的重要性,在应对网络舆情的过程中都达成了一个共识, 即要加强法治管制。例如美国通过加强互联网立法来管 理,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日本在法律治理上,主要依 靠刑法和民法,辅助其他法律法规来双管齐下;新加坡对 网络实行严格的管理,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像《广播法》和 《互联网操作规则》等;德国则形成了10多部法律法规来 加强网络管理,这些国家都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我国, 网络还处于相对成长阶段,相当于一个新事物,虽然颁布 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现有法律法规尚不能完全跟上互 联网信息发展的速度,有些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特别 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法规参 照,在管理过程中经常找不到处理依据。 56 三、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 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应对观念,提高危机管理意识 转变观念,变被动应对为积极应对。政府是应对网 络舆情的主体,肩负着重要的管理责任,尤其是地方政 府。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过程中,应当认真了解网 络舆情的自身特点,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的应对观念, 把网络舆情转化成重要的执政资源。长期以来,很多地 方政府都只看到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没有认识到网络 舆情的正能量作用。地方政府应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 质,善于把网络当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平台,通过 网络充分展示政府的形象,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引 导好网络舆情,让网络成为人民利益的表达平台和政府 执政的便民平台。 提高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意识。随着中国网络的普 及,网民权利意识觉醒,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可 以通过网络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已成为新常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利益群 体多元化,社会问题突出,隐藏着许多发生社会动荡和 危机的可能,网上的质疑声和大争论屡见不鲜,群体性 事件、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 门必须树立危机管理意识,提高网络舆情的日常监管力 度。当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发生时,要高度重视,争分夺 秒化解危机,以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2.增强地方政府信息沟通能力 最好的舆论引导就是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应对网 络舆情的基本原则,有利于避免小道消息和谣言。在新 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依法推进政 府信息公开,是建设现代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密 切联系群众、转变政风的内在驱动,【 】更是建立责任型 政府、服务型政府、亲民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必然要 求。应随时搜集和分析网络舆情,掌握网络舆情的起 源、发展和可能态势,并及时准确地予以公布。同时,要 加强与网民及媒体的互动,回应网民的问题,对媒体的 质疑也要及时通过开展新闻发布会等形式给予回应,以 澄清事实。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止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 杨林刚: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会观察 2015年3月 做到防范于未然。当网络舆情危机发生时,地方政府应 5.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法律法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抢占信息发布的制高点,积极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及时公 开信息,回应民众质疑的热点,发布权威信息,尊重社会 公众的知情权。 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舆情应对人才队伍 政府部门要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就要设置 的战略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标志着我国法治 建设迈向新台阶。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当今的 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专门从事网络舆情的工 作。加强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 才战略目标,要以公安部“四懂四会”即懂方针政策、懂 法律法规、懂网络技术、懂公安业务和会疾控处置、会网 络侦查、会情报侦察、会监督管理的具体要求㈣来培育 网络舆情人才队伍,培育一支具有新闻传播、网络新闻、 网络技术、网络评论等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加 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在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大力培养 适合网络舆情管理的人才,形成人才梯队。同时,还要 对网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网民的网络素质。 4.健全网络舆情工作机制 作为网络舆情管理的政府部门,应构建相应的日常 工作机制,强化政府与网络社会的互动,以应对常态化 的网络舆情,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首先,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关注 网络舆情动态,对敏感性、重大性的网络舆情要及时预 警,密切跟踪,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赢得 主动权,把各种不良信息消失在萌芽状态。其次,要建 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主要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预警 情报进行分析和评价,对网络舆情的等级、走向、应对措 施和办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以指导网络舆情应对工 作。再次,要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政府及网络媒体 应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导向作用,第一时间回应网民和 公民的质疑和问题。对负面信息,要坚持积极、正确的 引导,有针对性地答疑,要及时披露信息,维护网络正确 舆情导向,逐步形成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最后,建立 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机制。政府在应对舆情危机时 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预案,当网络舆情危机 发生后,要根据危机发生的阶段性特征,做好有效应对, 控制局面,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法治社会,用法律手段对网络实施监管是非常必要和 重要的。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有关网络的相关法律法 规,严格执法,让守法者畅所欲言,让谣言寸步难行,为 网络舆情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互联网法治 文明进步的标志。 总之,网络舆情的崛起是改革开放和时代发展的必 然结果,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政府只有 重视网络舆情,主动去认知网络舆情、研究网络舆情,积 极应对网络舆情,才能打赢网络时代的舆情危机战。在 对网络舆情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以包容开放 的胸襟面对网络舆情,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公众参与,以 严格的标准加强网络舆情监管,以强有力的措施应对网 络舆情危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努力在全球信息 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 情生存环境,以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廖丰,杨艳萍.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OL].[2014—07—22].http://www.cssn.cn/xwcbx/xwcbx_rdjj/ 201407,t2014O722—1262907.shtm1. [2]徐晓日.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应对研究【J1.华北电力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 [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2003:32. [4]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52. [5]周如俊,王天琪.网络舆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 域[J】_思想理论教育,2005(11). [6]纪红,马小洁.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J1.华 中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6). [7]贾玲.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7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第15卷第1期 社会观察 2015年3月 [8]计雪荣.浅论我国地方政府的网络舆情把关机制—— [14]徐勇,高秉雄,等.地方政府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 以苏州市为例[J】.学术理论,2014(3). 版社。2005:4. [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EB/ [15]罗宾汉情结.中文百科在线.[EB/OL].[2012—07—031.http: OL].[2OO4一ll一17].http://www.people.com.cn/GB,40531,4O7 //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249003. 46/2994977.htm1. [16]闫利平,等.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处置[J].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 中国报业,2012(3)(T). 报【EB/OL】.【2006—10—1 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 [17]杨兴坤.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M].北京:中国传媒大 tics/2006-10/1 l/content_5190605.htm. 学出版社,2013:89. [1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 [18]唐涛.网络舆情治理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 告【EB/OL].【2012一l 1—17】.http://www.gov.crdldhd/2012— 出版社.2014:125. 1 1/17/eontent2268826.htm _[19]吴鹏森,章友德.城市犯罪与基层治理【M].北京:社会 [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EB/OL].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62. 【2013—11—14].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tj/2013一 [2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l 1-14/c.1 18121513.htm. 定【N】.人民日报,2014-10-29(01). [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N】.人民日报,2014—10—29’(03). Problems and Measurements that Local Governments Dealing with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Yang Lingang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cademies,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 Abstract:With ht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met,internet public opinion has already ifltered into all fields of our socila fife and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real world to become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It S an important ruling indication that local government dealing wiht the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effectively.It 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ifcance for maintaining socila stability and promoting nation— la development htat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yt of dealing iwth the intemet public opinion of local govern- ment,strengthen monitoring ni time,effective guidance nad resolve crisis actively to hte internet public opin ion. Keyword:local government;intemet public opinion;government regulation [责任编辑吴容娇]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