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转移因子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

转移因子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

时间:2021-08-05 来源:乌哈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5卷第2期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01.25 Nl0.2 2007年4月 Journal of Qingh ̄University(Nature Science) Apr.2007 转移因子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 常建军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03) 摘要:对转移因子(Transfer ficwr,TF)在畜禽和特种经济动物疾病防治上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作 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转移因子;疾病防治;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Q8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96(2007)02—0031—05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clinical practice progress on transfer factor CHANG Jian—-ju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nushan&y College,Qignh ̄University, 810003,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and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on transfer ̄ctor in the disease preveming and ermedying for domesitc and special economical animals are expatiated systematically. Key words:transfer factor;disease preventing nad remedying;immuniyt function 在抗病毒的预防和治疗中,目前急需的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活化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免疫增强剂和 能够恢复机体正常免疫水平的免疫调节剂。二者应具有以下特性:能促进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也能 作用于弱免疫性抗原,而且不引起有害的副作用;能以不同途径免疫,也能用于不同抗原;能在免疫抑制 个体中发挥作用;用于食用动物不应有毒素残留;能有效影响免疫反应质量(型的控制、局部免疫以及细 胞类型的控制);稳定;廉价且容易生产。当今在生物制品对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方面,增强细胞免疫的佐 剂是研究热点,其中又以微量、高效、无残留特性的生物活性免疫因子最受关注。 1转移因子研究现状 1949年,aLwrence首次发现结核菌素阳性供者的活淋巴细胞能使皮试阴性受者转变为皮试阳性…1。 以此为依据,1953年至1955年,Lawrence等将其对应的白细胞可透析物质(DLE)重复实验后,发现DLE 具备活淋巴细胞同样的功能,即其提取物仍具有转移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并将这种能将供体的某种 特定的细胞免疫功能特异地转给受体,使受体也具有该种细胞免疫力的物质称为转移因子[22。]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存在于人和动物免疫淋巴细胞内的可透析的小分子物质,属于多肽 和多核苷酸类,分子质量大约为3~15 ku。TF成分复杂,许多研究者试图分离、纯化,以便研究其分子 结构及作用机制,但至今仍未取得理想效果。它能够特异性将供体细胞免疫力传递到受体细胞内,特异 性地增强受体免疫功能,是一种新型免疫激发剂,且具有传递免疫信息、激发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免疫功 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被誉为T细胞活性的触发剂,细胞免疫的增强剂、细胞免疫 调节剂及干扰素产生启动剂【3J。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TF至今,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制备TF的方法、理 化特性、生物学特性、免疫特性、热源性、毒性及安全性进行了广泛深人的研究,发现其分子质量小、无 毒、无抗原性、不引起过敏反应,不产生对抗抗体且可超越种系界限应用等优点,并且在TF治疗免疫缺 收稿日期:2006—09~18 作者简介:常建军(1969一),男,安徽萧县人,副教授,项士,主要从事食品卫生检验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2 青海大学学报 第25卷 陷、恶性肿瘤、各种感染性疾病等方面进行了试验治疗,均取得一定的疗效;1979年以后,国内逐渐应用 于兽医免疫和临床治疗,在动物疾病防控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2生物学特性 2.1转移因子的理化和免疫学特性 动物TF的化学本质为一种多肽与寡核苷酸连接在一起不含蛋白质的杂合分子-4 J,分子质量一般 在3 15 ku之间,能自由通过半透膜。粗制TF是小分子多肽和多核苷酸物质,含有K、Na、Ca、M套、zn等 金属元素[6,多核苷酸含核糖和碱性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6种以上氨基酸[6] ,等电点为4.48-8J,其多 肽部分富含天冬氨酸,肽链N末端可能封闭;多肽与小分子RNA比例为2:1-9J。由于TF分子质量小,完 全不具抗原性,应用后不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而不会被抗体消灭,可以反复使用,结合和激活淋巴细胞。 Leng H X等-loJ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制备的胸腺肽和TF中的Zn,Cu、Fe、Mn、Co和Ni含量进行检 测,结果表明,TF中zn和Co的含量高于胸腺肽,其他元素含量低于胸腺肽,其中zn、Cu、Mn和Co的差 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此结果为TF和胸腺肽的制备提供了参考依据。 现已证明,动物种间、人与动物之间均可以通过TF交叉转移细胞免疫,即TF能将供体的某种特定 的细胞免疫效应转移给受体,仅仅是转移程度有差异,这种效应无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可在不同种属之 问相互转移,如猪的TF能将其特有的免疫功能转移给牛、犬、鸡甚至人,牛TF治疗小儿EB病毒与巨细 胞病毒合并感染及疱疹病毒感染疗效显著等-l¨。因此,人们对动物TF的研究与应用范围迅速扩大。 例如,可用动物制备TF以满足人类临床治疗某些疾病的需要。目前,已研究报道的有人、猪、牛、羊、犬、 鸡、鼠、猫等10多种动物的TF,其中以猪、牛的TF研究较多。由于人的TF材料缺乏(人的白细胞、脾 等)且其来源可能存在某些潜在性危险,因此国内外主要开展了动物TF的研究,并已转向利用动物TF 治疗人类多种疾病,TF在人医临床上对肿瘤[12]和艾滋病【13]尤其是对病毒性疾病,如疱疹[14J等的临床 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 TF的免疫学活性,一方面具有非特异性,可同时刺激所有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 疫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特异性,一种细菌或病毒抗原刺激机体会产生一种特异的TF,这种特异的TF 应用到其他动物,可将这种免疫信息传递到该动物,激发特异性免疫。此种特异性免疫通常可在受体接 受TF后的4~24 h便可获得相应的细胞免疫功能,这种迅速获得的细胞免疫功能可维持数月或数年之 久。 2.2作为免疫调节剂的优势 TF作用时间快,一般18~24 h,最快者4 h即可激活宿主的淋巴细胞,使受体致敏,持续时问可超过 1年。一个TF单位相当4 X 108个白细胞制成。TF转移细胞免疫能力需要的剂量小到0.01单位就能使 受体产生局部或全身反应。 TF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其直接的作用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但理论已证实,TF能传递抗原特异 性物质,作用于T细胞、巨噬细胞和介导免疫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几一2、IFN和集落刺激等多种细胞 因子在体内的生成,作用于免疫系统的多个环节,调整多项免疫反应,以增强受体的免疫功能。 3功能和作用 3.1对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趋化活性 TF可以促进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游走,促进巨噬细胞呈递抗原,刺激巨噬细胞产生淋巴细胞激活因 子,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干扰素。肖凌等【15J在研究结核特异性TF时,发现转移因子能够增强巨噬细胞促 结核抗原预致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作用,推测与增强巨噬细胞呈递抗原的作用有关,且表现出浓度依 赖性。 刘润珍等【16J利用犬五联疫苗免疫猪后制备特异性脾脏TF,可以显著增强小鼠E玫瑰花环形成率 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陈德坤等【17]研究发现,给健康小鼠注射和口服猪脾脏TF可增强外周血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常建军:转移因子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 , 33 中性粒细胞对葡萄球菌的吞噬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率。郭定宗等 0J用猪传染性胃肠炎 弱毒疫苗分两次接种猪,取其脾脏制备特异性猪传染性胃肠炎,IF(TGE一,IF),试验结果表明,猪传染性 胃肠炎,IF可非特异性地增强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3.2促进胸腺细胞分化和调节淋巴细胞mRNA的合成 钱微等[19]发现,IF可调节淋巴细胞mRNA的合成,显示出,IF的免疫调节作用。张方信等 J应用 特异性,IF免疫治疗肿瘤病人后发现各细胞因子活性显著增强,WBC明显增加,且IL一1、IL一2活性及 WBC的增加明显高于化疗者。表明,IF作为细胞调节剂,可有效调节肿瘤病人的细胞因子水平。 3.3显著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脾细胞总量 ,IF作为免疫激活剂进入机体后,可使造血系统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白细胞,同时活化淋巴细胞,增 加T辅助细胞产生和释放更多的淋巴细胞,促进T淋巴细胞生长和分裂从而发挥抗放射、抗免疫抑制、 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苗乃法采用环磷酰胺建立的免疫抑制家兔模型进行猪脾,IF提升白细胞实验,注 射后第3天即可见白细胞总数迅速上升,第5天可达最高峰,第8天后趋向正常。 马风龙等[21]研究发现将鸡脾脏,IF与新城疫I系苗同时给肉鸡注射可显著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 率;江青艳等E22]报道脾脏,IF可明显增强粤黄鸡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转化率。张光曙等 J研究表 明,经ConA或LPS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受胎盘特异性,IF作用后,可增强T细胞的增殖效应。邹承淑 等[24]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TF(HCblV—S,IF)对HCblV感染小鼠脾细胞有分化增殖作用。彭贵 勇等[25]报道:,IF可降低丝裂霉素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可协同5一氟脲嘧啶显著增加淋巴细胞 转化率。黄建文等人的试验表明,用鸡传染性喉之气管炎灭活疫苗免疫鸡的同时,肌注,IF淋巴细胞转 化率升高,这表明蛋鸡的细胞免疫机能增强,同时发现免疫后保护期延长。 3.4促进体液免疫。促进B细胞活化,增加抗体滴度 高迎春等[26]研究报道鸡注射,IF后, 种减蛋综合症灭活疫苗可以显著提高鸡的抗体滴度。由于 B淋巴细胞实现体液免疫机能需要T淋巴细胞的辅助,目前普遍认为转移因子对体液免疫的影响主要 是通过T淋巴细胞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机能实现。张广英等[271通过实验,报道了正常TF—P与特异性 TF—P不仅对增加T细胞比值有显著作用,而且对提高受体的抗体水平亦如此。史秀山等L28J人发现, 用,IF协同狂犬疫苗免疫小鼠后,1个月后抗体效价达到最高水平(1:2 516),比常规疫苗单独免疫效价 高,而且免疫4个月后,抗体效价仍维持在1:1 704。结果表明,TF作为人用纯化Vem细胞狂犬病疫苗 的佐刑可增强狂犬病疫苗免疫的效果。邵兵等[驯用鸡脾转移因子(,IF)与鸡新城疫活疫苗配合使用,免 疫接种雏鸡,接种后28 d试验组抗体达到峰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日穆德玛等E3o]研究证实,乌鸡脾细 胞转移因子与鸡新城疫2系苗(M)V—H)协同免疫之后,不仅抗体提前出现,而且抗体效价可维持较长 时间。 同时有研究表明,用,IF启动诱生的干扰素要比只按常规方法诱生的干扰素多1.7倍 J。 3.5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王建文等[31]用0.5~1.0 mL TF粗制品给雏鸡口服,7 d后与未服用,IF的雏鸡相比较,增重明显(P <0.01),说明口服,IF有促进雏鸡生长发育,提高其增重的作用。动物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由T4、 T3和GH协同调控完成。GH主要促进组织生长,T4和T3主要促进器官、组织的分化,GH的促生长作 用,需要有适量T4和 的存在。江青艳等[规】在试验中发现,注射脾脏,IF对粤黄鸡增重有明显的效 果。同时,注射不同浓度,IF的鸡组在8周龄时,血液中T4和GH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笔者认为,脾 脏转移因子促进粤黄鸡生长发育的内在机制与血液T4、GH水平的升高有关。 4转移因子在兽医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IF作为一种免疫制剂,其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转移因子对活疫苗和油乳 剂灭活苗均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缩短机体免疫应答期,促进抗体的产生,并延长抗 体高峰期,使之维持更长的时间。天津某公司在确定了鸡转移因子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佳给予途径的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4 青海大学学报 第25卷 础上,开发出免疫促进剂注射液和增效疫苗两种产品。临床实践表明,前者可单独使用或与药物、抗体 同时使用,能降低死淘率,鸡群康复迅速。后者是在常规疫苗中额外加人有效剂量的鸡转移因子乳化制 备而成,可比常规疫苗的抗体高出1~2个滴度,可延长疫苗的保护时间,又无应激反应。 李丛壁等[32J制备的抗布鲁氏菌病STF用以治疗布氏菌病奶牛,临床治愈率为37%,有效率为73%, 远期疗效优于链霉素。若二者合并使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黄建文等 J人工感染禽流感,同时肌 注转移因子,淋巴细胞的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纽,抗体产生的也更快更高,且临床症状减轻,死亡减少, 病程缩短。李学良等[34J将TF长期在临床中应用,统计其对仔猪的治愈率,副伤寒的72.86%,猪胸膜肺 炎53%,猪弓形体病80.5%,猪肺疫66.67%,猪痢疾9%,猪喘气病10%,犬瘟热75%。由此可以看出 rIF可以作为一种主药,用来治疗一些畜禽传染性疾病。13本生物保健公司采用引起鸡主要传染病的细 菌、病毒抗原免疫奶牛,由初乳制备特异性rIF,用于防治鸡葡萄球菌、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副嗜血杆菌、支原体、NDV、IBV、IBDV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效果良好,产品已 投放市场应用。山东信得药业有限公司等应用鸡主要传染病的细菌、病毒抗原或疫苗高密度免疫鸡群 淋巴组织器官制备特异性rIF的研究,大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其在ND、I13、IBD等病毒性传染病的控制 方面效果显著。 目前很多学者将rIF应用于特种经济动物传染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已有试验表明,用转移因子治疗犬细小病毒病、犬瘟热等有显著疗效。全炳昭等C35J选用犬细小病 毒犬180只,采用rIF等不同组合联合用药的综合疗法治疗,结果表明:抗生素等与rIF联合用药可提高 疗效缩短疗程。 转移因子安全,作用迅速,效果显著,无药物残留,无明显毒副作用,无抗原性,再加上来源广,价格 便宜等优点可使其成为目前治疗一些原本无法治疗或现有疗法有毒性的疾病的标准疗法。大量研究表 明,rIF在防治动物传染病,增强机体免疫等方面效果确实可靠,尤其重要的是特异性rIF对目前用抗菌 药物、抗病毒药物、疫苗等无法有效控制的疫病有一定的疗效。 从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免疫活性分子的有关资料来看,一方面,对rIF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研究 和小范围的临床治疗上,真正对其在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上和疫苗佐剂效应上的研究甚少;另一方面,对 rIF防治禽畜的传染病尤其是对禽畜病毒病的研究是热点,但对特种经济动物的研究特别对犬的研究上 却十分有限。鉴于目前犬病毒病的严重危害,进行rIF对犬病防治的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积 极的生产实际意义。同时,由于rIF是以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为材料(动物血、脾脏、淋巴结等组织中存在 大量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从中大量提取具有激活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效应的免疫分子而制成,具有来源 广和容易获取的特点。因此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以及增强犬细胞免疫的效果,为今后在实践中大 范围推广应用提供了基本依据,为犬病毒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 参考文献: [1]lawrenceH S.Transfer Factor[J].AdvanImmunol,1969,(2):195. 【2]lawrenec H s.The 面erin human ofddayed skin seI dvitytoStreptococcalM Substance andtotuberoAmwithDisruptedleuceeytes[J].ClinIn— vest,1955,(34):219. [3]孙卫民,王惠琴.细胞因子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Wilson G B,Morin M L,Smart L D,et a1.Transferfactor cell—mediatdeimmunity vitroto humanlymphocy ̄es using dia]yT.ab]eleucocyte exla'acta fromimmune burros[J].Immunobiology ofTransferfacto,1983,(10):213—229. [5]祁海燕,万芷芳.山羊单纯疙疹病毒I型特异性转移因子活性成分的生化鉴定c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2,14(2):113—115. [6]付旭彬,张少华,李守军.脾脏转移因子的研究进展[J].畜禽业,2003,(7):10—11. [7]郭成留,程会昌.动物转移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3,(6):46—48. [8]祁海燕,万芷芳.山羊HSV一1特异性转移因子活性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和鉴定[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2,13(2):110—112. [9]何理平.转移因子在动物医学上的研究进展[J].湖北畜牧兽医,2003,(6):44—49. 【10J Leng H x,Liu W M, u z G,et a1.Ana/ysls 0fthe centents 0fZn,Cu,Fe,Mn,CO and Ni in thymopeptide and t'l- ̄lNferfactro biolo0cal injections [J].Guang Pu Xue Yu Guang Pu Fen Xi,2004,24(5):625—62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常建军:转移因子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 35 [11]VizaD,rich JM,Philips J. allv administered speciifctr丑n妇factoforthe ueannmt ofHexpesinfeitios[uJ].LymphokineRes,1985,4(1):27—30. [12]Pineda B,Estrada—Parra S,Pedraza Medina B,et a1.Interstiital tra/18fel-factor as adjuvant inmamotherapy for experimental glio ̄EJ].J Exp Clin Cancer Res,2OO5,24(4):575—583. [13]Pizza G,Chiodo F,ColarIgeli V,et 1a.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using HIV—speciifc transferfactoin AIDS[J].Biotherapy,1996,9(1—3):41—47. [14]EstradaParra S,Nagaya A,SemmoE,eta1.Comparative study oftla'nsferfactorand acydovirintheueannmt ofherpes zoster[J].nItenartional Jour— nal of lmmunopharmacology,1998,20(10):521—535. [15]肖凌,刘胜武,夏233—235. 飞.不同浓度结核特异性转移因子对巨噬细胞呈递抗原作用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O4,5(23): 力,等.毛皮动物用转移因子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6,(8):4—5. 辉,等.猪脾转移因子对小鼠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01,22(3):77—84. [16]刘润珍,李世雄,姜[17]陈德坤,覃[19]钱微,程勇,吴[18]郭定宗,唐为龙,程大池,等.猪传染性胃肠炎转移因子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19(3):230—233. 昌.转移因子的部分生化和免疫性及其应用[J].畜牧兽医学报,1994,5(24):317~322. [2o]张方信,袁爱力,梁守德,等.iRNA及s—TF对肿瘤病人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4,14(1):39~40. [21]马风龙,傅兴伦.鸡转移因子的制备及其对鸡免疫应答影响的研究[J].山东畜牧兽医,1999,(5):5—6. [22]江青艳,戴远威,傅伟龙,等.脾脏转移因子对粤黄鸡免疫机能的影响[J].畜牧兽医杂志,1996,15(4):6—9. [23]张光曙,孙思才,韩纪举,等.抗乙肝胎盘特异转移因子的特异免疫活性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4,15(2):106—111. [24]邹承淑,于190. 红,吕锐,等.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对小鼠脾细胞分化增殖的作用[J3.青岛医学院学报,1997,33(3):189— [25]彭贵勇,袁爱力,蔡景修,等.特异性转移因子刘荷瘤早期和晚期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及生存期的响[J].中国癌症杂志,1996,6(2): 109一l11. [26]高迎春,李相安,徐恩民,等.鸡脾转移因子对体液免疫影响的研究[J].山东畜牧兽医,2001,(4):8. [27]张广英.兽用转移因子的研究EJ3.中国畜禽传染病,1991,(5):58—59. [28]史秀山.转移因子增强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O4,20(11):987—990. [29]邵兵,艾武,王春玲,等.鸡脾转移因子对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3.山东家禽,20O2,(12):l4一l6. [30]13穆德玛,赛音朝克图,李继光,等.乌鸡脾细胞转移因子一鸡新城疫疫苗联合免疫效果初步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1998,4(25):13. [31]王建文,牟其芸,孙月平,等.鸡脾特异性转移因子对雏鸡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及预防球虫病的效果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1994,24 (11):26—28. [32]李丛壁,方大祺.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免疫活性及临床应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4,15(1):7O一73. [333黄建文,姜艳芬,何维明.转移因子对人工感染禽流感病毒雏鸡作用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O2,37(2):170—173. [34]李学良,刘素珍.动物转移因子的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兽医科技,1995,22(10):22—23. [35]全柄昭,金伟,刘庆喜,等.转移因子等联合治疗对犬细小病毒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1996,(12) 14—46. (责任编辑(上接第25页) 李渝珍) 致谢本次实验在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临床诊断实验室完成。承蒙张才骏教授的悉心指导, 特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刘海波.中国牦牛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王桂华,秦琦,席耐,等,新疆巴州牦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J].中国牦牛,1988,(1):l7—41. [3]张学舜,陈新,刘利春,等.牦牛生理生化指标的系统测定和分析[J].中国牦牛,1987,(3):25~39. [4]张学舜,何学谦,陈新,等.102头凉山牦牛39种生理生化指标共120项检测结果的研究[J].中国牦牛,1987,(3):1—8. [5]张德寿,张容昶,曹建华,等.天祝自牦牛(成年母牛)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J].甘肃畜牧兽医杂志,1985,(1):8—9. [6]李鉴轩,王荣鑫,张才骏,等.牦牛生理生化指标测定[J].中国牦牛,1985,(2):6—12. [7]钟光辉,文勇立,宇向东,等.九龙牦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1(2):168—172 [8]李莉,马森,沈明华,等.青海互助自牦牛l4项血清生化指标测定[J].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5,(2):22—23. (责任编辑唐宏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