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了解写作背景,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题; (2)体味本文组织严谨、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 (4)积累字词句知识。
教学设想:本文为精读课,因为距离我们时代较远,背景知识欠缺,文言语句较生疏,所以应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注重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学习与积累,同时明确夹叙夹议的特点,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从学法上看,一定要认真预习,借助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意,归纳总结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过程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的墓志铭 一、导入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二、题解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著有《七录斋集》等。 2.时代背景
明末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许多正直人士被杀害。天启七年(1627年),魏阉假借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廷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隐讳,慷慨就义。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失势,魏忠贤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了颜佩韦等五人的尸体,把虎丘山塘的魏忠贤的生祠夷为平地,并在他的废祠上修建了五烈士墓。本文即刻在墓碑上的碑文。 3.关于文体
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记叙。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 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
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秦朝李斯的泰山、琅琊石刻。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碑、宫
室碑、桥道碑、寺庙碑。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墓碑或墓志。
三、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明句读、听出语气,同时对不理解之处作标记。)
第二部分③吴民暴动的经过④五人就义的情景第一部分①叙写修墓立碑的情况②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第三部分⑤五人之死的影响⑥生死的重大意义以叙写行为作答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以议论直接作答
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四、在课文中找出能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 1.“呜乎,亦盛矣哉!”
用抒情方式结住叙事以引起议论。
2.“独五人之激缴,何也?” 设问引起叙事。 3.“予犹记„„”,其作用领起叙事。 4.第5自然段的开头“嗟夫”,表示上文(3、4自然段)的叙事已终结,由此转入大段议论。
5.第6自然段的开头“由是观之”,承接上文(5自然段)的议论并进一步展开。
从这里看出,这篇文章叙事议论有机融合,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至第四段)主要是记叙,第二部分(第五段至结尾)主要是议论。但在记叙中又夹着议论,在议论中又夹着记叙。叙议结合,是文章的优点。
五、筛选信息,把握课文内容。
重在培养学生在读课文时应眼到、口到、心到的学习习惯。 提问:
1.本文记述的是哪五个人的事?在文中第几段出现的? 2.他们的身份如何?
3.他们为何而死?
4.后人为什么要为他们修墓、立碑? 5.作者对这五人的态度是什么?
提问的基础上归纳出本文的文意: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六、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的运用:(1)五人之死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草野之无闻者缙绅死激昂大义蹈死不顾(2)五人(高洁的志操)斗争精神魏阉横行时变节软弱、媚俗高爵显位者偷生(3)五人仗义而死(重于泰山)(4)五人“激于义而死” (死得其所,名垂青史)假设“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而死
七、《五人墓碑记》基础知识 古今异义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人: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3、按诛五人
按:考查,查究。今常用义为:压住,依靠等 4 颜色不少变
颜色:面貌、容貌、脸色。今常指由物
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5视五人之死
视:比较。今无此义。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首领:头颅,脑袋。
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 •“有”同“又”。 2、敛赀财以送其行
赀”同“资”,资财,钱财。读zī
词类活用
1、人皆得以隶养之 隶,名词作状语,当作 奴隶那样。
2、去今墓而葬之 墓:名词用作动词, 修墓。
3、其疾病而死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 生病。
4、为之声义
声:名词用作动词,伸张 5、缇骑按剑而前
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6、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抚:用作动词,出任巡抚。
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记:名词用作动词,作记。 8、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 9、 抶而仆之
仆:动词使动用法,使……倒下 10、 安能屈豪杰之流
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1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哀,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哀惜。 12、不复敢有诛治
诛治:动词用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13、激昂大义
激昂:形容词用作动词,激动振奋。 14、荣于身后
荣: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荣誉。 15 尽其天年。
尽:副词用作动词,享尽。
一词多义 义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义愤,形容词。为之声义/忠义暴于朝廷 合宜的道德,行为
或道理,正义,名词。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从……看来,介词。为之声义/谁为哀者 替,给,介词。 固
1 轻重固何如哉
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副词。2斯固百世之遇也。 实在,真是,副词。 句式判断
1、即今傫然在墓者也。 2、斯固百世之遇也。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故今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6、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被动句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宾语前置
1、 谁为哀者
2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介词结构后置句
1、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2、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 忠义暴于朝廷 4、 荣于身后
5、 不能容于远近 6 、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7、 忠丞匿于溷藩以免
8、 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9、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省略句
1 断头置城上
2 投缳道路 3激昂大义 3 扼腕墓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