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时间:2021-09-16 来源:乌哈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圜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八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学生工作・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郭劲松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存在着标准偏高、结构失衡、理性 程度不足;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认识存在误区;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弊端等原 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高等教育 应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宏观调控;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31X(2008)04~0090—04 劳动力能够充分就业始终是任何国家最重要的宏 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观经济目标之一,而充分就业目标的最终实现则依赖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 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劳动力市场的交互作用。当前我 发展 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源于经济社会的复 各国发展的实践证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 杂性,另一方面则源于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市 上受经济发展周期变化的影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 场机制的缺乏。因此,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 速、健康发展,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核心保障 有赖于政府的宏观政策的调控,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 因素。因此,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宏观调控时,政 与发展。 府应做到: 1.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据测算:如果GDP增 率保 一、政府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宏观调控 持在7%一8%左右,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将达到 在全球视野里,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的过程中关 700—800万个【ll。这在促进全社会就业率提高的同时,可 注的重点一般是宏观调控的“普适性”与“特殊性”。“普 以为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奠定基本条件。 适性”主要体现在各种就业法案中,“特殊性”主要体现 2.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般来说,第 在不同就业群体引起的就业问题中。从总体形式来看, 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市场增加就业岗位 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参与者中最具有竞争优势的 达85万个[21。第三产业的发展,既可以优化经济结构, 群体,劳动力市场结果也与这种优势相一致,因此,大 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也可以扩大劳动力市场吸纳毕业 学生就业问题主要落在“普适性”的范畴里。但是,转型 生的潜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期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3-力Ⅱ大中西部开发力度,加快农村的城镇化步伐。 完美,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其各种波动变化,使大学 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及其所导致的高流动成本,大 生就业问题具有了“特殊性”。因此,政府在对就业问题 大缩小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问。被大学生视为次要 进行宏观调控时就应该坚持“两点论”,即既要全面协 劳动力市场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建设的加快,无疑会 调就业市场中的各种矛盾,又要重点解决大学生的就 改变区域经济结构不平衡的现象,进而改变大学毕业 业问题。政府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宏观调控应 生的择业取向,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几率。 收稿日期:2008—05—29 作者简介:郭劲松(1970一),男,湖北黄冈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学生工作 Students’Management 4.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较有活力 的一种经济形态,我国现有600多万民营企业,一方面 以促进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鼓励大学生到特定地区、 特定企业或特定职业就业,并对大学生的收益进行合 他们急需高素质的劳动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 理补偿。国际上最为常见的做法是免除学生的贷款义 持;另一方面它们机制活、负担轻、重能力、看实绩,有 务。如美国的FFEL政府贷款和规定,对于连续5年在 利于大学生成就事业。因此,民营企业应是当前及未来 指定的小学或中学作为全职教师从事低收入家庭学生 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政府积极促进民营经济的发 展,必将带来大学生就业空间的扩大。 5.刺激新的经济活动的产生。在知识经济潮涌的今 天,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勃发,尤其是各种高新技术 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融入其中,政府对 的教学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可以享受贷款免除的政策, 最高免除额完成5年教学工作后未偿总额的5000美 元。联邦帕金斯贷款规定,从事全职特殊教育教师;从 事残疾人早期干预服务的全职注册专业职业;在教师 短缺地区从事教学的全职教师;作为全职雇员在公共 新的经济活动的支持,必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的途 径。 (二)深化就业制度改革,消除人才流动的壁 垒 大学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涉及劳动、人事、户籍、 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密 切相关,受制约因素很多,所以政府的配套改革措施是 否得力将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成败。 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做到: 1.打破户口壁垒,鼓励人才合理流动。户籍管理制 度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最大体制性障碍,而且是 其他许多制度形成的基础和条件。2002年3月2 El,国 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 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 知》,对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户籍管理等制度提出 了明确的改进意见。但在落实通知要求的同时,人事管 理还需按市场体制要求,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 加以规范,真正做到在法规的框架下实现毕业生就业 的来去自由。 2.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改革,扩大企业、 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用人机制一El不改,用 人单位想要的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又出不去,就会导致 社会有需要却无需求,人才只能在门口徘徊。 3.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实现基本医 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能够覆盖包括在非正规部门的 所有从业人员,减少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风险,解除毕 业生到非国有制单位就业的后顾之忧。郭劲松: 大学生就业问4.强化各种信息功能。尽快建立国家和地方两级毕 业生就业供需信息网络,免费对所有招聘者和求职者 开放,畅通毕业生与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信息交流 渠道,为一些没有社会资源的大学生提供相对平等、透 明的就业信息。同时应要求用人单位招聘要求实际化, 招聘条件细致化,保障就业市场的效率与公平。 5.采取有力措施营造良好的择业环境。政府应以法 律、经济手段为主,思想教育、政治动员和行政制约为 辅,将招生、培养、就业结合起来,纠正市场运行中的不 规则行为和偏差,解决性别歧视和关系择业等问题,对 毕业生不合理的流动进行干预调节,实现人才资源合 理有效的配置。 (三)建立激励机制,满足特定需求 为了解决区域结构性的大学生就业失衡,达到人 才资源配置的优化,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 或非营利的儿童/家庭服务机构为来自低收入社区的 高风险及其家庭提供服务;等等,大学生最高可免除 100%的贷款。同时,各州还有不同的免除学生贷款的 政策规定,以及用一些就业政策来支持学生的还贷计 划。此外,英国采用的是“青年新政”激励机制,为未就 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补贴、参加全时教育与培训、参加 志愿部门、参加环境部门四种选择,由其确认其中之 一。加拿大政府则在创新与学习战略框架下,制定了以 技能连接、职业聚焦与暑期工作经验为项目的青年就 业战略,为就业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定帮助13]。 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启动了具有开创性价值的 西部志愿者计划,2004年还出台了鼓励大学生服务西 部的十项政策,但是政策中所提出的每月600—800元 的生活补贴标准,以及对毕业生的助学贷款只提供展 期还贷帮助的规定等,目前看来还缺乏吸引力。总体而 言,其口头上的意义远远大于实际产生的效果。 (四)刺激创业精神,创造就业岗位 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在于就业岗位的增加,而 就业岗位增加的根本在于不断的创业活动。首届世界 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宣言》强调:“毕业生将愈来 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 者。”这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大趋势和共同呼声。因此,在 社会广泛关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时,政府还要重视毕 业生的创业问题。大学毕业生是具有较高科技能力和 知识水平的潜在生产力,不但就业应当具有优势,而且 具有创业的优势。发挥出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能力,的对策分析 不仅 可以创造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机会,同时可以为社会创 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将成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重 鋈萎曩要途径。 当前,要刺激大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实现自主创 业,创造就业岗位,关键是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给予一定 的政策支持。如:建立大学毕业生专项创业基金;对大 学毕业生依靠自身科技本领和管理才能创办的中小企 业,实行优惠或无息贷款,并在一定时期免征有关税 费;对大学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税收部门简化 审批手续,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 营之El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 业性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 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等等。总 之,政府部门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里,放松市场管制与 市场准入,降低创业的行政成本、税收成本与风险成 本,提高创业的预期收益,创建创业信息系统和创业融 题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郭劲松..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素质教育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曩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八年资体系,不断加大大学生创业支持的力度。 办学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重要标志,也越来越受到社会 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教育工作全局,以就业和 社会需求为向导,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不断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是真正实现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 之间的良性发展的关键,为此,高等教育应做好以下方 面的工作。 和受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在考生和社会对各高校 各专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能做出更明确的选择时, 就业前景差的学校和专业,客观上存在着被淘汰的危 险。对此,高校应从招生源头上把好人才培养关,以就 业市场为导向,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积极推行招生模 式改革。不断加强招生计划的科学编制和学科专业的 合理调整,努力使毕业生“适销对路”。当然,高校学科 专业结构的调整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有-A局 '(一)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我国 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 总之,就是要以党的十六大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结 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 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为主要依据,遵循就业 变化,这使得社会就业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 市场的供求规律,不断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科学 题面临着日益突出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要解决高等 化调整的力度。 教育与就业市场之间的矛盾,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二)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高等学校就必须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其目标是大学应 瞄准社会需求,盯紧市场变化,利用就业反馈,大力调 该能够提供一种学习环境以使得大学毕业生能拥有广 整学科专业结构。具体应做到的是: 泛的技能为其职业作好准备;大学必须提供学习机会 1.以市场为导向,高校进行主动适应性的专业结构 以使得大学毕业生能发展综合技能从而有效地适应变 调整。高校是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主 化的市场需求。为此,大学需要建立起与就业市场的密 体。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高等学校 切关系,跟踪了解市场需求及需求的变化,并尽快在所 应做到主动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教育 有的教学领域中对此做出反映。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 教学规律,积极研究、准确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改革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 趋势,审时度势,主动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 具体应做到: 跟踪调查,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 1.教育教学要由“以教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当 对人才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求,以及学 前,大学生已从教育对象转变为了教育服务对象。因 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科学合理地调整学科专业结 此,高等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和 构,对现有专业进行优化组合。 课本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 2.发挥政府职能,对高校的专业结构进行行政干预 两方面的积极性,将注重纯理论教学转向注重实践教 性调整。就业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衡量一个 学,注重知识的积累转向知识的创新,以培养一大批适 政府、一个执政党治国水平、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在 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我国特殊的国情下,对高校学科专 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进行适度有力的行政干预是十 2.树立“通识”与“专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坚 分必要的。当前,有的地方和学校不顾就业率偏低的现 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与提高。高校要根据用 实,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的扩张。这严重违背了发展应 人单位对复合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加大学科间的融 遵循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因此,政府 合,促进文理渗透,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 应采取有力措施,根据市场需求,在机构设置、工作体 限,加大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在相关专业中进一步实 制上使招生工作与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行打通培养。同时,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 根据不同省市或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人才需求形 课,压缩必修课学时,扩大学生选修课比例,提高学生 势和特点等,科学合理地制订招生事业计划和来源计 的专业知识面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 划,彻底打破过去那种闭门造车式的招生计划制订模 度,启动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和大学生科学研究训 式,有针对性地调整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学科专业、不 练计划,重组实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缩 同院校的招生数量,做到“以销定产”。同时,对那些社 短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差距。 会需求不大、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高校或专业,果断实 3.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 行控制招生,直至停止招生;加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 型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这要求高 建设,满足就业市场对技术型“自领”的需求。以此促进 等教育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实施改革的过程时, 和推动高校学科专业的改革和调整。 要注重创新和实践的结合。具体体现为,在课程体系的 3.遵循社会需求,对高校的专业结构进行淘汰性调 改革中,应加大教材体系的改革力度,增大自编教材和 整。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高等教育已 引进国际一流教材的比重,以及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 经从绝对的卖方市场走向了相对的买方市场,由过去 等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在实施教 的学校单向选择学生,转为了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各个 学活动时,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 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职业前景,越来越成为学校 手段和教学方法,采取“双语教学”、“名师上课堂”等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学生工作 Students‘Management 种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学探索的精神。同 时,高校还要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本着互惠 互利的原则,广泛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为大学生创造 良好的实习机会,增进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了解, 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4.实行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创新学分制、主辅修 首要的是要加快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化进程,将大学生 就业全面推向市场,减轻大学承受的就业压力。对此, 政府部门可以采用行政性干预,以法规的形式将大学 生就业准入时间强制为每年的7月,即大学生步入就 业市场的时间应在完成所有学业以后,以充分确保高 等教育的完整性。其次是要改革高校的就业工作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工作模式分为学生处下属模式、 就业指导中心独立模式和招生一就业合一模式三种类 型。但无论是采用那种模式开展工作,各高校的就业工 作都陷入到无限繁杂的具体事务里,而没有精力对大 制、双学位制等,增加学生的择业面和择业机会,形成 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大学毕业生与社会的需求 相吻合。 (三)以质量为准绳,确保教学秩序正常化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不仅是其良好综合素质 学生开展全程指导服务。对此,政府部门应区分高校就 的体现,更是学校教育培养的结果。因此,无论是以市 业指导机构与社会人才市场的工作职能,强化高校就 场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改 业指导机构与社会人才市场的整合,将大学生就业的 革人才培养模式,其最终的目的和归宿都是要提高高 诸多事物转移给社会人才市场,而使高校的就业工作 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更集中于对大学生的全程指导服务上来。 目前,由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不断扩大,以及就业 市场尚欠缺规范,高等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受到 三、结语 了极大地冲击,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政府关于就业问题的宏观政策的调控,以及高等 的质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许多大学生为了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 寻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过分专注于学习的功利性,片 础,在此基础上,高等学校不断全面加强毕业生就业的 面强调英语和计算机知识的获取,或忙于各种证件的 指导与服务工作,大学生不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大学 考试,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强化,轻视了思想道德的修 生就业理当走上一条健康合理的道路。 养。同时,大四的学生几乎要耗费近一年的时间,忙碌 于各种应聘活动当中,致使四年级的课程形同虚设,毕 参考文献: 业论文的质量大幅下滑。二、各高校迫于就业率的压 [1][2]袁贵仁.加强指导和服务。推动毕业就业制度建设与 力,也放松了对大四学生的管理,进而造成了教学时间 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3,(3):3-6. 的缩水,导致了人才质量的下降。这种结果又无情地反 [3]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 作用于就业市场,形成了就业市场与高等教育间的恶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76. 性适应,进一步造成了大学生就业中矛盾的深化。 因此,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质量,更好地服务社 【责任编辑:张磊】 会,就必须要确保教学秩序正常化。而要作到这一点, A ’Analysl ‘on Employments 0n mployment of Coll olleg,Graduatesege raduates 郭劲松:大学生就GUO 业Ji问ng—题—song 的对策分析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Hubei University,Wuhan43006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difficulty of college graduate S employment is due to the exorbitant expectation,ill—balanced and irrational employment preference of the graduates,the employer'圈武s misunderstandi汉职业技ng of 术学院the 学报employees and the educational defect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etc.To solve these problems,government should reinforce its macro——control over the issu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celerate their step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government;higher education 。。八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