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口腔科中医临床诊疗技术

口腔科中医临床诊疗技术

时间:2021-02-15 来源:乌哈旅游


口腔科中医临床诊疗技术

一.牙本质过敏症

(一)

内治 1. 肾气虚损

(1) 主证:牙齿酸痛,遇刺激性食物加重,其症状轻重与牙齿磨损可不成比例. 眠差,头昏,腰酸.舌苔薄白,脉象尺弱.

(2) 症候分析: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头昏,腰酸,眠差,尺弱皆属肾虚之象 (3) 治法:益肾健骨,镇心安神.

(4) 方药:金匮肾气丸,天王补心丹,十全大补汤等加减. 2. 肝肾阴虚

(1) 主证:牙齿咀嚼酸软无力,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失眠健忘,舌苔薄黄,舌质稍红,脉细沉.

(2) 证候分析: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或年老精血亏虚,则肝肾阴亏,固见形体消瘦,牙齿咀嚼无力,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肝肾阴亏不能制约肝阳,肝阳化火上亢,则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苔黄皆为阴虚内热之象.

(3) 治法:益肾养阴,养血柔肝,重镇收敛. (4) 方药:杞菊地黄汤,八珍汤等加减. (二)

外治

1. 荜拔,细辛,良姜,雄黄,花椒各3克,置65%酒精40毫升中浸泡48小时后,密储,以棉球蘸药涂搽过敏区1-2分钟.1-2次/次. 2. 荜拔3克,乌贼骨12克,共研细末,刷牙用.

3. 生蒜瓣涂搽过敏区.每日一次. 4. 口咀嚼茶叶或核桃仁.

5. 针刺治疗:上牙过敏取下关,配合合谷,曲池.下牙过敏取下关,颊车承浆,地仓,配合合谷曲池.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二 急性根尖周炎

(一)症多属热毒蕴积或胃火上蒸.

1.主证:起初牙龈内微红肿痛,甚至肿痛连腮腭,肿连颊咽,妨碍饮食.全身恶寒发热,牙龈上有脓肿形成,破后肿消痛止.

2.症候分析:风邪热毒或脾胃积热上冲,侵犯牙龈,或脾胃积热循经内停于龈上.气血壅滞红肿疼痛.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毒盛则病连腭咽,溃破流脓,邪从外泄,则肿消痛止. 3.治法:清热解毒或清胃泻火.

4.方药:五味清毒饮,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清胃散等加减.主要药物如金银花,连翘.赤芍,黄连,土贝母,当归,桔梗,皂角刺,白芷,薄荷,紫地丁,漏芦,生石膏,知母等.

亦可配合应用梅花点舌丹,犀黄丸或小金丹等. (二) 外治

唇颊肿胀疼痛可外用金黄散,二妙散或四黄散等调膏外敷,以消肿解毒,清热止痛.必要时割刺排脓,术后肿痛即渐消除.

三.慢性根尖周炎

(一)内治

1 主证: 初期牙龈红肿疼痛,伴有口干,口臭,口热,便秘,尿黄,继之牙龈

红肿疼痛加重,肿胀范围扩大,波及邻牙腮颊,疼痛剧烈则影响进食咀嚼,跳痛,胀痛,以后则粘膜溃破有脓溢出,经治后则牙龈溢脓处收口,红肿大部消退,疼痛基本消失,以后又可反复急性发作,溢脓疮口不愈成经久瘘管,局部也可肿硬不退.舌苔黄厚或薄黄,脉细弦.

2 症候分析:初期阳明胃热,火热上蒸于口故牙龈红肿疼痛, 口干,口臭,口热,失于治疗,继之热毒蕴聚,红肿疼痛加重,范围广泛,蕴结成脓,则虚实夹杂,久病累肾,而牙齿咬合不利,浮动酸软,溢脓稀薄,骨质有吸收,红肿较前减轻,舌淡苔白脉细.

3 治法:初期清胃降火,凉血消肿.后期养阴清胃,利湿健脾活血散结. 4 方药(1)早期:清胃散,凉膈散,牙周败毒饮,五味清毒饮等加减.主要药物如生石膏,知母,升麻,黄连,黄芩,生地,连翘,竹叶,大黄,紫花地丁,甘草等.

(2) 晚期:玉女煎,知柏地黄丸加减,主要药物如:生地,玄参,地骨皮,丹皮,皂角刺,银花,丹参等。 (二)外治

含漱剂:1、黄芩,竹叶,决明子。 2、银花、薄荷、 甘草。

根端破坏严重,经久不愈则应拔除患牙。

四.牙龈炎 龈乳头炎

(一)内治 实热型

1.主证:牙龈在刷牙,咬苹果或馒头后出血,口臭,大便干燥,尿

黄。舌苔黄厚质红,脉象洪数后弦数。

2. 证候分析:牙龈系手足阴阳经所络,胃腑积热而又口臭,大便秘结,尿黄,苔黄。

3.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4方药:犀角地黄汤,清胃散加减。 虚热型

1.主证:牙龈自发性出血或咬东西出血。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下午低热。或夜有盗汗,大便干结,尿黄。

2.症候分析:齿统属少阴肾经。肾阴虚则口干不欲饮,阴虚火旺则下午低热,夜有盗汗五心烦热之症。 3.治法:补肾养阴,凉血止血。 4.方药:玉女煎合并六味地黄丸加减。

五.急性智齿冠周炎 一. 内治

(一)风热外袭,阳明热盛.

1.主证:智齿牙龈周围牙龈微红肿痛,牙龈肿胀成盲袋,少许溢脓.咀嚼时触及牙龈而疼痛.伴轻度头疼,低热口渴便干,舌红苔黄.

2.症候分析:风热袭表,肺气失宣卫气受阻低热恶寒,口渴,舌红脉数. 3.治法: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消肿. 4.方药:银翘散合清胃散加减. (二)肝胆火盛

1.主证:牙龈红肿高起,上下牙不敢相合.脓结于盘牙尽处,同时伴有腮

颊肿胀,吞咽疼痛.全身伴发热憎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

2.证候分析:平素情态过激,暴躁易怒.肝胆火旺,肝胆之火循经上逆致气血瘀滞.腐肉成脓而成死骨. 3.治法:清肝泻火 4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二.外治

1.外敷药:如意金黄散以茶水或醋调成糊状,外敷面部肿胀处,以达凉血解毒,清热消肿之功.

2.含漱:黄芩,银花,白芷等煎汤含漱.

3.局部吹药:患者吹入冰硼散或六神丸以消肿止痛. 三.其它治法 (一)针刺治疗

1.体针:(1)肿甚者:针刺合谷,颊车,大迎 下关 翳风 以达消炎止痛之效.(2)口禁不开者:取穴颊车,合谷,内庭 听会 下关. 2.耳针:针刺交感神门下颌等穴位.

六.口腔异味的中医辩证治疗

口腔异味症俗称口臭症,它为现代社会频繁的人际交往带来诸多不便,在口臭症的西医治疗中,除常规全口洁牙,各种漱口水含漱等方法,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本人在临床工作中,探索出根据不同的病因,病理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1.病因病理

口腔异味症在临床上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生理性口腔异味症是由于进食刺激性食物、代谢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等造成一般症状较轻。

病理性口腔异味症首先是由于口腔疾患如:龋齿、牙龈炎、牙周炎、残根、残冠或食物嵌塞等导致口内致病菌异常增加,细菌代谢产物及分解食物经发酵后产生的硫化氢和甲硫醇,使口内PH值上升,产生吲哚和氨类产物,形成难闻的异味。

祖国医学认为,引起口腔异味症的病因复杂,但主要是由于胃火为主,胃腑积热,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肠出血,便秘等引起口气上攻及风火或湿热所致,也可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因齿为骨之余,属于肾,足阳明经络于上龈,手阳明经络于下龈,故脏腑病变可通过经络而出现口臭。 2 治疗

生理性口腔异味症由于症状较轻,在去除病因的同时,用霍香3克、薄荷1.5克、白菊花6克、绿茶少许,沸水泡代茶饮,具有芳香悦脾,生津止渴化浊功能,能够带来清新的口气。

病理性口腔异味症,可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是口腔疾病可通过充填龋洞、全口洁牙、拔除残根,残冠、治疗牙周炎等方法,清除病灶,再通过中医辨证施治:

1、肺胃郁热、外邪凝滞,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鼻干燥,咽红肿疼痛,涕黄、苔少,舌红,脉细数。

治则:清热泻火

方药:芦荟汤加减:芦荟10克、甘草5克、麦冬10克、桑枝10克、赤芍10克、桔梗6克、薄荷5克、荆芥10克、黑山桅10克、辛夷10克。

2、胃火灼盛:症见口臭、口干、牙龈红肿、消谷善饥,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则:清热泻火

方药:清胃散加减;黄莲6克、生地20克、丹皮、霍香各10克,苏梗10克、犀角20克。

3、肠腑实热:症见便秘口臭、小便短赤、心烦、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治则:滋阴清热通便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5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霍香10克、生地20克、槟榔10克。

4、肾阳不足:口臭、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 治则:养阴滋肾

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10克、山药20克、枸杞1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龟板10克、杜仲10克。 七.口腔扁平苔癣 辨证施治

1.肝郁脾虚型:主证为口腔颊,龈和舌唇可见白色角化斑纹,其周围粘膜有充血、红斑、水肿,间有形状不规则的表浅糜烂面,并有黄色渗出物覆盖,局部疼痛明显,遇厚味或不慎触之,疼痛加剧。全身伴有口苦咽干或口淡无味,头晕目眩,胸闷胁疼,脘腹胀满,纳差,便溏或便干,舌质偏红,舌苔黄薄腻,脉弦数。治宜疏肝健脾,利湿清热。

2.肝肾阴虚型:主证为口腔两颊或舌、牙龈可见深浅不同的白色角化斑纹,略高于粘膜面,不能檫拭掉,其斑纹可呈索条状、网状、树枝状或丘疹状,局部有粗涩感,麻辣感,也可无明自觉症状,偶然发现。全身可伴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脉系细数,舌红少苔。治宜滋补肝肾、育阴清热、养血润燥。

3.肝郁化火型:主证为口腔颊、龈或舌唇可见白色角化斑纹,周围有广泛、显著充血、红斑、疼痛不适,进食时疼痛敏感。全身伴有性急息怒,头疼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胀满,月经不调,尿黄便干,舌红有瘀点,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热、活血化瘀。 4.预防与调护

口腔扁平苔癣多由精神因素引起或诱发,部分病人有恐癌心理,因此心理治疗十分重要,解除病人紧张心理对疾病转归起很重要作用,对充血型、糜烂型扁平苔藓应少食刺激性事物为宜。 中医药治疗

本病反复性大,治疗较困难,西医无理想的全身用药,对自觉症状及临床表现重者局部用药,效果欠佳。中西治疗多从脾、肝、肾经入手,辨证施治,全身及局部症状均可得到明显改善。

复发性口腔溃疡

1.临床表现

溃疡面一般小而表浅常分布于唇内侧、颊粘膜、舌尖、舌缘、舌腹、软腭、腭弓、牙龈、前庭沟等处粘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疼痛性溃疡,直径约0、2-1cm,数量1-数个不等,表面微凹,溃疡表面灰白被覆一层疏松的淡黄色假膜,周围红晕明显,边缘整齐,基地柔软无硬结,具有比较剧烈的烧灼痛,在咀嚼咸味和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剧。病程约7-15天,呈自限性。周期性反复发作,病程可达数年或数十年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

发病常与精神紧张、胃肠功能紊乱,偏食、遗传、内分泌障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女性月经前后、局部创伤、病毒和细菌感染、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 2.治疗

疡散:炙甘草180克 胆汁浸黄连90克 猪蹄根180克 酸枣根白皮60克 当归60克 黄芩120克 干姜60克 西洋参60克 藏红花60克 乌梅(醋浸一昼夜去核)60克 清半夏120克 汉三七60克 蛇退10克 辽细辛10克 谷糠油30克.

前14味烘干后共打为细粉加入谷糠油搅拌均匀入瓷罐密封保存。需要时取出药粉装入0号胶囊(每粒重0、5克),每次6粒 日服3次。十天一个疗程可以基本治愈,2-3个疗程巩固远期疗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