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中学 陈 刚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种寓德于教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自然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而初中语文教学,每一篇文章之中,我们都能够使学生从作者的文字之中,经历他的经历,感受他的感受,然后体会他的情感,最后达到灵魂合一的境界。从作者的经历之中感悟人生,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以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媒介,在课本之外,我们还能从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之中,教育学生感悟古人的智慧与高尚的品德,最后实现自我的价值升华。本文将从德育教育现状分析入手,讨论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1]
【关键词】
渗透式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 德育 传统文化初中是一个敏感时期,学生们生理上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学生一月不见就会像柳枝抽条一样快速蹿高。但与此同时,他们在心理上仍然还是一个孩子[2]。在这个极敏感极叛逆的时期,我们的语文教育更需要照顾到学生们的心理,所以要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学方式,以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方便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教书的同时,也能够进行“育人”,使得广大学子能够坚定自己的三观,成为一个四有青年,从而能够真正履行我们作为一个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一、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来看,教育更多的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师们更多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应对考试,而非如何“做人”。而对一个成功人士的评价,也绝大多数不是“他品德多么优秀”,而是“他做了什么工作,工资几何”。诚然,重名利轻道德的社会风气使得我们的德育教学难以真正得到开展。现今的德育教育,大多只是浮于表面的假把式。比如,为了应付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带领学生去养老院进行一日游,最后合一个影,这就结束了。而不能真正了解到养老院的老人们是否真正的需要我们,也不能了解他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又或者,教师德育教育方式不当,强行进行德育教育。一篇课文本是平常内容,但是最后却突然拔高高度。这种生硬的德育教育,不仅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效果,最后反而还可能起到负面作用。到时候我们就悔之晚矣。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形式仍不容乐观,亟需改善。
二、通过课本知识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课本,是一个神奇的艺术品。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她涵盖古今,又能预测未来。同时,她也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能接触到的最多的东西。所以,通过语文课本知识进行德育教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首先,可以通过作者文章,体悟作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经历,在共鸣之中获得体感。
比如,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文中,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作者本身旷达开阔的胸怀。归去吧,归去吧,不管他是风雨还是放晴。这不仅是对日常天气的感触,更是对人生际遇的抒怀。
我们的人生中也总会有雨有晴,而如果我们能够教导自己,教导学生真正领悟并应用这句“也无风雨也无
晴”,那么我们就真正能够做到笑对成败,笑对人生。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对传统节日或风俗习惯的介绍,体验蕴藏在节日中的德育。
传统节日是我们历史文化的缩影,涵盖了我们千年文化的变迁,诉说着中华民族道不尽的离合悲欢。比如“端午节包粽子”,就是为了纪念那个“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大夫。他那忧国忧民的胸怀,与宁折不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同学们学习。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将这一个个传统节日背后的一个个动人曲折的故事,一一呈现给同学们。同时,通过这些故事来寓教于乐,对同学们进行深刻的教育。以期同学们在古今中外的伟人们的陪伴之下,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德育教育
在课外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语文活动,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内外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3]。
比如,笔者曾经参加过两次拜访养老院老人的活动:一次是在年关将至之际,拜访一处位于幽深小巷中的,相对残破的养老院;另一次则是在一个明朗的夏季,去江心洲拜访一处宽敞阔气的养老院。第一次去养老院,时间不巧,老人们都聚集在一处大厅内观看电视。大家看得很入神,以至于都没有发现我们的到来。这和我们预想中的其乐融融的场面有很大出入。最后我们也没有好意思打扰他们的娱乐活动,而是行色匆匆的离开了。第二次去养老院,我们去找老人谈心,为老人放声歌唱,希望能够为他们带来许多欢乐。我们以为自己做到了,结果最后将近结束的时候,一位老人拉住我们,悄悄告诉我们说:其实这个时间段是他们进行午睡的时间。我们与他们谈话,放声歌唱本意是好,却并不合时宜,但是老人们出于对我们的关心没有表露。原来,我们固有的对养老院的刻板印象并不真实,我们对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也不理解。我们原以为我们是体谅他人的一方,却没有料到,是我们自己在被人迁就。
这两次并不算成功的研究性学习,让笔者学到了许多。一是改变了笔者的刻板印象,使笔者对于养老院这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二是让笔者真正反思,别人需要什么,不是通过我们凭空臆想而推断的。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因时制宜。三是让笔者感受到了老人们对我们的爱护,我们自以为的关爱为老人带来了负担,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关爱着我们。这是爱与爱的传递,使我们获得了心灵的洗礼。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两者也是成功的研究性活动。
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就可以从研究性学习出发,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思考,在情感互动中体验情感的变化,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成为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大好青年。
【参考文献】
【1】陈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苏州大学
【2】丁一杰.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2017(27)
【3】高觉敷,叶浩生.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