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乃斌
【摘 要】高速公路行车速度快,车流量大,防撞护栏作为安全设施的组成部分对防止行车事故起着重要作用.公路防撞护栏按设置位置可分为路侧护栏和中央分隔带护栏.路侧护栏,是指设置于高速公路路肩上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越出路外,避免碰撞路边其它设施和车辆翻出路外;中央分隔带护栏,是指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护栏按照其受力力学特性可分为刚性护栏,半刚性护栏和柔性护栏三种形式,主要阐述了高速公路混凝土墙式防撞护栏(刚性护栏)的施工技术和施工中的体会.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 【年(卷),期】2013(042)005 【总页数】3页(P93-95)
【关键词】高速公路;防撞护栏;施工技术 【作 者】郁乃斌
【作者单位】兰州公路总段高养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 文
1 混凝土墙式防撞护栏的选择和优点 1.1 工程概况
G22青兰高速公路下行线K1861+400~K1863+600段属于长陡下坡加连续弯道
路段,视距不良,近年已发生多起恶性交通事故,为甘肃省交通厅联合公安厅负责督办的省级道路安全隐患路段,经甘肃省公路局研究决定,在 K1861+400~K1862+000、K1863+025~K1863+588路段中央分隔带拆除原波形钢板护栏,设置双面钢筋混凝土墙式防撞护栏,设计长度1163m,结构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实施方案为:拆除该路段原有路缘石及波形护栏双向1163m,拆除中央绿化带1163m,开挖土方1046.7m3,下部设置墙式护栏基础埋深60cm,上部设置墙式护栏高为94cm,墙式护栏中央空隙回填天然砂砾,顶部安装防眩板及导向标,工程施工工期从2012年5月11日开始,2012年6月30日结束。 1.2 混凝土墙式防撞护栏的选用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桥梁、以及各级公路的高路堤、桥头引道、极限最小半径、陡坡等地段均应设置护栏。其设置的主要目的:(1)阻止车辆越出路外,对于中央分隔带护栏,它阻止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同时,还防止车辆从护栏板下钻出将护栏板冲断;(2)护栏应能使车辆回复到正常行驶方向;(3)发生碰撞时,对乘客的损伤为最小程度;(4)能诱导驾驶员的视线。G22青兰高速公路在建设时期已全部设置波形梁护栏(半刚性护栏),但在公路运营中,特别是下行线K1861+400~K1862+000、K1863+025~K1863+588段急弯陡坡处,因车速较快,事故车辆经常从上行线冲断波形梁护栏,闯入下行线,造成二次重大交通事故,产生连环交通事故,影响下行线通行。因此在中央分隔带设置双面钢筋混凝土墙式防撞护栏(刚性护栏),防止非正常行驶的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造成二次事故,同时墙式防撞护栏对车辆行驶有较强的压迫感,车辆不自觉的降低车速。 1.3 混凝土墙式防撞护栏的优点
(1)安全性高:墙式混凝土防撞护栏为刚性护栏,强度高、基本不变形,能有效防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造成二次事故,产生连环交通事故,影
响对向车道车辆通行。
(2)整体性好:墙式混凝土防撞护栏嵌锁在基础中,基础和墙身通过钢筋连接为整体。
(3)维修方便:本身不易损坏,维修费用低,便于养护。
(4)设置导向标和导向标记,能诱导驾驶员的视线,使车辆回到正常行驶方向。 (5)有效防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对司乘人员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并将事故中恶性程度降低到最小。 (6)对车辆行驶有压迫感,诱导驾驶员减速慢行。 (7)确保行车安全和舒适,提高公路的社会效益。 2 混凝土防撞护栏施工技术要点 2.1 模板制作
模板是保证防撞护栏个部尺寸和外观质量的根本。因木模板木材收缩变形大、包裹的铁皮易变形、表面平整度差、边缘变形多、整体刚度差,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我们采用钢模板,首先钢模板具有刚度大、平整度好、表面不易变形等优点,在使用过程中也不易产生变形,能够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线条顺直。其次钢模板周转次数多,长期效益好,但一次性投资较大。加工制作钢模板时,考虑工程本身的特点,决定取材和结构形式,模板正面用5mm厚普通新钢板,长1.5m,高0.94m,横肋和纵肋为5mm的槽钢,间隔0.3m焊接在钢板上,模板间采用螺栓连接,相对两侧模板采用Φ16拉杆连接,每节模板上下共设6道拉杆,每组模板长10m,由长1.5m的6块和长1m的1块碎板拼接,制作时要求钢模板的各部尺寸绝对准确,边缘顺直,钢板表面有良好的光洁度,在使用和吊装过程中不能变形。 2.2 测量放线
在拆除原波形钢板护栏、路缘石、绿化带、基础开挖后,必须先进行放线及标高测
量,直线10m一个控制点,曲线段5m一个控制点。然后根据测量检查预埋钢筋位置是否有误,绑扎钢筋导向骨架后,根据设计标高和实测基础标高对模板与翼板附着面进行找平(砂浆带)用来调整护栏模板高度。在模板安装好后及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再次进行测量复核,以确保防撞护栏的线形。 2.3 钢筋骨架制作
钢筋按图纸要求进行加工和布置,护拦钢筋要与预埋钢筋绑扎连接,钢筋的所有交叉点均绑扎。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塑料垫块,垫块与钢筋扎紧,且互相错开。绑扎钢筋前将泄水孔等预埋件位置标出,然后按照图纸要求对各预埋件进行预埋,确保位置准确,绑扎牢固。泄水孔接口处要用胶带缠牢,防止浇筑时混凝土进入管内。 2.4 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前对其内侧面均匀涂刷脱模剂,根据测量点位弹出模板边线,沿边线安装模板,用水准仪控制模板上口标高,确保模板位置准确。模板间采用螺栓连接,相对两侧模板采用Φ16拉杆连接,底面用道钉固定在路面,外侧模板用木制斜撑固定,保证模板稳定。模板的任何非设计缝隙都要封堵好,如对螺杆孔可用海棉封堵,模板底部与路面的接触面可用砂浆封堵,模板与模板之间的缝隙可用橡胶条封堵,模板安装完毕后需要对模板断面尺寸进行检查,要求每断面尺寸的偏差在±5mm之内,相邻两板表面高差不超过2mm。 2.5 混凝土的拌和、浇筑、拆模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采用商品混凝土,配合比是水∶水泥∶细集料∶粗集料∶减水剂(0.41∶1∶1.94∶2.68∶0.019),水泥采用甘肃京兰水泥有限公司兴隆山牌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坍落度12~18cm。用搅拌运输车运输到工地,运距15km。
混凝土浇注时分三层进行浇注,第一层浇注到护栏斜边下角变点,第二层浇注到斜
边上角变点,第三层浇注到顶,混凝土布料要均匀,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方法,使用插入式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应超过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式振捣棒的作用半径是振捣棒直径的8~9倍,与侧模保持5~10cm的间距,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对每处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混凝土浇注完成后,顶面采用三次收浆。第一次用木抹子抹平,第二次用铁抹子抹平初压光,第三次待混凝土初凝时用铁抹子用力轧光。
拆模是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而定,温度30℃,强度30MPa不承重构件4~6h即可拆模。拆模后用掺加白水泥的水泥浆将气泡堵严,并覆盖不污染混凝土的草帘洒水养生,养生7天。对完成的防撞护栏混凝土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3 混凝土防撞护栏施工体会
3.1 安全重于生产、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G22青兰高速公路防撞护栏工程施工段处于长陡下坡加连续弯道路段,视距不良,车辆行驶速度较快,在不封闭交通的情况下,在此段施工非常危险。针对此种情况,项目部树立了管工程必管安全的意识,从7个方面进行了安全防范工作:第一、和安全部的同事一起积极与甘肃省东岗交警大队、路政大队联系,在上行线下坡施工作业控制区分段设置12道减速带,有效控制行车速度40km/h,并严格按照安全作业规程布设作业控制区。第二、广泛宣传,超前警示,在开工前,利用广播、报纸进行宣传报道,及时发布交通公告,设置温馨提示牌。第三、联合交警、路政人员在开工前对进场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使所有施工人员熟知和遵守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四、设置专职安全员4名,指挥疏导交通,施工过程中及时安排人员更换破损的减速带,擦洗过往车辆尾气污染的标牌和护筒。第五、在夜间设置太阳能自发光警示标志和警示灯,并安排安全员夜间巡查。第六、
强制每个施工人员购买两份人身保险。第七、在施工中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不断给施工人员灌输安全意识,排除安全隐患。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最终工程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圆满的完成了施工任务。 3.2 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的控制
在施工初期,因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造成混凝土防撞护栏表面蜂窝麻面较多,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并从混凝土拌和、运输、入模、振捣等方面进行控制。第一联系商品混凝土厂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在外加剂中添加消泡剂,改善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第二严格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搅拌运输车运输时间不大于30min。第三选择使用优质的脱模剂,并控制每层混凝土浇注厚度为30cm。第四加强振捣,合理掌握振捣时间,振捣时振捣棒于插点不提动,用10s左右时间振捣,振捣棒往上提时慢速提动约用15 s时间振实并排气。振捣棒提快了,混凝土中的气泡排除不好。第五采用复振和辅振,间隔20min再重复振捣一次,并用小功率的振捣棒在模板外侧辅助振捣。通过这5点的控制,有效减少了蜂窝麻面,提高了混凝土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 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