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一般来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自导能力。我们知道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都是由开始的陌生,经过产生兴趣、积极参与等环节到最后的熟悉和掌握;学习能力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这其中要经历四个阶段:学生依赖阶段、学生参与阶段、学生主导阶段和学生自导阶段。这与格罗(G.Grow)提出的依赖、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和自导学习四阶段有相似之处。基于这四个阶段的划分,我们认为当前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学生依赖—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很低的自导能力,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师在他们心中是权威的、可信赖的。这种设计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习基本技能,为进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因此,这种设计模式主要适用于没有基础知识或技能以及没有学习经验的学习者。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大多属于这种类型,而且我国传统的教学也大多使用这一设计模式
选择这一教学设计模式应当注意,教师主导,不能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应适当地采用引导式、探究式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导学习意识,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等。 (二)学生参与—教师引导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判断,对所学的内容已经开始感兴趣,能够主动配合教师,乐意接受教师安排的任务。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引导者和指挥者。该设计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中各个环节应当由教师来控制,学生应该主动参与
选择这一教学设计模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目的和意义都应让学生清楚,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的选择可以多样化,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 (三)学生主导—教师促进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这一阶段的设计模式,其理念是基于“学生主导,教师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学生心理发展观以及“教会学生学习”的学习观。这种设计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易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更好地适
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弥补集体教学中难以因材施教的问题等。但是,实施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前提是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而且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的参与者。在这种设计模式中,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中心,教师处于中心的中间过渡地带,起帮助和促进的作用
选择这一教学设计模式时要注意,教师不再是教学各环节的控制者,而是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帮助。此外,采用这一模式,虽然教师只是起点拨、解疑的作用,讲授活动减少了,但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却更高了。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学生的主导就会走向自流,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越性也就难以体现出来。 (四)学生自导—教师服务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学生自导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学活动为主,学生控制着学习的总过程,处于学习的核心地位,而教师的指导和服务则始终贯穿于学生的自学活动中。其理论基础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是一致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行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前提是学生有很强的自导学习能力,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分析目前的需求,对学习目标的设定有深刻的理解,对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心理准备并能够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能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多渠道的学习资源,并作出筛选,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自我评价,作出学习步调的调整。因此,这种设计模式主要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如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学生。不过,在中学临近考试时的复习阶段或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时是可以选择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如图1-4)。
最后,我们认为在考虑这四种教学设计模式时,不能生搬硬套,应根据课堂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学习对象和学生自学能力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变式。教学模式不能程式化,最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应是一种动态的教学,它的真谛是教学的个性,是学习、汲取古今中外教学设计模式的精粹,熔于一炉,创造教学上独有的“自我”。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与要素
我们前面说过,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现在在哪里;要去哪里;如何去那里;是否到达那里了。这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更是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序列,而且每一序列又由许多要素构成。
(一)现在在哪里(起点)
这一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逻辑基点,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预备阶段和基础。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学生的分析,二是对教师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首先要分析其学习的需要,目的是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确定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以确定优先解决的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教师应该充分注意每个学
生在参加学习时所具有的一般特点和起点能力,应根据学习者的起点能力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本人的分析,则要求教师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包括驾驭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运用多种媒体组合的教学能力、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等。 (二)要去哪里(目标)
这一环节是在上一环节基础上自然生发起来的一个教学方向,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就是对课堂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起着调整和控制的作用,制约着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目标,而应是由各分目标组合而成的一个多维目标的结合体,包括学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究目标等。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到在确定一两个目标的前提下,力求实现多个分目标。另外,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三)如何去那里(途径方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及对根据教学目标选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安排,使之既合乎学科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序列,又合乎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从而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很好的结合起来;(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即课堂教学是采取合作式、探究式、讲授式还是活动式或其他组织形式;(3)课堂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用设计;(4)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即考虑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5)课堂教学管理设计,即如何应对和控制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如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等。
(四)是否到达那里了(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保障,即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设计。主要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并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修正和完善提供依据。 上述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其他环节都是在四个基本环节的构架上建立起来的(如图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